
作者按:刚才上网,拜读了同歌先生的转载文章《牙齿保健的十一项注意》,大受启发,遗憾的是这篇文章转载得太迟了,若早几年就看到这些注意事项,就不会有《看牙记》的难忘经历了……
看 牙 记(1)
乐 乎
春节期间掉了一颗门牙,门牙不比臼齿,狗窦大开,很不雅观。从那时起我就笑不露齿,有淑女风范了。照相不论怎么喊“茄子”,也是双唇紧闭,勉强挤出皮笑肉不笑的表情。门牙掉了一颗,对日常生活倒没什么大影响,饭照吃,汤照喝。如果唱歌可能会有点问题,关不住风,但我可以不唱,哼小调同样可以表达愉快的心情。
不料最近牙齿不争气,已掉门牙旁边那颗牙也松动起来,里面还有一颗牙遥相呼应,摇摇欲坠,引发牙龈发炎。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命”,痛得腮高颊肿,心脏好象在牙里跳动,头痛欲裂,影响工作效率和睡眠,这促使我痛下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去看牙医。我看古人的教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应改为“苦其心智,痛其牙龈”才好。
下这个决心是很不容易的,有亲身经历的人无不痛陈看牙医程序之繁琐,时间之拖拉,动辙就是几个月,让人闻而生畏,不过这次豁出去了,再不看牙医,恐怕以后再也不用看——牙没了。
中午没休息,赶去挂号,等了两个小时,拿的号却到了70号,专家号挂不到,须预约。从医院介绍来看,医师的学历最不济都是硕士,博导之类总有十几个(博导算什么职务或职称,一头雾水,国外好象没有这玩艺儿),不但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而且设备精良,国内领先,虽然没挂到专家号,但估计其他医生的水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遂安下心来。
生平未帮衬过口腔医院,我还以为口腔医院就是牙科,不料里面还细分了十几个科,有牙体牙髓科、牙周病科、口腔粘膜科、口腔种植科等等,大开眼界。
先到口腔修复科看,一小年轻接待,估计是实习生,略问几句,就用器械在口腔里又敲又摇,还不断询问痛不痛。然后叫来一女孩,估计也是实习生,他俩又在我口腔里折腾鼓捣了十分钟,讨论一番后似乎拿不定主意,于是叫来一中年医生,三人嘀嘀咕咕说了一通后,说要拔掉两颗牙齿。那年轻男医生随后埋头疾书,洋洋洒洒写了整整一页病历,并让我在“以上治疗方案和费用及可能发生的合并症,医生已向我说清楚,我知情同意”的知情同意书上签名,叫我再去挂口腔种植科的号,那个科是管拔牙的。
到了口腔种植科,医生说不行,还得挂一个放射科的号,照个片才能决定拔哪些牙,怎么拔。又去挂放射科的号,照片后拿着牙片,对那位拿着钳子严阵以待,好似实习生的年轻女医生说:“拜托看清楚啦,好牙不多了,千万小心莫拔错,将好牙拔掉了。”医生一声不吭,又让我在病历上签名,内容是:“拔牙可能会引起并发症(疼痛、肿胀),患者表示理解同意。”
签名后,医生颔首叫我躺到手术椅上,说几句照例的安慰话,先上麻药,接连几针扎在上下牙龈里,顿时觉得舌头发麻,口腔失去知觉。接着,那医生开始在我嘴里翻来覆去地又敲又撬,不过几分钟,坏牙被拔了出来,满口血沫。拔牙其实一点也不痛,所承受的是精神紧张,而不是肉体痛苦。医生往我嘴里塞了块纱布,说是止血的,叮嘱两个钟头后才可以吐掉。
遵医嘱,一周后到牙周病科去洗牙刮治。谁知这种治疗要进行五次,每周一次,光这道程序就要一个多月。每次需200多元,总计要1000多元。洗牙费用是按牙齿多少来计算的,洗一颗牙7元。
洗牙刮治简直就是一种精神折磨和酷刑,医生把牙龈撬开,用一些大的小的扁的锉子轮流在牙齿上磨来磨去,或用器械又钻又凿。开始磨锉时,磨的是牙齿外面的珐琅质,还没有什么感觉,磨到石灰质,酸溜溜的十分难受,再磨到神经末梢,就痛楚起来了。吱吱吱的器械磨牙声、钻牙声,就象用指甲使劲划玻璃,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一种波形的振动由口腔波及到整个头颅,头脑也变得迟钝几分,简直就是活受罪。
我觉得整个看病过程好象有引君入瓮的嫌疑,一步一步将病人拖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比如我,以为牙周病科看一次就行了,医生也没有对医疗程序和费用作任何解释和说明,结果要看五次。看了以上几个科的医生后,医生还建议进行楔状缺损充填,然后再择期修复治疗,费用自然不菲。
上了“贼船”要下就不那么容易了,不再看医生么,前功尽弃不划算。换个医院看么,“天下乌鸦一般黑”,到哪里也难免“请君入瓮”。掐指一算,从拔牙到补牙镶好牙,没有几个月光阴是搞不掂的,效果如何还不敢肯定,实在麻烦。
苏雪林的话很有意思:鸟类没有牙齿,照样吃喝玩乐,漫天遨翔,潇洒得很,以后科技发达,说不定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让人类也象鸟一样,免受牙痛之苦,那才有趣呢。
欲听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