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哉 悠哉(十八)
------张谷英村之旅
利用双休日,单位组织到了岳阳县张谷英村游玩。
张谷英古村位于岳阳县张谷英镇,因人而得名。村内有聚族而居的一组古建筑群,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为我国湘楚明清民居之活化石,历经明清几代建于明清时期,1300多间,占地5万多平方米。天井连天井,厅堂要堂,浑然一体,,,房屋大都是依山而建,伴溪而筑,到处是曲径通幽,小桥流水,栋宇相连,气势恢宏,成为村落建筑中的一种特殊景观。
古村主要特色:
庭院:我们脚踏着二十多个不同字体的“福”字,来到张谷英村大屋正前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约50平方米的前厅。厅后是庭院,庭院两边各有一口用石条砌成的池塘,备防火之用。池塘里植荷养鱼,叶绿鱼跃。
沿着庭院麻石路面向前走,又是一座石大门。这里,正面是天井、高堂,一重接一重,两侧延伸的深巷扑朔迷离,如八卦之阵,身处其境,左顾右盼,可以看到这一屋宇奇妙的景观。
巷道:村里有数不清的小巷。较长的巷道比较黑,我们手牵手,小心翼翼得慢慢摸索前进,走到小巷尽头,豁然明亮起来。村落里的小巷是张谷英村大屋的筋脉,是大屋的风格特色之一它幽深、曲折、四通八达,联络着主干与肢体,维系着这个大家庭里各自为阵的一个个小家庭的关系。
天井:张谷英村的天井随处可见,不仅堂屋之间有天井,厢房等处亦均有天井。有了它,新鲜空气从天而注,改善了通风条件。使天井周围的人住得悠闲舒适。据村里人说,全村共有天井206个,大的22平方米,小的也有2平方米不等。
这些天井的排水更是个谜。仔细观察由花岗岩和青砖砌成的天井,难找到排水的管道。曲水流觞的下水道,畅通无阻,600多年来,从不阻塞,个中玄妙,巧在哪里,许多专家研究探讨,都未得其果。
雕梁画栋:是张谷英村大屋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琳琅满目的雕画,令人止足翘首,目不暇接。每一根柱子上的雕画不相同。到底有多少根柱子,无法统计。
高门槛:在张谷英庭屋相接处,都有一个门槛。而这门槛却是出奇高。我站在门槛旁边比划了一下,门槛平我的膝盖。我有1米64的个子,不算矮了。我跨过去时,都要一手扶着门框,眼睛盯着门槛,很吃力地迈过去。我心里想:这么高门槛,那些小孩、老人过槛多困难呀。
我特意站在门槛边看看他们是怎样过槛的。你可别说,这还真的难不倒那些孩儿、老人呢。
几个小不点的孩儿,双手巴住门槛用力一撑就过去了。再小一点的,就很利索地爬过去;
那些老人过来了,最多也是一手扶着门框,一迈而过。年龄比我大,可比我麻利的多。看来,他们从小就习惯了这么高的门槛。我想这也是一种体能锻炼呢。现在,健身项目中不正是有一种 “高抬腿”活动吗?
绣楼:给我的感觉就是电视中那些待嫁小姐专门做女红的地方。一定是雕梁画栋、轻幔罗帐的。用于绣花或者织荷包、抛绣球相亲的闺房。
于是,怀着十分好奇的心情上楼去看看。看到是却是一张老式方桌,两把看不出原本颜色的凳子。一个竹簸箕,两个绣花圆盘。全然颠覆了电视中那种情景,心中难免很失望。
另外还有龙珠石、当大门、百步三桥、龙涎井、青云楼、龙形山……
周六正逢下雨天。我们撑着雨伞,漫步在迂回曲折的乡间小道上。雨点滴答滴答地下个不停。水珠滴在地面溅起水花、水雾。曾几许多,这样不急不慢得在雨中散步过了?
蒙蒙笼笼、迷迷茫茫……使我好象置身于江南水乡。虽然村里少有水泥路 ,但我们的鞋子上却不曾沾有黄泥土,地面几乎都由那天然的石板铺就而成。
中午了,我们随意找了一家农户就餐。我们撇开经常城市的那些菜肴。专门点了当地特色菜:油炸豆腐、豆豉、茴粉丝、烟竹笋,粉皮以及叫不出名字的野菜……
也许是肚子饿了,也许是很久没有品尝全天然的“绿色”菜肴了,我们个个狼吞虎咽,全没有了平时那种斯文就餐的模样。
最让我胃口大开的是软软的粉皮和柴火烧出来的焦黄的焦黄的锅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