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搞活动能不能顺便到这里看一下,是一条路线:
最大晚清江南民居标本 浏阳沈家大屋征集保护方案
美讯在线网 www.m6699.com 2008年 12月 23日
长沙地区现有建筑规模最大的晚清江南民居标本、专家考察后认为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可以媲美“天下第一村”岳阳张谷英村的浏阳市新开村沈家大屋,有望展开保护性修缮。12月22日,从长沙市规划局获悉,目前该单位已正式面向湖南省征集沈家大屋清代建筑保护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设计,拟于规划确定后择期启动修缮。
大屋独显江南特色
12月22日,在捞刀河畔的浏阳龙伏镇新开村,转过几座山头,依山傍水、坐东朝西的沈家大屋出现在眼前。远远地看去,老屋是独体屋,小青瓦屋面笼罩在寒冬的阴云中,似乎并无奇特之处。但一走近,却发现院中有院、房中有房、庭院错落、巷道回环,结构布局气势恢弘,同时园林雕饰极显清新隽永、古朴典雅。
据悉,整个沈家大屋占地13500余平方米,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是长沙地区现有建筑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晚清江南民居标本。大屋内17间厅屋、30多条长廊和短廊将20多栋楼屋、200多间民房连成一体,各自厅屋中精美的格栅门窗木雕、古老的天井照壁……无一不显示着浑厚的清代民居风格。“专家们曾在考察后,认为沈家大屋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可以与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岳阳张谷英村媲美。”长沙市著名文史专家陈先枢表示。
被誉为“建筑迷宫”的沈家大屋的抢救保护和利用问题又有了新进展。记者日前从长沙市人大教科文卫工作联席会上了解到,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将周其亮代表在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抓紧抢救保护利用沈家大屋”建议列为今年重点督办的代表建议之一。
据悉,被誉为“建筑迷宫”的沈家大屋,位于长沙东北50多公里处的浏阳市龙伏镇新开村,主体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艺术精湛,中西合璧,是长株潭地区幸存最大的清代民居;其所在的新开村,是长沙市申报的唯一历史文化名村。沈家大屋还是历史纪念地,辛亥元勋焦达峰宣传反清革命的场所、居室,保存完好。
目前这个历经140多年风雨的土木结构古建筑的北侧已倒塌数百平方米。因属国家珍贵文物,住户不能随便维修,更不能拆改,沈家大屋急需政府参与抢救保护与合理利用。
饱含历史沧桑足迹
在大屋内,先后看到清同治年间湖北巡抚谭继洵书写的“桐第安荣”等10余块巨型黑漆金字匾额,气势恢弘,使人情不自禁地判断,老屋内似乎曾有大人物居住。
沿途的村民给了准确的答案。他们介绍,据沈家族谱记载,大屋先主沈抟九为清朝乾隆年间人氏,虽出身贫寒,但对后人勤加劝勉。历经百年,沈家凭家业殷实的同时人才辈出,沈抟九祖孙四代有6人曾诰封“奉政大夫”,2人为“奉直大夫”。辛亥革命时,民国湖南军政府首任都督焦达峰曾在沈家大屋的师竹堂宣讲革命,而焦达峰正是沈家的女婿,至今师竹堂犹存。有鉴于此,2005年,沈家大屋清代建筑群被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向湖南省征集保护方案
但在宏大的建筑群细处,也发现,由于年代久远,很多老房子都呈现出破败之相:土墙上,不时有着马蜂窝的痕迹;雕花的木柱子上,也有着虫蛀的伤痕;一些房子的瓦片甚至残缺不全;屋内,大量油漆脱落、还有乱搭建的房子……“这就是我们迫切启动保护工作的原因所在。”12月22日,长沙市规划局负责人透露,按活动要求,新开村以现村庄行政区域为界,规划面积1028公顷,沈家大屋清代建筑保护区,由建筑群体至东西南北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0—200米,面积10公顷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