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的作业,就是把大师们的用光语录好好的读,光看一遍是不够的。做到读懂,理解,实践是件很难的作业,但要拍出养眼和有视觉冲击力的好片,不可不读哦!(可惜原文没有配图片)
用光语林
—————————————————————————————————
一、摄影家眼中的光影
“当我们遇到光线从另一个方向照射过来时,我们就得在精神上作某种调整。这种调整可能很简单,也可能要费一定的力气;可能令人愉快,也可能令人不舒服。”——安塞尔·亚当斯
光影的语言在摄影中能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被摄体的形状、体积、质感、色彩、明暗关系、空间深度、自然状态等。人们对摄影往往存在一个误区:一般以为我们看到的物体本来就是这样的,其实光的性质对物体外观的影响很大。光的颜色、强度和方向都能影响我们对一些物体真正是什么样子的看法。
作为摄影作品来说,可能不需要什么明确的主题,抓住了光影,也就抓住了整个世界。
“如果你自己正满怀希望和喜悦,从而借助夏天日出时闪烁的光芒和绚丽的色彩来加以表现,那么你就选中了与自己的情感相吻合并能激发这种情感的拍摄对象。”——费里曼·帕特森
专题摄影的先驱尤金·史密斯在拍摄图片报道时,尤其强调照片中的阴影和大面积的黑色,藉此产生具有冲击力的力度感——但在最黑处也设法保留隐隐的细节;被誉为一代抓拍大师的卡蒂尔·布列松即使在瞬间的把握中也能使照片始终显示冷色高光,银灰色中调和柔和的黑色……他们从镜头中看到了光线的魅力,并且个性化地转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
美国著名摄影家罗伯特·梅普尔索普,被公认为是用光的高手。他可以将光线的运用推向极致,并且不亚于画家对光线的精致处理。比如《默丘树》,是一幅静物的描摹。然而在用光的考察上,如同画家惨淡经营的素描作品,细致入微地凸现出美妙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线条、颜色、色调以及其他构图要素都出在光线的性质和照明方向的强大影响之下。”——费里曼·帕特森
著名的墨西哥摄影家玛努埃尔·阿尔费弗雷兹·布拉沃以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见长,尤其是他常常会运用出其不意的光线效果,以开放的心灵,响应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奇思妙想,展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神秘莫测,拍摄于1935年的作品《梳妆》,初看之下不知所云,往往会被一些断断续续的光线所迷惑,只有经过仔细辩论,才能发现画面的主题内容。光线在这里以一反常态的方式,给人以“致命”的一击。
杯子和盆子可以因为光线和影调的作用在照片中看上去不像杯子或是盆子……
“光线总是光线。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影像是由它的反射光的作用形成的。”
要读懂摄影中的光线,关键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抛弃现代生活节奏所带来的浮躁之气,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就容易在光线中读出许多有意味的细节,拍摄的照片自然也会更上一层楼。
“初学者的一个主要困难是,要把五彩缤纷的景物,当作杰调影像来观察,同时要把立体的景物想象成平面的影像”——安塞尔·亚当斯
著名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正是通过对素材的忠实记录,巧妙地利用光照,自然地展现抽象世界的。这种抽象并非为抽象而抽象,为写实而写实的追求结果。韦斯顿说:“同人类的眼睛相比,照相机的镜头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但人们为什么不想利用它呢?”“任何事物,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激动了我,我就拍摄它。我不是专门去特色那些不寻常的题材,而是要使寻常的题材变成不寻常的作品。”
二、光线的魅力
“顺光照明的方式往往是最令人扫兴的,因为被摄体的影子落在其自身的背后。这就意味着阴影的线条和暗调都会从构图中消失,而使画面显得缺乏视觉上的变化。假使没有阴影,你必须另行设法使趣味中心周围的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费里曼·帕特森
以正面光角度照明不会产生阴影,照射均匀,但是它的致命弱点就是较为平淡,被照射的景物明暗反差小,缺少丰富的层次,因此透视感弱。可以通过不同的背景来衬托物体本身的形态从而弥补正面光的缺憾。或者利用画面本身复杂多变的形态,或者结合镜头的透视效果的巧妙运用,不仅能弥补因为正面光可能造成的平淡效果,反而可以利用正面光刻画景物细腻的影调质感,产生清新淡雅的风格特征。当处于正面光下的前后景物都比较明亮清淡时,可以略增加一些曝光,使画面形成近似高调的效果,追求一种淡雅清新的艺术风格,这样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充分利用了光照的魅力,达到了化境。
“最喜人的侧光照明出现在一天的清晨和黄昏,这时阴影拉得很长而且光线本身呈暖色。在这样的时刻,阴影的方向和长度以及光线的颜色能产生丰富的颜色和色调,其丰富程度是发球目睹而难以言传的。”——费里曼·帕特森
侧光使物体的形态具有丰富的影调,突出了深度,开始产生一定的立体效果,光线的个性魅力也就逐渐出现。
45度的前侧光最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习惯,因此被人们称为“自然”照明,其“自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45度侧光下,被拍摄的景物产生很好的光影之间的排列效果,这些光景由于处于一种逐渐的转换过程中,因此不存在谁压倒谁的问题,容易给人以愉悦的视觉感受。第二是相比较正面光而言,景物开始具有一定有明暗反差,能显示景物的立体感和比较丰富的影纹层次,突出了画面的深度感,具有了将平面空间向三维的立体空间转换的可能。第三是对色彩的还原也比较理想,恰到好处的反差对比对于现代胶片的宽容度来说,可以将色彩的最大可能都体现在画面中,比正面光下的色彩显得丰富多彩,层次的损失较少。
“侧光照明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动人的色调、线条和形体数量很大,在底片上就显得过剩了,所以需要精选一下,必须运用自己的眼力去精选各种画面要素。”——费里曼·帕特森
正侧光又称为90度侧光,被称为戏剧性照明。正侧光使景物的明暗影调各占一半,由于双方的势均力敌,所以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同样成为构成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景物的反差和立体感在正侧光下表现得最为明显,特别是拍摄一些表面结构较为粗糙或是凹凸不平的景物时,会产生特殊的表现力。此外,侧光能产生有趣的投影——尤其是角度较低的正侧光,会形成修长而充满力度的影子,不生深黑色的新的造型,使摄影画面在二维空间中有了三维空间的可能。一旦决定选择90度的正侧光,在获得强烈的戏剧化效果的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做出牺牲一些细节表现力(包括色彩和影调)的准备。
“摄影是一套视觉编辑系统。它实际上是在正确的时间站在正确的地点,为人们想象力的上升空间搭建一个框架。”——约翰·扎什科斯基
逆光的侧逆角度对被拍摄物体的影响力比较大,要求被拍摄物体轮廓特征比较明显的一面尽可能朝向侧逆光的角度,这样更容易描绘物体的特征,既含蓄又不失鲜明的特征。美国著名摄影家菲利普·哈尔斯曼是以拍摄名人肖像出名的,但他在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上却产生了惊世骇俗的效果,尤其是常常以反常态的荒诞魅力,引起人们对现实的深层思考。由于他是一位心理学家,因此很注意在拍摄时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即便是拍摄普通的人物,也常常希望通过巧妙的光照,给人带来神秘的视觉享受。代表作《女人和猫》。
“逆光照明要求摄影者具有真功夫。优秀的构图绝非轻易可得,最佳的曝光量也绝非轻易可定,甚至可谓十分难得……”——费里曼·帕特森
从取景框中看出去,只要发现侧逆光对物体的轮廓勾勒已经能够描绘物体的特征了,就不要再让光线太多地照射到物体的侧面,否则很容易画蛇添足,失去侧逆光下的神秘色彩。
“逆光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能用轮廓光把被摄体的边线勾画出来。”——帕夫洛芙娜·德克
如果拍摄者位于一个俯视的位置上,最适合表现前后层次较多的景物。尤其是在背景比较暗的情况下,高逆光会在每一景物背后勾勒出一条条精美的轮廓光,使前后景物之间产生较强烈的空间距离和良好的透视效果。这时候,逆光就被赋予“轮廓光”的说法,以强调物体的外围特征为主要使命。
“在你通过照明试验立体物的构图时,可能已经注意到,要表现立体感,最有效的照明是有一定角度的光源。这个道理也可以应用于户外的构图研究中。”——本·克莱门茨
被拍摄的物体是比较小的对象,它的外围特征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又是基本相似的,光线又是从一个固定的角度进入画面,这时只要将照相机绕着被摄体转,就能发现不同的光照效果。一旦光线的角度和被摄体的外围形态得到很好的吻合时,就可以按下快门,得到理想中的画面。否则只有耐心等待最佳光照造型。
从摄影美学的角度去理解光线角度和造型的关系,要想获得出人意料的艺术震撼力,关键就是要选择尽可能令人感到陌生的照射角度,然后结合被摄体不同寻常的视点,出奇制胜。
“摄影家对云彩有特殊的兴趣,因为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并能激发人们的情感。……云彩时聚时散,变化无穷,为摄影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大卫·罗森菲尔德
“我们在不同的照片条件下观察同一个被摄对象,所产生的视觉印象并不只是一样的。因此,摄影者只知道被摄对象被照亮,看得清楚,这是不够的。他应该善于估价照明的性质,明白光是如何投射的,明暗结构的形式是怎样的,会形成什么样的反差等等。”——帕夫洛芙娜·德克
透视感的产生不仅和光线的方向有关,还会受到自然光的强弱变化等的影响。
“事实上,摄影者会发现照片是拍摄照片这一工作中极富刺激、最激动人心的一个方面。一位摄影家的作品常常可以由照明水平来判断优劣……”——迈克尔·兰福德
侧光,它可以产生阴影,强化质感,并造成色调对比,从而有效地创造出透视效果。但是它的透视效果往往局限于单个物体本身,无法从画面的总体气氛上获得立体的透视气氛,只能产生横向的平面透视效果,无法展开三维的空间立体透视力量。要使画面中的物体形态具有立体感、纵深感和透视效果,最好的光线是45度的前侧光和45度的侧逆光。
“通过控制光线,可以用照相机有选择地表现某个被摄体的一些侧面,而同时掩盖其他侧面,……光线起着桥梁的作用。”——迈克尔·兰福德
自然界中的光线强弱,会造成近深远淡的物体排列,也全形成不同的透视效果,产生迥异的心理变化。光线的角度越是由对面照射过来,越是强硬,透视效果越是明显,这一点可以在拍摄时加深体会。
“任何一个独树一帜的人,只要他的见解能够概括地体现近处立体物和深度空间的相互作用,他就会取得出色的成就。”——本·克莱门茨
高调效果:要用正面散射光,或长焦时用正面光。
在阴天拍摄时,为了改善阴天过于平淡的效果,常常利用深色的前景和前后排列的物体强化空间感,在拉开反差的同时,自然也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透视力量。
“摄影家对大自然的奥秘和它所包含的条理性必须格外敏感。如果亲身接触了生活的节奏,他的想象力就能得到解放,就能在庞杂的事物中发现相似的条理性;而对于常人来说,这些只不过是一片混乱而已。”——大卫·罗森菲尔德
“如果光线在被摄体上和明暗结构取决于太阳的位置,那么被大气层漫射的光的数量就决定被摄体的明暗反差的程度。”——帕夫洛芙娜·德克
个性化的光线质感,主要指的就是强聚光与散射光这样两种类型的光线性质。散射光一般可以分为这样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自然光照的条件下自身形成的散射光,它是一种不由拍摄者的主观愿望所决定,但是可以进行充分利用的光线。另外一种是由人工所控制的散射光,一般都是在室内的灯光下形成的。在一般情况下,散射光以其宁静、淡雅、细腻、柔和的风格在摄影中构成写意的效果,在漫反射的柔情中呢喃低语,因此也就更多地适合风光摄影中的高调画面,或是人像摄影中的少女、儿童,静物摄影中光滑的反光体等,以配合拍摄题材营造相应的气氛。
“被摄体照明的六个主要方面是:光质、方向、反差、均匀性、颜色和强度。它们之间互为关系,但其中最很重要的是照明的光质和方向。”——迈克尔·兰福德
直射光的形成也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指晴天太阳照射的光线,这是一种平行光束,由于具有明显的投射方向,因此产生无可抗拒的力量感。另外就是指在摄影室内由聚射的照明灯所发出的光线,或是在一般的照明灯光前,放上集光镜之类能使光线凝聚的辅助设备,使光线也形成目标明确的平行照射方向,强化光线的力量。直射光的强烈和方向性构成了爽朗的写实魅力。可以直抒胸臆,特别适合展现对比度较大的风景画面,或是拍摄人像摄影中的男性和老人、静物摄影中质感粗糙的非反光体等。
“在用现场光拍摄时,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某种调整。比如在室外拍摄黑白人像时,可能会发现直射的阳光太刺眼,反差也太大。但是,如果将被摄体移进某一建筑物的阴影区,就会发现照明光线完全改变了。”——迈克尔·兰福德
柔化直射光:把握云层遮住阳光的刹那;在镜头前面加上一块雾镜;使用感光度略微高一些的胶卷,利用其本身反差比较弱,宽容度相对大些的特点,减弱直射光的强烈性;外出时带上一些反光板(可折叠式反光板携带很方便),拍摄时对人物的暗部加以反射补光,自然也就降低了反差,柔和了光照。
“为改进照明均匀性,需要将光源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加大,也可以将照明光漫射、反射,这样可以使照明光被发散,使点光源的特征减少。”——迈克尔·兰福德
胶卷特性:低感光度反差大、宽容度小;高感光度反差小、宽容度大。
“光线是拍摄风景照片的一个积极而活跃的手段,应该对它加以全面地应用。……光线有助于解决艺术造型问题,使照片充满情感。”——帕夫洛芙娜·德克
“在我家后院有很小一片草地,它随着四季的更替而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在露珠斑斑的夏季之晨,到那里守候第一束阳光洒向雏菊和野玫瑰,我觉得心旷神怡。”——费里曼·帕特森
在拍摄的过程中,自己首先要有对环境中的光线性质具备敏感的体验,柔的或是硬的,柔和硬的程度如何,是否能很好地表达画面的氛围或者自己的心绪,如何能将其中的某种情调突出或者强化,更好地营造画面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