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兵团趣事
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也是一个知青聚集的地方,他不应该算农场而应该是橡胶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满山的橡胶树上割胶,该场知青全部来自四川省,一个团下设三个营,每营三个连,而知青的连队基本上是按下来前所在的市或县组成的,这样在他们心目中就存在有小团体主义思想,一开始他们把我们看成是云南人(我说过这是江永官话的功劳)年龄比他们稍大点,(在外奔波也显老些),有什么话也说得多些,首先他们的工作是天还不亮就要上山,到划分的那片橡胶林里的胶树上割胶,每棵胶树上有一个铁丝做成的环,缠在树上不到一米高的位置,每个环内有一个小瓷杯,在环的上部胶树上有一道斜斜的去掉了树皮的口子,深度刚刚切去了树皮,割胶时就是把割去了树皮的地方再削去薄薄的一层,树汁(即胶)流下来流到了小瓷杯里,边割边往前走,当你把自己的区域“割”完后,才能回家吃早饭,饭后又上山收胶,第一棵割过的树胶己经流完了,把瓷杯里的胶倒入挑着的铝桶里,然后用一块似杯形的橡胶板一次把杯子里刮干净,将瓷杯覆盖在铁环上避免下雨积水。全部倒完挑回来送到制胶车间就己是中午了,这一早上加上午就是八个小时,下午休息后还要学习政治。
知青们的生活是很艰苦的,不但劳动强度大,还吃得很差,他们每月都有很大比例的杂粮——玉米粉,据说一个月不到十斤大米,他们还经常到集市上强买山民的菜,
又由于这些知青们的小团体主义思想作怪,连队与连队之间时有打架发生,他们打架是用那种砍山的长把柴刀,男孩子在前面打架女孩子在后面递武器,一场架下来总有几个头破血流的,其实这也是他们内心的一种发泄方式,因此他(她)们比较崇尚武力。
我们的工地食堂每逢赶集都要去买菜,往集市去要经过一个连队,这就不可避免的和知青们打交道,我们经常语重心长的与他们谈“天下知青是一家”的道理,但他们听不进去,最后没办法了,公开了我们的知青身份,虽然将信将疑,忽然要和我们比武,输了就答应我们不再打架,这时工地上正好有一位从长沙来玩的“邓哥,武功、摔跤少有对手,于是约好时间到他们连队,他们还邀了很多其他连队的人来了,我们也无法分辨他们是看的还是要动手的,既来之则任之了,比赛开始,邓哥上场,别看邓哥身材并不算高大,但有一股逼人的英气,知青们先是一对一输了,二对一、三对一,最后五对一仍然输了,他们这才服气了,事后我们也常邀他们来工地玩,也给他们改善一下生活,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了。
有一次细夫赶集买菜,还买了一只活狗用绳子牵着,挑着一担菜往回走,狗在后面,结果狗将绳子咬断跑了,到了知青队上讲了这件事,几个知青马上要与细夫到集上把狗要回来,另两个知青帮着把一担菜送到工地,晚餐时打了狗,与知青们一起吃,还喝了三瓶白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