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我长得二十多岁时还不知道有这个节日。七十年代中期,中国的政治风云迭起,一时兴读《红楼》,一时批判《水浒》。我不愿跟浪潮,找一本《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读着。有天,文叔叔(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师)来我家,见到我桌上摆放着《三国》,他问我,能读得懂吗?我回答,还行,好象比《红楼》还容易读一点。文叔叔笑笑,问我:《三国》中刘备与别人说话时,称对方“足下”。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语塞,答不上来。文叔叔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国外,有一次因没吃的,他的臣子介子推“割股奉君”。可是,当晋文公历尽磨难,终于取胜,大封贤臣时,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便带着老母隐居深山。后来,晋文公想起了他,想要册封他。派人上山找到介子推,他不肯下山做官。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想他会走出山林。介子推宁死未下山,与他老母抱着一棵大树,烧死了。晋文公很伤心,让人用那棵树做了一副木屐,晋文公穿着它,低着头,看着木屐,口中念着:足下、足下。后来“足下”一词成为了对人的尊称。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这一天便不动烟火。后来这种习俗演变成清明前一日的寒食节。这一天老百姓家不开火做饭,吃寒食。
清明时节,全家出门,上山扫墓,以示对前辈的思念。包囊里带着食品,在野外食用。每当这时,我会想起文叔叔给我讲的寒食节的故事。
写篇短文,以纪念已逝世的家父朋友,我的老师——文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