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者按:这是去年发表在家园的文章。作者及文中提及的几个人,似曾相识。看能不能找到这些朋友。
知青情缘/作者 邓元跃
2008年9月20 日,我和老伴从昆明坐火车,回到已经阔别10年湖南株洲。在这里有我的少年和童年,有我的痛苦和屈辱。毛泽东给我上了第一课,阶级斗争人生的必修课。这一课使我懂得善与恶,爱与恨。这一课也是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人生成长的压力和动力。所以,我还要感谢毛主席啊!你的阶级斗争磨练了我的意志,给了我奋斗的力量。
头几天,我首先走亲访友,到老家礼陵温泉村拜祭爷爷和外公。在株洲热电公司总经理助理郁力根同学的安排下,多次和同学们相聚。离别湖南前夜,郁力根同学又把班主任老师请来,和大部分在株洲田心的同学们团聚。40年前,我在株洲田心铁中的36班,1968年下农村插队时,因为我的家庭出生不好,同学们远离我,他们都下到了湖南浏阳沙市公社,我被学校安排到湖南浏阳的社港公社新安大队。
浏阳市社港镇新安村有一棵树龄数百年的古樟树和一座500多年历史的古桥和古亭
没有想到40年后能够和青少年时代的同学聚在一起,虽然以前我是很不幸的,但是我自然还是感到无比的高兴。在湖南短暂的十天里,我还看到了知青岁月中,几十年没有中断联系的两个女同学,一个是韦大娥,另一个是吴湘影。
吴湘影(右二)和她的爱人。吴湘影已过五十五的人了,却变化不大。
1968 年我在湖南株洲田心铁中学毕业,当时毕业生的去向是:68界高初毕业生全部下乡当知青,只有这一条路可走。1968年12月底,湖南大地到处都是冰天雪地,路上结满了厚冰。准备送知青下农村的汽车轮胎都上了防滑链,由于天气道路情况太恶劣,学校又推迟挨到1969年的元月,才把我们这些懵懂的年轻人送往浏阳,送上了人生之旅征途第一站。
那一年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日子,我才17岁多。不谙世事的我和同学们,被着背包,手捧毛泽东的画像,在田心机车厂的体育馆广场上,虔诚地向毛主席庄严宣誓,立志扎根农村。几十辆大卡车,把我们送到了距家200多公里的浏阳北乡沙市和社港安家落户去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安家落户的意味着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影响。看到那锣鼓喧天,彩旗飘飘的宏大场面,被煽动起来的革命热情高潮,我们丝毫体会不到在一旁的父母担心和忧愁?
在湖南浏阳新安大队插队时,没有下去几个月,大部分出身红五类的同学都被招走了,我们这些出身不好的政审过不了关,就象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中描述的那样,招工的宁愿招条狗,也不愿意招出身不好的。由于原来的知青小组已经被打破,不再存在。我和吴湘影都安排到一个茶园了。吴湘影是我一生中感觉最热情友好的一个同学。在茶园,我们在一起可能只待了一年多的时间,其实那时侯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交往。他们家子妹多,她的父母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调到了三线的山西永济电机厂。所以她先出了农村到了山西,因此比我早工作几年。我的父母最后也只好象他们父母一样,也申请调到山西的那个三线工厂。以后她的父母又把她调回了株洲田心电力机车工厂。几十年来我们经常有联系,我每次从山西到湖南出差,我都要去她家,她都要热情邀我吃饭。有时我空闲无聊时也很喜欢给她打电话,问候一下。
记的有年冬天,我到湖南做试验,在那里呆的时间有点长了,感到很乏味。湖南的冬天最难受的,南方在冬天没有暖气,那里都很寒冷,即使穿的比北方人多,也感觉比在北方冷多了。记的小时侯吃不饱,穿的破破烂烂,冬天的时候真是饥寒交迫。有天晚上我去她家,可能去的早了点,他们才开始吃饭。吴湘影马上热情地盛了一大碗排骨炖藕给我吃,当时不知道我也怎么那么不讲客气,端起碗就吃,吃完了她又马上给我加了一碗,差不多都让我吃了。当时吃的心里身上暖和和的,吃的舒服让我终身难忘。她现在过的也很好,买了车,老公是她的司机啊,看样子她老公要听她的,不过她老公人很不错的!她旁边的是我的另外一个插队的女同学叫刘惠明,在农村查队时她还帮助我补过衣服呢!
上图中间的是小学同班的韦大娥同学,中学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去了另一个班。1968年下农村时,她也在浏阳的新安大队二连,我们在一个大队,对我来说是件很幸运的事情。其实插队之前,我和她没有说过话。我母亲到农村来看我,她热情的招待我的母亲。她先被招出去了,刚开始是当老师。母亲为了把我病迁出来,多次找她的母亲帮忙联系找人,我很快就回了城。在我的印象中,她从农村出来后,人显特别的苗条,确实长的很漂亮。她经常路过我家门口的大路,我常远远的看着她。八十年代后期,我经常回湖南,也多次去过她家,她总是那么的热情,忙着招待我。1998年元月里,由于在湖南只呆了3天,没有时间专门去拜访她,她在我离开时,专门清早赶在我去长沙飞机场前,和我见了一面。
她以后调到了株洲市九三学社工作,是办公室主任。
这次我回湖南,她们都分别请了我和老伴,还有我的同学们。我小时侯因为家庭出身不好,一般也不愿意和别人多接触,所以也没有什么朋友。这两位女同学,虽然她们人很善良,长的也都好,可惜我和她们无缘!即使有想法,自然我也不敢有什么奢望的,总而言之也就是没有缘分的,不过有件事情我也是很难忘记的。
1973和1974年,国务院竟荒唐地宣布,在全国范围2年内冻结招工。我虽然1972年6月就病迁离开了农村,但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我的前途还是那么的灰暗,我在人生低谷的黑夜中忧郁地徘徊和挣扎,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我先后做过装卸工,打过预制板,扫过垃圾,挖过土等苦力活。1994年初,我在山西的那个工厂做临时工,在锅炉车间运煤。由于我小时本来身体就一直不很强壮,经常倒班,加上很累,我得了一场大病,住了医院,6月份我在家养病休息。
1974年可能也是在6月份的样子,吴湘影同学从青岛培训回到工厂。她得知我病了,到我家看我,还带给我一包海螺,海螺用报纸包着,和她一快来的另一个女的想要打开看看,她不怎么乐意。对于从来没有见过大海,一直生活在内陆的我来说,海螺当然是很稀罕,喜欢的礼物,这也就是我生平第一次和青岛有了缘。因为,她那时侯说过,青岛很好,很美丽,星期日在海边的沙滩上休息游玩,感觉特别舒服。我现在能够在青岛安家,过着幸福的生活,每天和外孙乐乐呵呵,真是享受天伦只乐,因此总忘记不了她的友情和给我带来的福缘。
因为没有工作,加上一场大病光顾了我,在我人生最消极无望的时刻,她来看我,多少给了我心灵和精神上的慰藉。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蹉跎岁月的知青生活虽然短暂,农村艰辛困苦的生活和劳动也没有摧毁我的身躯,倒是毛泽东的阶级种族划分彻底打垮了我的意志。48个一同下到新安村的知青,最后只剩下几个出生不好的。那时侯,我痛苦过,绝望过,那种心灵的残酷摧残,这辈子是忘不了的。
回顾贫穷和屈辱的日子,现在的年轻人有些人理解,有些人却不以为然。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和人权的进步是无庸质疑的。过去的生活太清贫、拮据、太阶级化了。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应当对今天丰衣足食的物质生活有感激的心情,有感恩之心。我们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能够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没有回顾,就没有展望,没有对比,就不懂幸福。上山下乡这段人生经历和磨砺,应该是我一生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自己经历过艰苦的磨练,所以才有了以后的奋斗和发展。
40年过去了,蓦然回首青少年时代的遭遇,岁月如河,几多感叹,几多喜悦!青春是不能复制的,但青春的梦总爱延续。从浏阳病迁回城后,我40年来再也没有返回过插队的地方,在那里有我的青春和少年的影子。此次回湖南,我又没有回那里,我仍然期待有一天,重返我的青春梦之地-浏阳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