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枪与中国近代史/一代活宝 文
一.火枪的起源
火枪——使用热能的攻击性武器,其动力学原理可以归结为“热处理”,即火的利用(什么东西一旦近火,就有得玩)。原始人钻木取火以暖体求生,现代人制造热核武器以自取灭亡!兵器一旦与火牵涉变“热”而成为火器,则为大规模杀伤奠定了基础,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令战争方式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历史,在此出现划时代的拐点。
火枪最早发源、改进于中国。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火枪是10世纪宋朝的竹制枪管的突火枪,宋朝出现的“突火枪”杀伤力不大,射程仅仅5—10m,在当时多说是吓唬人用。元朝建立后,重视发展新型火器,至元十六年(1279),集中各地工匠于大都(今北京市),研制新式兵器,重新调整火药的配方,使同样体积的火药,效能提高了约三倍。元朝至顺三年(1332),铸造了铸有铭文最早的铜火铳,长1尺1寸,重28斤。同时还制造出了早期的手铳,但威力小、射程低,基本上没有使用价值。
朱元璋在位时,明军首创火铳与冷兵器依次攻击敌船的水攻战术,各地卫所驻军已有10% 装备火铳。明永乐八(1410)征交趾时,明成祖还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神机营已成为军队的一个兵种。 而后,火器在战场上已经相当普及,明军主力或精锐部队也大量使用火器,冷热兵器配备达到了3比1。
二、火枪的失败:
1619年,满人与明军的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率以冷兵器为主要装备的骠骑兵,在满州的雪山深处,以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彻底打败了以轻重型火器为主要装备的明朝四路合围大军,确定了明朝军事优势的逆转。1644年4月,清兵大举入关,冷兵器锋芒毕露,杀向北京,吴三桂的火枪营,反倒成了清人的入关先锋队!火枪彻底丧失了尊严。拥有火枪的明朝也免不了悲惨灭亡,它既不能镇压起义者,也无法抵抗侵略者,这是火枪的失败,也是“唯武器论”的失败!
在此后的200年间,清朝放弃了对火器的研究与发展,它有理由相信热能武器决定不了战争胜负,在清统治者眼里,那些奇技淫巧,就像花拳绣腿,不如真刀快马来得利落。满人对明军火枪手的胜利,其实得利于重装甲骑兵(相当于现代坦克)与近战轻步兵的有效配合,通常引诱明军至野外便于开展近战搏斗的地域进行决战,满人火器落后,但是旗兵对冷兵器的长处,以及骑兵联队的快速破袭,发挥到了极限,其战术运用与单兵技能要超过明军,努尔哈赤这位伟大的军事英雄,做到了扬长避短,运动歼敌(明军与满军的战争,已有不少著作,不再细述),这是满人对冷兵器自信的源泉。
满人胜利了,是冷兵器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