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长沙有个南门口,一讲大家都清楚......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湖南知青天地之间湖湘軼事 → [灌水]火枪与中国近代史


您是本帖的第 1034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灌水]火枪与中国近代史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灌水]火枪与中国近代史

    火枪与中国近代史/一代活宝  文

    一.火枪的起源

    火枪——使用热能的攻击性武器,其动力学原理可以归结为“热处理”,即火的利用(什么东西一旦近火,就有得玩)。原始人钻木取火以暖体求生,现代人制造热核武器以自取灭亡!兵器一旦与火牵涉变“热”而成为火器,则为大规模杀伤奠定了基础,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令战争方式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历史,在此出现划时代的拐点。

  火枪最早发源、改进于中国。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火枪是10世纪宋朝的竹制枪管的突火枪,宋朝出现的“突火枪”杀伤力不大,射程仅仅5—10m,在当时多说是吓唬人用。元朝建立后,重视发展新型火器,至元十六年(1279),集中各地工匠于大都(今北京市),研制新式兵器,重新调整火药的配方,使同样体积的火药,效能提高了约三倍。元朝至顺三年(1332),铸造了铸有铭文最早的铜火铳,长1尺1寸,重28斤。同时还制造出了早期的手铳,但威力小、射程低,基本上没有使用价值。
  
    朱元璋在位时,明军首创火铳与冷兵器依次攻击敌船的水攻战术,各地卫所驻军已有10% 装备火铳。明永乐八(1410)征交趾时,明成祖还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神机营已成为军队的一个兵种。 而后,火器在战场上已经相当普及,明军主力或精锐部队也大量使用火器,冷热兵器配备达到了3比1。

    二、火枪的失败:
  
  1619年,满人与明军的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率以冷兵器为主要装备的骠骑兵,在满州的雪山深处,以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彻底打败了以轻重型火器为主要装备的明朝四路合围大军,确定了明朝军事优势的逆转。1644年4月,清兵大举入关,冷兵器锋芒毕露,杀向北京,吴三桂的火枪营,反倒成了清人的入关先锋队!火枪彻底丧失了尊严。拥有火枪的明朝也免不了悲惨灭亡,它既不能镇压起义者,也无法抵抗侵略者,这是火枪的失败,也是“唯武器论”的失败!
        
  在此后的200年间,清朝放弃了对火器的研究与发展,它有理由相信热能武器决定不了战争胜负,在清统治者眼里,那些奇技淫巧,就像花拳绣腿,不如真刀快马来得利落。满人对明军火枪手的胜利,其实得利于重装甲骑兵(相当于现代坦克)与近战轻步兵的有效配合,通常引诱明军至野外便于开展近战搏斗的地域进行决战,满人火器落后,但是旗兵对冷兵器的长处,以及骑兵联队的快速破袭,发挥到了极限,其战术运用与单兵技能要超过明军,努尔哈赤这位伟大的军事英雄,做到了扬长避短,运动歼敌(明军与满军的战争,已有不少著作,不再细述),这是满人对冷兵器自信的源泉。
        
  满人胜利了,是冷兵器的胜利!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7 0:08:52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三、火枪的悲剧:

  1840年,距离清兵入关有200年,阿玛、阿哥们,新开茅厕三天香,这一批从奴隶制直接进入封建制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在享受特权的快乐之中,命中注定腐败了。反映在军事上,就是武器装备毫无发展,甚至比清入关时期还要落后!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军事预算(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却养着一支摆弄大刀片、兵员不足80万的弱不禁风的军队(其中绿营汉军占三分之二)。努尔哈赤赖以制胜的、近似斯巴达式的军政一体的满清八旗,全部贵族化,以坐享其成为能事,当初强盗一般的冒险与进攻性,荡然无存!
        
    火枪,做为一种有灵性的东西,被人轻视,是个悲剧!这个悲剧的实质是:清朝固步自封,对新生事物极力排斥,其精神状态也必是处于一种相当麻木、保守、消极、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从动物学来看,大清这头骡子,是杂交的怪物,不像马,更像头驴,它能想起200年前那身冲锋陷阵的铁甲?它能理解火枪的利用价值?

  虽说清军中也装备有火器,但是除少量火炮具有实战意义外,那些抬杆、火铳之类落后的火枪,在实战中效果很差,清朝统治者一直不重视火枪技术的引进与改良,使清军主要依靠冷兵器作战。忽视火枪,等于拥抱悲剧!西洋在1640年,就发动了工业革命,不断改良火枪、火炮,并强盗一般积聚了冒险精神,强盗与火枪的组合,造成了大清的悲剧!

  1840年,数千名远道而来的西洋火枪手,突然出现在南中国海岸线,他们在加长巨型“火枪”——舰载重炮的掩护下,手持新型火枪,对大清帝国发动了海陆联合攻击。这一次,以资本主义为支柱的火枪队,不费吹灰之力,打败了耍大刀片的封建贵族,区区几千洋人,一路掠击中国几乎全部海防线,一直打到天津,最后的结果就是《南京条约》,丧权辱国,由此而起;中国近代史,由此而起。中国近代史的到来,比西洋晚了200年。

    四、火枪崇拜症:
    
  在洋枪的痛击下,清政府不得不进行反思,井底之蛙的思考,得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结论,其中心:就是要学习洋人的军事技术!要拜“火枪”为师,然后干掉造火枪的师傅!
                
  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开始恶补“火器”专业,它似乎根本没有总结明朝灭亡的教训,那就是:军事装备的改良,必须在正确的指挥下才能发挥作用,而军事战略的成功,取决于政治的修为(在近代这涉及政体的变革)。清朝老朽的军机决策者,不可能超过火枪去想到火枪的政治背景,成了彻底“唯武器论”的火枪崇拜者。冷兵器的行家们,玩起火器也疯狂!最后把火玩到了皇家后院。

    早在1626年,满人曾有机会感悟火枪、火炮的重要性。当时13万八旗劲旅围攻宁远(袁崇焕率二万明朝孤军死守)。旗兵放弃了引诱明军出城、野外决战的战术,转取强攻。明军凭借城防工事,使用各种火器,其中包括新式“红夷大炮”打击旗兵。结果,火器对八旗步骑冲锋集群产生毁灭性杀伤,努尔哈赤从此一蹶不振。满人并没有因此认识到火器装备的重要,皇太极略施一计,明帝就杀了袁崇焕。摆动四肢耍大刀片不好使,满人就开动脑筋想计谋,总之充分发挥人体生物功能,似乎根本没必要弄把火枪试试!明朝与后金真是一对绝配,火枪有了200年的断代!
        
  清人对火枪的大量引进,始于李鸿章,这个爷们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但他肯定是代表清帝来充当“哈枪”一族的。华尔的“洋枪队”是李大帅的偶像,他很快就弄了一大批洋枪,使他的淮军精锐近代化了。淮军在1864年6月,郭松林、杨鼎勋、刘士奇、王永胜四军万余人,已有洋枪万余枝,其炮兵也建立了6个开花炮队,装备了12磅至l08磅不等的火炮,基本淘汰冷兵器。这最终引起了涉及所有皇家军队装备火器化奏议的产生,并逐步实施了,这个过程用了数十年,至1890年代,一支初具近代规模的封建主义火器部队诞生。他们穿着清式袍褂军服,盘着近似大姑娘般的辫子,戴着锥形小帽,足踏皂靴,却摆弄着西洋火枪,开着洋造军舰,充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国特色”。
        
  然而,旧的封建意识、旧的官僚体系、旧的军事思想、旧的训练体制都没有改变;封建政体的没落、经济发展的停滞、以及对进步思潮的禁忌,都对军事实力产生负面影响。军机处没有制定出应对西方列强威胁的国防战略,满清依旧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花钱买来的火枪,不过是土地主门口保安手里的烧火棍而已!1895年,已经进行了西式政治经济改革的日本,营造了一支出色的、充满进攻意志的近代军队,并向中国发起攻击——北洋水师豪华式样的覆灭,惨烈地说明:如果政治背景不良,一支火器精良的部队,那怕进行防守,也会败得很惨。

    甲午战争造成了近代中国严重的国家危机,大清与明朝一样,拿起了火枪,却都输得很惨!甲午战争,终结了“火枪崇拜症”!



   戌戊六君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7 0:11:08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五、火枪的幻觉
  
  大清火枪手,抵不住列强的洋枪联队,大清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政治的衰朽,限制了近代火器在保卫帝国主权中的作用,打败清帝国的,其实是政治的体制不适应近代国家的建设,盲目的“火枪崇拜”,只是让一个衰弱的老人拿着铁枪,去与一群精壮的外来强盗决斗,战事未开,胜负已决!
        
  权力中枢并未对政治改革达成共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实权派人物,是改革的重大阻碍,这直接导致了帝国政治改良理想的幻灭!纵观满清一代,政治改革,始终是个不确定的幻觉!
        
  从威海卫眺望对面的海空,据说常有海市蜃楼出现,那是一种大海喝醉后的幻觉,在威海卫军港的海底,沉痛地躺着北洋海军被击毁的战舰,大清海军之梦破碎的影子,也尤如一道虚无的幻觉……火枪装备的清军,比1840年冷兵器时代败得更惨(向日本赔偿2亿两白银以及失去台湾等),真金白银的代价啊!选择李鸿章这个洋务派的老迈官僚,来建设清帝国海陆军,是个恶梦!他不是一个具有近代新军事理念的统帅,大清缺乏产生近代军事理论的政治基础!大清迫在眉睫需要一场改革!
        
  幻梦开始了……这个梦幻延续了一百天,它的学名叫:“百日维新”。这是地主阶级内部的改良派,绕开保守的西太后,鼓动年青开明的光绪皇帝发动的一场有限度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改良派期望进行一场和平的革命,似乎是在幻觉中进行了一次闪电式的梦游,他们试图以激进或冒进的方式,迅速完成维新强国使命。这触动了帝国庞大的旧机器的神经,大权在握的“太后集团”与军队将领联合起来,轻而易举打破了幼稚的地主阶级改良派自我革命的幻想!(此后,从外部来打破清帝国衰朽的政治机器,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令人感叹的是,改良派精英们,也曾对拥有新式火枪的军队产生了幻觉,期望他们在令人屈辱的火枪的失败中,奋起参加富国强军的维新变革运动。然而袁世凯这个军事官僚背弃了那些做梦的维新党人,这表明皇家军队本质上是保守派的工具,这支军队需要在皇朝政治改革以前,加以改造!    

        六、火枪与拳头:    
  
  拒绝就诊的清帝国,失去了一个系统更新、阻止病毒入侵的良机,西太后集团更加趋于保守与腐朽,没有自救的警觉……这个时候,西洋的猎手们,却在忙着赶制新枪!
  
  19世纪末,西方基础与应用科学,依靠人文科学的推动,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强大的冶炼、机器制造、精密加工等工业体系极大地推进了军工研究与生产。1897年,法国制造了装有反后坐装置(水压气体式驻退复进机)的75毫米野炮,以弹性炮架缓解了火炮威力与机动性的矛盾,火炮结构趋于完善,实现了火炮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高强度炮钢和无烟火药也广泛使用,提高了火炮性能。采用猛炸药和复合引信,增大弹丸重量,提高了榴弹的破片杀伤力。    
  
  继1884年马克沁(美国军械师)成功研发重型机枪后,1895年,自动化在小型火枪上也得以实现,德国著名军工专家毛瑟研制成功一枝真正军用7.63mm突击手枪,中国人称之为:驳壳枪、盒子枪、盒子炮,据称,其改进型在1920年代至30年代运到中国出售的超过40万枝。当时,亚洲人特别喜爱毛瑟手枪,弄到一支毛瑟或仿制品,则身价倍增,足见这种近代枪械品质之精良!    
  
  西方军事工程学在发展,大清人体工程学也在发展。    
  
  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朝腐朽保守派集团,在找寻破解洋人船坚炮利的秘诀的时候,具有讽刺意义地转而利用传统与原始的力量。传统的力量也正在反弹高潮,十九世纪末,中国北方出现一个具有浓厚神秘主义色彩的民间组织——“义和拳”,在强烈反对洋人侵略的同时,他们也反对西洋思想意识,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让西太后看到了“拳头”的利用价值,尤其是,他们都有一身了不起的神功。
  
  据说,被寄予厚望的这一大批忠于皇朝、仇恨洋人、具有传统观念、充满神秘感的"义和拳",已练就了一身“铁布衫”,专门对付洋人的子弹,可以刀枪不入,让火枪报废!他们拥有一身独门秘笈练就的好功夫(人体潜能充分发挥),甚至拥有法术,义和拳的妇女组织——“红灯照”声称可以要运用神功,从日本“乾坤大移法”,取回甲午战争赔款!慈禧太后这个深居宫中的女人不知是否明白:“铁布衫”其实就是硬气功,所谓神功则近于巫术!大清有了回光返照或返祖现象?又回到了冷兵器或石器时代。    
  
  慈禧玩了一个世纪末的黑色幽默!义和拳民可敬的爱国热情、可悲的忠君意识、以及盲目的排外倾向,着实让太后意淫了一把。拳头与洋枪对阵,结果,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西太后丢了首都,也出卖了义和拳,答应了洋人几乎所有的要求,其中包括赔偿洋人四亿五千万两白银(为中国历史上赔款之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有恃无恐,出卖国家利益保住了自己的权力,她有退路。义和拳”被送上了绝路。
  
  不能忘记那些以赤手空拳与枪炮对决的好汉,他们的血,流在了北中国的泥土!也不能忘记,在国家危机之中,血肉之躯,不能寄予出卖国家利益与本国国民的腐朽政权。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7 0:13:49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七、火枪的革命:
  
  宋太祖的陈桥兵变,是由高级将领发起的一场封建体制内的夺权行动!1911年导致大清灭亡、令中国政治局势发生划时代转折的武昌起义,却是由少壮派皇家新式陆军军人发动的、自下而上的的军事暴动,表明:掌握新式火枪的普通军人已走在了历史的前列,中国近代革命,是火枪的革命!

        
  1、军队的改造:
  
  维新派企图实行自救以避免社会革命的努力失败后,一意孤行的满清政府,已元气大伤。对百日维新的镇压,等于自废武功,八国联军的致命一击,义和拳的被出卖、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但摧毁了清政府最一点自尊,也使满清在国民中失去了残存的威望,企求社会变革的力量悄然壮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开始尝试以武力推翻满清!但是,孙中山自行组建的小规模突击队,多次的武装暴动都归于失败,被迫流亡海外。这个时候,皇家军队,却燃起了革命的火花!
        
  皇家军队的革命,源于军队的改造!
        
  (1)军火业的发展:中国第一次大量引进的西洋近代工业产品是火枪,最先兴办的近代工业就是军工制造业,其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变革,具有深刻意义!最著名的军工业有两个,第一是李鸿章创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另一个便是张之洞创立的湖北枪泡厂。军事工业的建立,带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这有助于资产阶级进步思想与科学文化的传播,动摇了满清赖以生存的封建基础。在武器装备上,开始拥有国产火枪,1895年起,湖北枪炮厂已量产步枪,这就是著名的“汉阳造”,近代国产火枪与军事起义同时发生于湖北,看似巧合,实属必然!张之洞既编成了湖北新式陆军为革命提供兵员,他创办的湖北枪炮厂也为革命军准备了充足的火枪与子弹。

  (2)新建陆军:中国近代化改革,源于新军编练,小站练兵,是清末新式军队发展的转折点,新式陆军,客观上最后成为革命的摇篮。1894年,满清对军队训练进行试探性改革,汉将领胡燏棻募集5000人,驻屯天津小站,以西式军典操练,号“定武军”。1895年12月,袁世凯奉旨扩练“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1905年大清练兵处制定陆军军制,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师),每镇12512人,包括步、马、炮、工程、辎重等兵种。以袁世凯北洋六镇实力最强,是皇家近卫军;湖北应编两镇,至1911年,仅编成第八镇及二十一混成协(旅),由原张之洞所在的自强军改编,除火炮外,轻武器多由汉阳兵工厂所造并配发使用。

  1900年之前的新军,不具有革命性,其性质,与北洋水师异曲同工,军制学习西洋,然而,军队作风仍因袭湘淮军阀的旧习,在意识形态上依然是封建主义的。《辛丑条约》签订后,革命党人加强了对新军的渗透,这导致了新军成份与思想意识的变革。

    (3)为谁而战:新军兴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汉人重新成为皇家国防军的中坚,满蒙八旗退居其次,皇朝精锐部队的将领和士兵都以汉人为主,随着满人在内外交困中的失败,汉人民族性在掌握火枪的军人中间得到强调,军队有了一个为谁而战的问题,如果没有革命党人的起义,相信新军中也必然出现以光复汉人江山为口号的暴动,这也是为什么袁世凯会遭遇溥仪贬斥的原因。近代火枪作为一种具有工业背景的产品,它必然引起火枪使用者内心的冲突,民族主义情绪就是其中之一。新军中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汉人皇帝——新军统帅袁世凯,并非偶然!火枪一旦落入汉人手中,只要时机成熟,它最起码的目标,就是要一个汉人的江山,至于是叫皇帝、还是叫总统,且另当论。

  (4)军人的教育:各地武备学堂(初级军校)建立,1885年,李鸿章奏设天津武备学堂,为中国陆军学校之始。后清政府令各省添设武备学堂,如江南陆师学堂、浙江武备学堂、山西武备学堂,以及随后建立的保定军官学校(即北洋军官学校,原名保定东关大学堂)等。除收营内武弁外,还扩大招收20岁左右身体健壮、文理通顺的官员子弟和士绅子弟,正科课程增设外文(德、英、日文)、历史(中外战争交涉史、古代英雄事迹等)、地理及兵法研究等,一些学堂还规定三年学成后,择优出国,分赴各国肄业。

  新军士兵采用募兵制,在体格、有无不良嗜好和文化程度上有较严格的规定,这使得军队吸纳了大批知识青年与社会精英。中下级军官,以武备学堂毕业生为主,并且有不少从外国军校毕业的留学生担任要职(以蔡锷为代表),这在南部各省的新军中更为普遍,使得革命思想更容易得到少壮派军人的共鸣。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震撼中国思想界,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等宣传民主思想的革命学说,极具影响。对新思想、新文化的渴望,影响了军队,革命党人对新军的渗透,就是在新军建立以学习文化为名的革命组织,最有名的就是武昌新军的“文学社”;革命党最卓越的成功,是在武昌军中成立了“共进会”,孙中山的多年努力并没有白费,事实上“共进会”成员早已暗中潜伏于新军之中,“共进会”目标:推翻满清,建立新政!得到武昌新军士兵的强烈反响,共进会组织已深入到武昌新建陆军的班级单位,这就确保了中下级少壮派军人,可以自下而上,发动一场成功的军事暴动!
  
    1911年春,共进会重要成员邓玉麟,在武昌设同兴酒楼为联络据点,共进会在湖北新军中的活动取得实质进展,到该年初秋,文学社和共进会达成联合协议,组成统一指挥起义的领导机构,从而共同发动了10月10日武昌起义。

  终上所述:清帝国军队的改造,始于统治者的边缘化改革,即不触动旧体制与传统思想意识的军事“装修”,但是,它客观上为革命党人改造军队提供了机会,历史,总是无心插柳的柳暗花明,满清搬起石头,没想到会砸自己的脚!谨记:现有军队的改造,决定国家命运!
七、火枪的革命(第七节第2点)

    2、军队的政权:

  军队引发的起义,像是一个比武大会,火枪云集,容易擦枪走火,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来的火枪手们,请来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内部斗争,因此革命也处在危险之中。

  (1)权力之争:武昌起义的新军,以武汉为据点,建立了具有军事意义的政府——“湖北军政府”,随即,各省以新军以核心,纷纷响应起义,各自成立“军政府”。中国的火枪队,走上了历史前台,火枪的发言权具有绝对权威!正因为如此,此后建立的孙中山为首的南京政府,即便没有袁世凯的存在,也会出现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纷争而难以持久,即使是革命派,也会争夺权力,火枪的多少,便是依据。因此,后来,袁世凯以北洋六镇为支柱的武装夺权,便不足为奇!

  (2)政权的性质:南部新军,代表民主派的利益,其理想:是建立约法的共和国,无奈实力处于弱势。北洋六镇的主帅袁世凯处于强弱,却代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其理想是立宪制的帝国。1915年,距离武昌起义仅4年,共和国向帝国制回落整理,袁世凯当了洪宪皇帝,引起北洋六镇的分化以及南军的讨伐,表明军队的思想更倾向于共和,也说明民主思想的传播,使帝制不得人心。袁世凯死了,中国最大的军事集团北洋六镇分裂,政权,在各派军队不断争夺之下,似乎进入了战国时代。议会的选举,不如火枪叫阵,中国进入所谓军阀统治时代。

  (3)孙中山的选择:革命派的内斗、以及军阀的纷争,孙中山痛感在武力称雄的时代,没有一支自己的军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约法共和。他展开行动,组建国民党,以广州建立根据地,采取联俄、联共政策,建设国民革命军,并创办黄埔军校。一支貌似资产阶级革命军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它的目标,就是要武力统一中国,建立国民政府。火枪的革命,由孙中山先生开始,有了崭新的局面,近代革命的迷茫,从孙先生这里看到了新的曙光!

  孙先生对中国现代史意义重大,共产主义运动,由于他的联共政策,而得以迅速发展,此后,中国现代史,就浓缩为国民党与G产党两支火枪的和解与对决!毛润芝先生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武昌革命的精神,演变至此,表明火枪的历史作用,被上升至哲学境界。火枪的革命、军队的政权,影响深远。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7 0:16:52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清末新军老照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7 0:23:40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当年的湖南新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马克辛重机枪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国盒子枪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7 0:28:54
哥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484
积分:38477
注册:2006年9月26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哥巴

发贴心情

在战争中,武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一种先进的武器以及与先进武器相适应的战法出现时,有时能起到所向披靡的作用。古时(古希腊末期)的“马其顿方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年亚历山大大帝统帅下的马其顿军队,在盾牌上作了改进,将盾牌以一根宽皮带套在士兵的手臂上,于是一只手就腾了出来,和另一只手一起,就可以握一把几米长的向前挻着的长矛。以3636个士兵组成的方阵向敌方阵地挻进时,敌方一只手持盾牌,另一只手持一支短矛的方阵就只有挨剌的份。凭着马其顿方阵,亚历山大大帝几乎战无不胜……

在战争中,政治集团体制或制度的优势,也对战争的胜负起着重要作用。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布匿战争,最后以罗马人获胜,史家认为,罗马人制度方面的优势起了很大作用。罗马人征服了其他部落时,会逐步地给予被征服者公民权,但迦太基人不是这样。所以罗马军队最终强于迦太基的军队。(现在西方在文艺复兴后终于继承了罗马的文明)

明军与满清军的作战,也是类似的情况。腐朽的明军虽然有火器,却也不是清军的对手。清末清朝不是西方的对手,主要也是政治体制不行。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7 19:48:32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8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谢谢哥巴兄补充了许多资料。说实话,少年时迫于无奈下乡,由于政审无缘当兵,但当时的灯火对玩枪弄棒挺感兴趣的。在乡下一杆“工”字牌气枪提高了射技,回城后在单位有机会接触民兵武器,使过好几种型号的老式和现代枪械打靶,如后挫力挺大的日制三八式步枪,苏式7.62步枪,还有国产56式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由于在单位打靶时100米卧射5发打过49环,被选送分局民兵射击比赛。不过毕竟未受过正规军事训练,那雨天爬在地上水坑里就有点烦躁,细雨中5发子弹竟全部吃了零蛋。把100米打的半身靶扛回来一看,5发子弹竟全打在靶环下木杆上,一团密集梅花形。单位另一参赛复员老兵打了很好成绩,得了分局第二名。他看了我的“成绩”后说,其实你的弹着点很稳定,可惜因不懂雨中射击要领,被准星上水的虚影所误……看样子,抛开那些军事与政治间话题,这术有专攻,“烧火棍”也有不少学问。

    据说毛泽东在辛亥革命中的湖南新军当过半年兵,也不知他实弹射击成绩如何:

     罗斯·特里尔是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与国际事务教授,毛泽东、中国政治问题研究专家,他写的《毛泽东传》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最被推崇畅销作品之一。特里尔在书中引用了大量史料,并以摇曳多姿的笔调讲述了毛泽东的传奇一生。这里选取其中部分史料,加以补充,呈现毛泽东早年在长沙求学时的状态,从他走马灯一般地换学校,以及在学校中的表现,不难看出他的叛逆性格是一如既往的。
 毛泽东1911年春天到了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10月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当时潮流的影响下,毛泽东1912年也投笔从戎,成了湖南新军第二十五混成协(旅)第五十标第一营左队的一名普通列兵。在军营里,毛泽东每日参加课操训练。因程潜是湖南督军府的参谋长、军事厅长,故毛泽东后来一直尊称其为自己的“老上司”。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毛泽东还说:“枪上肩、枪放下、瞄准、射击等那几下子,我至今没有忘记,这还是从程颂公指挥的新军那里学来的。”

 在军队中,毛泽东开始显露出自己的知识分子的特征,他喜欢那些没有文化的士兵把他看作学问人。他后来回顾说:“我能写,有些书本知识,他们敬佩我的博学。”他为士兵们写家信,给他们读报纸。

 虽然其他的士兵都是亲自去白沙井挑水,但毛泽东却是从到营房来卖水的挑夫那里买水。毛泽东朦胧地意识到自己的不明确身份,他回忆说:“但我是个学生,不能屈尊去挑水,只好向挑水夫去买。”毛泽东参军期间没有打过仗,而且也不留恋军队生活,半年后就决定离开新军,毛泽东回忆说:“我以为革命已经过去,于是脱离军队,决定回去念书。”


   另有一资料,是有关毛当时班长彭友胜的:

   彭友胜:1884年生,1969年去世,衡东县三樟乡金湖村粟子港人。1907年投入湖南新军,任过新军副目(副班长),北伐军排长、副连长。1940年前后返乡务农。

  青年毛泽东,投笔从戎参加湖南新军时,曾在彭友胜手下当列兵。彭对毛非常敬重,遇事相商。班里的弟兄收到家信,请毛泽东代读,并代写回信。毛泽东离开时,彭拿出仅有的私人积蓄两元银洋,送把毛泽东作路费。北伐时期,彭友胜正在广州,从报纸上看到《毛润之来穗讲学》的消息,专程前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看望。1951年3月14日,彭友胜给毛泽东主席写过一封问候信。3月31日,毛泽东写了回信,对彭友胜的工作生活问题进行指点。之后,人民政府给予了生活补助。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7 22:51:03
哥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484
积分:38477
注册:2006年9月26日
9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哥巴

发贴心情

每个男孩子儿少时期都对从军和兵器感兴趣,我亦如此。不过后来知道出身不好,不要做梦,于是对兵器再也没有兴趣了。文革中不少知青朋友搞了枪、玩枪,但我远远地躲着,一直没摸过枪,直到早几年带学生到部队军训,才第一次正规摸枪和放枪。在师院附中读初中时,学校的射击队名气很大,我在旁瞟学过(听教练讲射击方法),所以虽然从未打过枪,却也知道一点要领,故在10发射击中打了78环(100米),列老师中第三(另两个是青年体育老师)。当然有人说是部队的人知道我的带队,故意给我多报环数。不过我在5发25米的手枪射击中全脱了靶,报靶的人并未给我面子。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8 17:05:40
晴天蓝蓝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112
积分:13859
注册:2007年5月1日
10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晴天蓝蓝

发贴心情
我从来没摸过枪,但看到这支枪,它做工很精致。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9 10:20:45

 10   10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