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好帖】 冻一冻手机电池起死回生?
实验目标
西瓜冰一冰更好吃,淘汰的手机电池冻一冻,居然能起死回生?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土方”,说是那些淘汰的老爷电板(专指那些供电时间短,使用时电力显示不稳定的电板)只要去电冰箱的冷冻室里进修48小时,就能重焕青春。
“原来只能用半天,现在能撑一天半!”——网上有人如是说。
为制作这一集《生活实验现场》,我们上天入地收集了好几个品牌的手机锂电池。准备好了吗?
实验准备
实验样本:诺基亚、三星、夏新等品牌的过季款式手机,机龄两年以上,均存在电池使用时间缩短、电力显示不稳定等“衰老”现象。
实验地点:冰箱冷冻室
实验进行
实验一:冷冻法延长电池供电的验证实验
记者小柯的诺基亚手机用了3年了,最近手机电池很不听话,每次充电都看它“蹭蹭蹭”窜到了6格,结果才打了两个电话,电量显示直接掉到了2格。
陪同进行实验的还有小杨的一款国产老爷机以及一款小灵通老爷机,两款机子都才刚刚被充满电,一动不动光躺着待机,居然都撑不过一天,“嗷嗷待哺”要继续充电。
把上述几款手机电池充分放电后,用塑料薄膜包好电池,再用报纸包三层,外面用胶布封好(此步骤是为了防潮,不然,冷冻的偏方不仅不能起到效果,说不定提前把电池送终了)。把包好的电池放到冰箱冷冻48小时后,取出电池,立即充电,电量显示充满后,再继续充电1-2小时。
小柯的电池是最早完成以上过程的,结果她用手机打了两天的电话,一切正常。“看来确实比原先好一点”,她打算再如法炮制一次。
小杨的那款国产手机,第一个换上了经受冰冻洗礼的电池。“果然比以前吃苦耐劳多了,居然度过了两天。”小杨说。但其中发生了一点小花絮,刚出冷冻室的电池装入手机后,该手机一度无法正常开机。
实验二:充分放电的电板与未充分放电的电板的对比实验
记者小金的两块三星电板,使用了3年,症状如下:充满电后,电池电量显示为满格,但打一个电话后屏幕立刻显示“电池电量不足”,如果通话时间长,在通话过程中还会不时响起“电量不足”的告警音,此时电量显示为全空。连着多打个电话后,手机就会因为电量不足而强制关机。
如果是发短信,经常是才写了几个字,电池显示的电量就少一格,短信发送完后,电池又显示为满格,连续发送几条后,电池电量就只剩一格。
所以使用时必须随身携带备用电池一块,或者干脆让手机连着充电器“插电工作”。
看在这两块手机电池是同门师兄弟的份上,打算用他们来做另一套实验,实验设计为:一块放完电(下文称电池A),另一块未放完电(下文称电池B),两块电池分别进冷冻室内冰48小时,拿出来后再分别充足12小时。
实验结果显示,电池A在连续打十几个电话(平均每个电话一分半钟)、发十几条短信后,电池电量减少一格,待机时间长达3天。
而电池B,连续打五六个电话(平均每个电话一分半钟)、发十几条短信后,电池电量减少一格,待机时间为2天。
专家发言
此计非能长久矣
讲述者: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叶高翔
一场场实验下来,但见小记们压箱底的陈年手机纷纷“青春焕发”,人人大喜过望。难道冷冻法真的是手机电板的“不死仙丹”?
叶高翔老师为我们分析了一下冷冻法的效能:
1.锂电池充电的次数是有限的,充电次数多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其内部分子排列微观结构逐渐被破坏,存储电荷效率会渐渐降低。故会产生有些用了几年的手机没打两个电话就断电的现象。
2.从能量角度来看,采用减低温度的方法,可以暂时改变电池中分子排列的微观结构,从而增加其再次充载电荷的能力,是合理的。但这只是暂时的,用了数次以后,电池的载电能力必定又会很快失去,因为电池是在室温下使用的,这个温度又会使分子较快运动,从而改变其微观结构。
3.假如电池能在冰点以下使用,再次充电的次数可以适当增加,但也不会太多,因为原来已被破坏的微观结构要完全恢复过来是不可能的。
(记者问:为什么放电放得充分的电池在冷冻后的效果,比放电放得不充分的效果好呢?)
你的实验样本不够数量,不能因此简单地下定论,要是做了100多只手机都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我们才可以说,放电放得充分的手机更有利于分子排列微观结构在低温下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