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故乡情(1)
乐 乎
梁启超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母亲今年八十岁了,她经常忧郁而伤感地回忆故乡山水,故乡的亲人,母亲离开那里已有半个多世纪了。早在几年前,就要我们带她回广西恭城老家去看一看,考虑到路途遥远坎坷,母亲年事已高,身体也不是太好,我们都委婉地加以劝阻。但今年母亲的态度非常坚决,她说,再不回家乡看看,以后就可能永远也回不去了。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连鸟兽都会思念故乡,何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背乡离井远渡重洋的中国人,也时时盼着“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那一天,故乡的魔力何其巨大。古人说:“孝不如顺,”母亲要回故乡看看的态度既然这么坚决,我们也只好顺从老人家的意思,春节陪她回故乡,了她一个心愿。
图1 自驾车回乡 母亲感觉还不错
1 山 村
母亲的故乡在恭城县同安镇大冲村,有二三十户人家,算不上大村子。房屋依山而建,没有什么规划,房屋建造得凌乱散漫,既不是一排排,也不是传统那样座南朝北,象是一个自然村,即兴式的,随意,哪里有一块空地就建一座房,见缝插针。
房屋之间很是紧密,可见地皮之珍贵。新房子建了不少,但几乎都没有装修,全是“毛胚房”,有家徒四壁的感觉。乡亲们有的说以后有了钱再装修,有的说儿子还小,娶媳妇时再说。各家无论贫富,门前都有个用土砖或石块围起来的小院子,里面种一棵树,铺上水泥的地面晒粮食,院子边上搭有猪圈和鸡舍。
母亲在村子里默默流连徘徊,百感交加,她是在缅怀早已消逝的年华,还是在追寻朦胧的人生踪迹?我们说不清楚,只觉得一股浓重的惆怅伤感之情涌上心头。
不过,山村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却是远眺。站在村子的房顶上,朝南望去,真个风景秀丽,过目难忘。母亲说过去哪里有心思欣赏这些美景,还时时埋怨山高路远,生活不便呢。
图2 山村美景 如诗如画
远山青如黛,拔地而起,特立挺秀,薄雾中,朦朦胧胧,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如朴素淡雅的村姑,清秀可爱。惜吾不文,空负胜景,然发生一种幻想,就是希望在那里盖一座茅房,养鸡喂狗饲猪种菜,享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景而终老。
辈 份
辈份这家伙很厉害,图3那三位老人的年纪自左往右,分别是81岁、80岁(母亲)、78岁,年龄差不多大,然而,母亲左右那两位老人都得恭恭敬敬地称母亲为姑妈。原来这两位老人是妈妈叔伯兄弟的儿子,算起来妈妈辈份比他们高,所以要叫姑妈。
图3 母亲与她两个年龄相仿的侄子
这样一来,我就得和这两位八旬老汉称兄道弟,平起平坐了。看族谱,似乎我的排行还在他们的前面,他们要叫我哥哥才合规矩和礼仪,当然我不好意思称他们为老弟。虽然我比他们小了20来岁,但从照片上看,差不了那么多。山村的水好空气好,八九十岁的长寿老人多的是,以后退休到这里租间房,每年住几个月,种菜喂鸡,享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景,恐怕会返老还童也不一定呢。
图4 想不到到我还在这里住过几个月,都忘了
村子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说抱过我,那是肯定的,母亲说我九个月大时,曾在村子里住过4个月,那时山村总共才几十号人。
山村不过百十号人,却出了好几位大学生。尤其是2007年,村里有位小女孩考上了清华大学,山沟沟飞出了金凤凰,成为村里老少津津乐道的话题,极大地鼓舞了山村学妹学弟的学习热忱。我认为,山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弱,学习环境差,能考上清华,那不是仅用“勤奋”两字能解释的,勤奋固然重要,但天分恐怕要摆在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