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吃一锅饭的老知青
乐 乎
40多年前在一口锅里吃饭的知青约定,在2009年春暖花开之际去探访梦绕魂牵的心灵家园——江永,
我们都是1965年下放江永的知青,1973年前后分别转点去了沅江、安乡、涟源、长沙县等地农村。“知龄”短则8年,长则14年,平均“知龄”为10年零3个月。
一行七人,年龄介乎59—63岁之间,难以置信的是,后来大家虽转点在不同的地区,却不约而同地将年龄改小了,多半是改小一两岁,也有改小3岁的,莫非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非也,乃“超龄”不被城市吸纳,无奈之举也。
花甲之年,不说儿孙满堂,至少也是膝下不虚。然而因“知龄”时间长,大家又“响应”号召,全部晚婚晚育,早婚者已有28岁了,晚婚的已近不惑,算下来,结婚的平均年龄为33岁,所以除一人有孙儿外,其余的子女都还没有成家,更谈不上有知青的第三代了,一步不慎,“殃及子孙”呀。
留守老知青的幸福家庭
同一口锅里吃饭的知青,回城后命运际遇各不相同,有45岁就下岗的,有被迫内退的,有正常退休的,也有因隐瞒年龄还在发挥余热的。职业有教师、科技工作者、行政人员、财务人员、工人等。
上山下乡时,我们七人中,有3人学历是高中,4人是初中,后虽经自学或函授学习,拿个野鸡文凭也不过是大专,不值一提。我们后一代的教育程度和学历就高多了,有留美的硕士,留澳的双学位获得者,有武汉大学、航空航天大学、财经学院的毕业生。他们从事的职业有数据分析师、民航飞行员、编辑、外企管理人员、银行职员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总之,比我们这些“老粒子”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