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长沙有个南门口,一讲大家都清楚......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湖南知青天地之间湖湘軼事 → [留此备存]不可不去,最好别去


您是本帖的第 543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留此备存]不可不去,最好别去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留此备存]不可不去,最好别去
      不可不去,最好别去——旅游朝鲜/金地   文
  
  一、路上
  
  说朝鲜的国名叫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定性为社会主义国家,但从老子传位给儿子来看,本质上还是封建君主体制,只不过君主被称为领袖而已。朝鲜本不该有什么出名的地方,但它傍着中国又靠着日本,特别是二战以及后来的朝鲜战争,由于中国人志愿参战,敢和美国人叫板,全世界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盯着朝鲜,也知道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一个朝鲜的存在。特别自打爆了核弹,全世界更是心惊胆战。美国人也被金正日涮了一把,即给了钱,又给了大米。六方中有五方都得哄着这个被惯怀了的孩子。
  赴朝鲜旅游也一样,每年4——11月开放国门接待旅游,但也是说停就停,并不给你任何的解释。
  朝鲜、日本的文化风俗都是由中国秦汉、盛唐传承过去的,并加以改造,今天看来仍不失为新鲜的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自朝鲜战争后,朝鲜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和大清的闭关锁国相比,好不到哪儿去,因此也格外的神秘。人就是这个熊样儿,越是神秘就越想知道,越是不让去就越想去看看。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和世界信息时代的到来,朝鲜的门想关也关不住,再看看旅游业也确实能赚来外汇,想想争中国人的钱也没什么危险,于是就对中国游客开放了团体游。线路从新义州到平壤、板门店,分一日、三日、七日游。不过,还是限制过境人数。这是因为朝方没有多余的粮食给外人吃,尤其是游客。于是便谈好,由中方负责将食物先期运抵朝鲜各酒家宾馆。
  丹东与新义州隔江相望,占着地利。改革开放后一些在朝鲜有亲戚的人就开始做起边贸生意。对方并非朝鲜人,而是中国的侨民。心路活泛,地位也特殊些。先从易货贸易开始。原因是朝鲜当局不允许将朝币、或外汇带出国门,这边拿了从酱油到面包、从铅笔到玩具等等东西,用整匹的丝绸、缎子等料子做包装麻袋,再把服装当衣服穿在身上,再准备点电子表、香烟、白酒等东西贿赂朝鲜海关,源源不断,运去新义州、平安北道,那边的人接着,分散换回海参、明太鱼、摩托车、彩电、冰箱;后来逐步升级,用化工原料轻纺工业品换回破铜烂铁;再后来,连儿童鞋、手纸都整车皮的拉回来。整个把朝鲜快倒腾光了,边贸生意的势头才渐缓。最先和朝方合作组团旅游的是国旅,后来又有几家民营旅行社加入。从丹东出境到新义州,放个屁的功夫就到了。在新义州下车换乘直达平壤的火车,路上需要5个小时,坐汽车走公路时间也就7、8个小时。新义州属朝鲜平安北道,没什么风景也没什么好游的,一片水泥铺成的广场在三伏天的大太阳底下静静的晒着,人影不见一个,一日游的游客被安排参观学校,幼儿园,领袖功德馆,看看少年儿童演的歌舞,吃顿午饭,然后打道回国。这对从没有出过国门的老百姓来讲,也算开了眼界,出了回国。
  要想在平壤过夜就得三日游。
  在朝鲜,最不可思议的就是电力供应,国家不大,资源也不缺,工业也不算重,可就是经常停电,而且说停就停,一停就几个小时,叫人摸不着头脑。新义州到平壤的火车是电力牵引,车厢是那种在我国支线铁路上还看得见的绿皮车,没有空调,硬木座椅,间或也有几节车厢的座椅包着皮革。在出国前,游客都要接受旅行社的出国教育,被警告不许往车外扔东西;包括吃食、饮料;再比如铅笔、丝巾一类的东西。因为朝鲜这些年工业欠发达,从手纸到铅笔,从酱油到饼干,从袜子到发卡几乎都是宝贝。而我们中国游客心里储存过多的怜悯,发大慈悲,总想施舍点香烟,水果、罐头、饮料、丝巾袜子、铅笔扑克之类的物品。一见到朝鲜人就往人家手里塞。这种情形就像改革开放初期从日本来的商人赠给中国人电子手表一样,多半是怜悯中夹着无奈的慨叹,还有一份慈悲。朝鲜人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当中;而我们看他们则水深火热;与时代相比,至少落后20年。相比当初的日本人肯定也一样这样看我们中国人。
  火车沿着朝鲜平原向南,一路上尽是水田。朝鲜盛产稻米,沿途可见类似于中国人民公社时期那种“拉大帮”式的干活的农民,无论男女身上衣服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因为没有肥皂,洗衣粉就更不用提了。朝鲜农民可能和旧中国的农民一样,用柴草灰泡了水,篦出来,把衣服放进去泡;然后到河边在石头上用棒子敲,拧干。时间一长,太阳暴晒,汗水浸渍,原本就上色不牢的布料颜色尽褪,灰不拉机,看不出本色。好在有田里的秧苗青青的衬着,还算是风景。沿路每隔十几里就会看到一个院落。院墙是红砖的。大门上有钢筋做的圆拱。墙上和门上都有大字标语。朝鲜字咱看不懂,大约是以什么什么为刚,农业学大寨之类,一样的口号吧。不过是朝鲜劳动党提出的经济建设十大远景目标和三大革命,即思想、技术、文化革命。空空的院子里毫无例外停着一辆破旧的东方红轮式拖拉机。后面是几间白瓦顶,白灰墙的矮房。使人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村的大队和小队部,马房之类。从车上看去,田间劳动的农民以老者居多,没有孩子和青壮年。在路过的车站站台上能看到青壮年,但大多是身穿很难说是哪种绿的人民军军装;每个人背上都背着一个黄色绿色相间的马桶包,腰间束皮带,脚上穿胶鞋。这身行头,怎么看都像是临时借穿的戏服,松松款款,叫人担心人一走动,身子就会从服装的壳里面脱出去。尤其是头上的大盖儿军帽压着一张菜色的窄条瘦脸,更显得头重脚轻,有一点不动也晃的感觉。过去老外说中国人“面有菜色”,人们不理解。照照镜子,想象哪是菜色,现在看到对方,反倒真正体会了什么是菜色。朝鲜人大约都很忙,看不到闲人出门溜达,旅行或公干的人多数是军人;间或有三两个妇女手提大包小裹,跟着当兵的走,一看便知是到部队探亲的妇女。朝鲜是个法度甚严的国家,严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不甚了了。平壤市民宅面街的窗户,不论多热的天也没有一家打开的;窗前连花盆也没有一个。这就是严。去过澳门的人会记得,还没上岸呢,老远就看见澳门城内楼宇之间挂满了红背心绿裤衩等衣物。这在朝鲜,打死也不敢想象。整洁干净,如洗过一样。朝鲜的刑罚有多严我不知道,听说有连坐制:一人犯法,家族邻里同担。有一回有位年轻的妇女偷越国境到中国。中方遣送她回去。朝方边防军竟然当着中方人员的面,用一根粗铁丝将偷渡的女子的手掌穿在一起,拉起来就走。血滴答了一地。在场中方人员无不愕然。因此在中国南起丹东,北至吉林,沿鸭绿江边防线上经常有偷渡的朝鲜女人,无论在中国多苦,只要给口吃的,绝不回国。这就是刑罚的威力。前几年朝方官员带着家属冲进北京中国使馆以及外国使馆寻求庇护,借道第三方去韩国或其他国家。为此,朝方同我方交涉过,令我方也很为难,但最后还是没有把人交给朝方。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1 11:36:00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尽管出国教育时被严令禁止向车外扔东西,可还是有人以身试法。一次一辆火车突然停在途中,不是因为停电而是因为有人扔食物给车外的朝鲜人,结果车在前方小站停下来。朝方非要中方导游交出扔东西的游客,不然谁也别想走。大夏天,一列车上千号人一晒就六七个小时。眼看半夜了,实在熬不过,那位犯了事的人只好招认,被朝方人员带下车去。啥时候遣返,我也不知道,反正他去了后,火车终于开行。当然,因停电而一呆就几个小时的事是常有的。因此有些乘客宁愿选择坐汽车,结果是后悔。朝鲜的公路坑洼不平,赶上雨季桥塌路垮,颠簸和等待一两天的情况是家常便饭,简直像噩梦一样。
  
  二、平壤
  
  平壤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200万。
  平壤火车站灰色花岗岩建筑,样式有点像北京人民大会堂,不过,规模小多了。盒式建筑顶上安几个绿色的歇山式单檐,显得不那么呆板。站前广场大而空旷,出站口只候着十几辆汽车,有金杯面包;也有轿车,多是早已被中国淘汰的前苏联的“伏尔加”或“拉达”。再就是三轮车,偶尔有一辆摩托车,还是三轮挎斗的。驾车的是一对青年男女,戴着头盔。给陈旧中增加了一点时髦。
  全世界没有哪一座城市能比平壤年轻,这样说并不等于平壤没有历史,而是因为朝鲜战争平壤被炸成一片废墟,战后在一片瓦砾之上,朝鲜人重新规划建设了新平壤,因此平壤几乎看不到古建筑,即便有,也是后来重修的。一簇据说是埋葬着前朝公主的坟地被辟建成公园,类似于沈阳的北陵公园,风景不过如此,古迹更不可谈,游客被安排在那里,算是一个景点,其实主要目的是在那里吃中午饭。三伏天排开一片石桌,头上遮了棚子,每桌一个炭火炉,篦子上烤的牛羊肉,不过那羊肉太肥,一烤全化成油,流进炭火盆和炭火一起滋滋燃着,夹着羊肉香的青烟像晨雾一般笼罩在食客头上,人们汗如雨下,紧吃着,还是开心地说着,笑着,好不热闹。
  平壤的大街最为宽阔,最阔的地方超过100米,又阔又平,但绝少有车辆行驶,更难看到自行车。遮阳伞下站着的女交警就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平壤整个城区看不到烟囱,肯定没有工厂,只有早晚两头在地铁出口,有轨电车站和游动的车厢里才能看到上下班的平壤人。估计是从郊外回来的。平壤色彩单调,这一点从人们的衣服上也能看出来:白衬衫和蓝布裤子,少女们则是海蓝、湖蓝、臧蓝的裙装,有挎肩背带的那种。头发一律剪短成运动式,少有长发飘飘者。在平壤可以看到人们的脸色似乎有些营养的样子。在精瘦的中年人中,偶尔可以看见一两位发福的四五十岁的男人,白色半袖衫一尘不染,腕上戴手表,脚上穿皮鞋,一望即知是官员或公务员。
  朝鲜是个受教育程度极高的国家。知识分子占人口的比例不知要高出我们多少倍。朝鲜人很用功,随便在哪个街头,随处可见在人行道上边走边捧着书本读书的青年男女。从穿戴打扮上,一望便知,是白领阶层人士。这令我惊讶,也让我佩服。不像在北京街头,步道上匆匆行走的人大多不停地在往嘴里塞油条。
  朝鲜全面继承了我们民族古时候的传统,和日本一样,是个男权色彩极重的国度。在平壤,可以看到妇女身上背着一个孩子,手里领一个;另一只手还拎着一个大包袱。而在一旁走着的男人则若无其事,自走自的,绝不会去伸伸手的。这在我们国家的任何地方,绝对看不到;我们多是是女人空手逛街,男人在后拎着一大堆包裹。更有甚者,前几年摄影大赛还有一幅获奖照片儿:画面上一女子倚着商业街路旁的座椅,翘着二郎腿;一男子屈身为女子系鞋带儿,并抬起头一脸谄态地望着女子。作品的题目是《松点儿好还是紧点儿好》。无疑,这件作品就是当今中国人男女位置的最好诠释。
  游客在平壤被安排参观的景点有千里马雕像,凯旋门广场,主体塔,政务院体育场、金日成广场、国家公墓等。
  应该说平壤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大同江两岸风景如画,绿化极好。所有的树篱都被精心修剪造型,所有的绿地甚至没有一片枯叶,更不用说垃圾了。大同江江心的喷泉能喷出百十米高,和岸上的喷泉喷出的水线织成乳白色的水雾。阳光一照,七彩虹霓中呈现人间仙境。
  平壤素有花园中的城市之美誉。它既不同于北京、广州那种人潮车流的汹涌浮躁,也没有纽约、东京那种遍体铜臭的味道,更没有香港、深圳那种挤迫和压抑。它辽远而开阔,宁静而祥和,人人都活得中规中矩。在街上看不到做买做卖的,更看不到无所事事的游民。傍晚的平壤最为动人。夕阳将最后一抹余晖投射在宾馆外的广场上。向阳的一面建筑被涂上绚烂的金辉,背阴的建筑外立面呈现出神秘的深赭石色的阴影。喷泉以停歇,池水静静地倒映出宝蓝色的天光。广场上汉白玉的雕塑——几个少女舞动彩带的身影也映在水中。微风吹起一丝涟漪,波光荡漾间,少女们好像真的活了起来,在翩然起舞。华灯初上,整个平壤一片静寂。几位在广场上散步的游客的说话声传得老远。入夜,从宾馆的窗子望出去,偶尔有一两处霓虹灯,但绝没有夜生活。游客无处可去,只好呆在房间里看电视。17寸的黑白电视,播放的全是领袖抗战在深山老林、冰雪之中的场景或者是光复后在各个建设工地上视察的纪录片。单调乏味的房间装饰也是国内三十年前的水准。不知就里的游客进得房来,进卫生间一看,有一浴缸清水,就给放了;准备再放一缸洗浴。熟料,这一放,就再也不得洗了。原来,朝鲜的宾馆每天只提供一次洗澡水。中国的游客啥人都有,还有踩在坐便上方便的,怕脏、怕传染。其实,朝鲜人的干净世界第一。战后朝鲜鼓励男子多娶妻,多生子;一位母亲可尽力生产,十个或十几个孩子的,就获英雄称号,因此朝鲜人无需乱来。男女一夜情不能说没有,但肯定少有。倒是中国游客,各色闲杂人等或携妻子或夹带情人小蜜,脏污了原本清洁的宾馆床铺。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1 11:38:51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平壤的宾馆大都简朴的外表和内里,大厅地面多是浅灰或深色大理石,墙壁一律是白石灰墙,头上的吊灯也没什么特点,大厅一面是服务台,侧面是整面墙的壁画,风格类似于中国画的水粉画。题材除了金日成父子就是松树、红日,飞天少女。大厅靠墙根有一排布沙发供游客休息,窗外的天井里竟然有一个铁笼子还养着猴子;一根高大的杆子上挂满了鸽子窝。大厅有自动售货机,投入硬币即可滚出听装可乐的那种。不过这里有所的消费是要付美元,其他根本不好使。渴得冒烟的游客只能望“柜”兴叹,摇着纸扇,郁闷中等着分配房间。
  在朝鲜,没有饮料一说。学乖了的中国游客从走出国门的那一刻起,就安排几个精壮汉字捧着几箱矿泉水,直到回国才扔下手里的纸箱。一路上无论哪个景点都没有提供饮水的。在大厅另一侧是购物区,都是些看不上眼的涤纶服装,大红、分绿和白色,多数是童装;有一种黑色礼貌是纯毛毡的,非常地道,只要付美元就可得到一顶。人们没东西可买,就买礼帽,也算是购一回物。柜台里还有朝鲜风格的餐具、瓷器、铝锅、铝盆;电风扇算大件商品;剩下的,就是领袖著作或菜谱之类的书籍。
  朝鲜是个极度饥饿的国家,全民皆兵。一过鸭绿江桥,就能看见背着大枪的民兵打靶归来的样子列队而行,还唱着歌。估计和我们“打靶归来”之类的歌曲一样。朝鲜实行供给制。从小学到大学全部实行义务教育,全民免费医疗。领袖过生日,每户发一床毛毯。仅此一点,三千里江山,上千万的人口,想想得多少毛毯。这还不包括庆祝领袖寿诞分发的米面、水果。朝鲜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根本不能调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就像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低标准时一样困难。在宾馆吃饭,你不要以为锅里还有,饭菜不够还可以再添;上桌多少就多少,一人一份。菜是土豆、卷心菜、辣白菜,也有少得可怜的几块儿猪肉、牛肉。那牛肉的牛恐怕是拉了几辈子犁,最后拉不动了才下了汤锅上了餐桌。夹一块儿,嚼半天也嚼不烂。于是游客自嘲说:这牛恐怕有一千岁了吧。不错,餐桌上还有啤酒,13度的,一人一瓶,味道淡的很,用深棕色的玻璃瓶装着。不喝酒的人把啤酒让给别人,去倒桌子上唯一的一瓶白水,倒完了服务员再换上一瓶。等散席时,白天渴怕了的人想把那瓶剩下的水拿走,结果被告知不允许;原来那瓶子是塑料的,仅此一只,下次还要再拿来灌水用。餐厅服务员年纪都很轻,少女们没有人戴首饰,也没有谁化妆;轻轻爽爽的短发,粉红、翠绿或湖蓝的裙装下露出光着的小腿;脚上没有袜子,穿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人普遍穿过的塑料凉鞋;有白色的,紫色的,淡绿色的,透着塑料的透明。在朝鲜,我们只在列车上看到过一位女乘务员,手上戴着一枚铜圈一样的金戒指,脸上稍有一点眼影和脂粉的感觉;其余的则一概素面朝天。但在宾馆的晚宴上,也还是能看到类似酒吧的那种舞台,有霓虹灯组成的花卉图案,粉红闪亮。姑娘们打着架子鼓,演奏乐器,唱着民族歌曲。她们留着长发,自己烫出钩卷;化了妆。每当这时,导游就鼓动游客一起联欢。游客们自然要唱“雄赳赳跨过鸭绿江”,“一条大河波浪宽”等歌曲。我们那个团儿正好有声乐专门人才,一连演唱了几首,还唱了“红珊瑚”“倒垃圾”,{桔梗瑶},场内气氛达到高潮,所有人拍手伴奏,齐声高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因为,游客在经历了诸多不便和痛苦之后,发自内心地感到:还是祖国伟大,还是中国好。
  平壤大同江两岸,游人甚少,广场边上有一个小木桌,一位四十岁左右的朝鲜妇女看着摊儿。桌上有个木镜框一尺见方,里面镶着黑白照片。一望便知我们二十年前北京、上海等风景地国营照相馆个人刚刚承包时,外出师傅的翻版。中国游客手里全是日本,美国的相机,用的是柯达、富士胶卷,自然这位朝鲜阿妈妮做不到我们的生意,现今又有了数码相机,情景可想而知。
  平壤最高的建筑柳京饭店高105层,尖尖的锥型建筑,其地位类似上海的经贸大厦,但建起骨架后竖在那里,一搁就是三十年。到今天,也没竣工。地基下沉,废了。柳京饭店对朝鲜人来说,是个巨大的警示。原本闭关锁国,却要建造拥有3000间客房的豪华酒店,哪有人去住?行政首长好大喜功,一时心血来潮,拍脑门儿,面子工程。过去,对于首都的建设,朝鲜历来是尽全国之力,建一个像一个。就拿平壤“五一”体育场来说,占地10多公顷。站在横贯大同江桥上,向远处的绫罗岛眺望,岛上坐落着的体育馆犹如一只巨大的降落伞飘然降落在青青的江畔上,这座银灰色的建筑和蓝天绿水相映成趣。顺着车道乘车走到近前,几十座二十多米高的巨大弧形的拱架甚是宏伟。这里,仅钢材就用了3万吨。这座可容纳十几万人的体育场,中间的草坪一片翠绿,正有人在修剪,浇水。体育场是1988年为庆祝世界第十三届青年联欢节而建的。十几万青年每个周末都来参加义务劳动。在朝鲜,义务劳动已经形成制度。随之兴建的还有光复大街、青年大街迎宾大道两侧的一片高层住宅,一则是为了安排来宾,更是为了装点门面。会后,分配给了平壤人。为我们导游的张建雄——一位留学中国吉林大学的小伙子分了一套,面积120平方,他只需负担房租水电费,每月他的薪金是120元,完全没处可花。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1 11:42:17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在平壤,无论在哪里都买不到烈酒、糖果、糕点。柜台里摆着做工粗糙的糖果盒子,但仔细看却都是空的。偶尔有一些用塑料袋儿装的膨化食品——玉米条之类,就算是糕点了。不过,有铁皮盒的牛肉、猪肉罐头还是要美元。平壤火车站对面有一二层百货商场,就像王府井儿、西单所处的位置。旅游团在临离开平壤前,才给游客20分钟的时间逛商店。你想象不到,地处如此繁华的商场,楼梯交汇处的进出通道上,竟然摆着一个三只脚的木架儿,架子上放着一个我们常见的那种圆盆型的玻璃鱼缸,养着两条金鱼。商场里除了中国游客,就没几个人。商品冷冷清清,都是些看不上眼的东西。糕点、糖果、饮料一律没有。服装是晴纶、涤纶的。家电就风扇。没有金银首饰,也没见有珠宝玉器。
  朝鲜最忌讳记者,也忌讳拍照。出境时,你若填报记者,就会被拒绝入境。游客走的线路是事先安排的,乱走就会惹麻烦。带摄像机的,会被人盯梢。少有越轨,便被警告,不听警告,会被带走。
  为游客开大巴的司机座旁有一只褐色手提包。游客敬给的香烟,整盒的,就放包里;饮料也一样。他要用这些“外国货”换钱或易物。如今的朝鲜已非彼日的朝鲜。鼓捣核弹,倾其财力,还哪有钱干别的。想想我们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勒紧裤腰带搞原子弹的情景,你就能想象当今朝鲜人的难处。
  在平壤,许多景点、建筑都和金日成有关系,例如凯旋门、烈士公墓、万寿台等,多是为庆祝战争胜利或者领袖诞辰所建造。
  平壤有塔,名曰“主体”塔,是一座花岗岩砌成的塔形建筑,高170米,光顶端火炬就20米高。所谓主体,在金日成著作中有阐述:革命的主体“是由领袖、政党、群众组成的统一体”,即革命的主体。”。主体塔下镶嵌着许多国家政要参观时的题词铜匾。塔身没什么可看,但两侧喷泉广场和大同江美景相呼应,哗哗的水声更觉得平壤的宁静。
  万寿台是平壤市最美丽的一处建筑群落。朝鲜人喜欢绿色,因此万寿台宫殿式的屋顶全是绿色琉璃瓦,歇山式飞檐,在这片建筑群落为背景衬托下的前景,廊桥迂回,喷泉如链,叠石假山,老树和新花,绿草和泉流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意境。有许多新婚男女在拍照留念。姑娘穿着白色婚纱;男人穿黑礼服。显然,在平壤,每对新婚夫妇结婚时必到此处拍照留念。
  朝鲜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以及对领袖的个人崇拜比起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平壤到处可见领袖的高大身影。在地铁车站的墙壁上是巨幅的领袖和工人、农民、士兵在一起的水粉画。街上每个人都佩戴领袖纪念章,就像我们文革时期一样。万景台是金日成故居,几间老式的但显然维护得很好的农家茅舍。稻草顶下是黄土墙,院子和廊下的以及屋内的陈设和韶山毛泽东故居异曲同工。茅舍四周青山叠翠。所谓“山”只是是一些不高的平缓的土坡而已,上有老树。所有的矮篱、灌木都被精心呵护。柏油路一直修到院子门口。参观的人群肩摩踵接,熙熙攘攘,最多的不是游客而是朝鲜人。其中以中小学生居多。我们只是偶而一游,竟然和朝鲜人挤在一起。不难想象,金日成故居平日的盛况。在房子前方院子外不远处一棵老柞树下,有一口井。井水清冽甘甜。井上有一架老式轱辘,一卷麻绳栓着一个铁皮小巴帍,可汲水。渴坏了的中国游客不管不顾,蜂拥而上打水喝;喝一半洒一半。人踩马踏一片泥泞,把一口原本清清静静的井台弄的一塌糊涂。而在场的朝鲜人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前去汲水。
  平壤北面的一座小山是一块风水上好的地方,整个平壤都在它的视野之内。苍茫人寰,烟树迷离;大同江横陈如带。山的南坡被削去了一半,用花岗岩铺出了百级台阶,沿着宽阔的通道来到山顶广场,老远就望见两侧花岗岩大理石群英雕像。公墓用红色大理石铺地,就连半边山体也是上覆大理石。真正的墓只有金日成的堂、表兄弟、姐妹、金日成的姑姑,还有人民军的一个将官。红色大理石墓穴前方有一盏落地长明灯,灯火长明不熄。
  
  三、板门店
  
  朝鲜因为纬度和中国相近,因此,自然山水妙香山,金刚山风景并无特别,但是对中国游客来说,还是新鲜。虽然没有中国黄山、峨眉、泰山奇秀俊美,但既然安排了行程,聊胜于无,不得不游。游客更感兴趣的还是板门店。
  板门店因朝鲜战争停战谈判而成为世界知名地之一,也是历史的遗迹之一。它地处朝鲜半岛西南部砂川河畔,是京义线上一小村子,位于三八线南5公里,开城东南8公里。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在这里签字,由此,板门店扬名于世。韩朝双方在这个直径大约为800米的“联合安全区”内,建了些临时性“永久”建筑。北方建了“板门阁”、“统一阁”,南侧建有“自由之家”和“与和平之家”,分别作为北、南双方联络机构所在地和对话场所。“联合安全区”实际上横跨在南北军事分界线上,而军事停战委员会内那张谈判桌,刚好坐落在这条线的正中位置。在军事分界线上,还建有7幢天蓝色的简易板房,屋内,一条长桌位居正中,开会时双方代表各坐一侧。房子外面,朝鲜与美国、韩国警卫人员隔一条5公分高的水泥线──军事分界线相视而立,双方均不得越过一步。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1 11:45:38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游客原本来兴致很高,可是看见荷枪实弹的朝、韩士兵沿三八线架设的铁丝网,紧闭的国门,封闭的铁路、公路,游客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人人都不敢出声。尤其是走进当年谈判签字的木板屋,游客更是黯然。桌上的电话线为两国分界,每一个游客都不敢轻易近前,人们站在板门店的这间小屋里更多的是想象着战争的炮火硝烟,血和肉的翻滚,生命的搏杀。在平壤,有一个志愿军烈士陵园,这座在地上看上去不起眼的,矮矮的,圆形的建筑被树林包裹着,走进去里面空间竟有200平方米,也是圆弧形的,墙上人工手绘出朝鲜战争全景图,有人民军和志愿军携手作战的情景,当然也有黄继光堵抢眼的特写画面。不太高的穹顶坠着一颗硕大的红色五角星;五角星的边缘被一些小电珠装饰着,闪闪发亮。红星的下面是一个青色大理石砌筑的台面,台面上放着厚厚的一本册子。那上面记录着朝鲜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团以上干部的名单。翻开几页就能找到毛岸英的名字。如今站在板门店,许多游客都在想:数十万中华儿女的生命之花在那场战争中陨落在这片国土上,值得吗?假如当时我们不援朝,任凭南朝鲜在美国的支持下吞并北朝鲜,统一为今天的韩国,又会是一个什么情景呢?然而历史没有假设,历史也不容假设。历史就是历史。今天我们再来回头评说当年,似乎显得毫无意义,但是思考还是必须的。那段历史还是留给我们的后人去评说吧。

(全文完)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1 11:48:11
开山炮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184
积分:2159
注册:2007年9月23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开山炮

发贴心情

   一个与世隔绝的国度。每个国家的人有自己的活法。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1 11:56:49
永明马灯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669
积分:12259
注册:2006年11月7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永明马灯

发贴心情

不可不去,最好别去,

如果要去,天“亮”再去。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1 16:33:31
哥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484
积分:38477
注册:2006年9月26日
8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哥巴

发贴心情
祝兄弟的朝鲜人民生活幸福!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1 16:45:37
乡音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3096
积分:54812
注册:2006年4月26日
9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乡音

发贴心情
文章写得非常好!!但是我看完第三楼后就有想吐的感觉--不看了不看了!不想回忆也不想对比!

http://blog.sina.com.cn/amydth0218 http://www.56.com/h89/u_xiangyin5.html http://xiangyin5.blog.sohu.co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1 18:27:33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10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谢谢楼上各位朋友关注此帖。读此帖恍如隔世之感,似又回到四十年前中国文革时期。

    这是一位榕树网友的记游,详尽地介绍了一路在朝观感。转此备存。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2 0:30:58

 15   10   1/2页      1   2   尾页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