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不去,最好别去——旅游朝鲜/金地 文
一、路上
说朝鲜的国名叫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定性为社会主义国家,但从老子传位给儿子来看,本质上还是封建君主体制,只不过君主被称为领袖而已。朝鲜本不该有什么出名的地方,但它傍着中国又靠着日本,特别是二战以及后来的朝鲜战争,由于中国人志愿参战,敢和美国人叫板,全世界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盯着朝鲜,也知道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一个朝鲜的存在。特别自打爆了核弹,全世界更是心惊胆战。美国人也被金正日涮了一把,即给了钱,又给了大米。六方中有五方都得哄着这个被惯怀了的孩子。
赴朝鲜旅游也一样,每年4——11月开放国门接待旅游,但也是说停就停,并不给你任何的解释。
朝鲜、日本的文化风俗都是由中国秦汉、盛唐传承过去的,并加以改造,今天看来仍不失为新鲜的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自朝鲜战争后,朝鲜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和大清的闭关锁国相比,好不到哪儿去,因此也格外的神秘。人就是这个熊样儿,越是神秘就越想知道,越是不让去就越想去看看。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和世界信息时代的到来,朝鲜的门想关也关不住,再看看旅游业也确实能赚来外汇,想想争中国人的钱也没什么危险,于是就对中国游客开放了团体游。线路从新义州到平壤、板门店,分一日、三日、七日游。不过,还是限制过境人数。这是因为朝方没有多余的粮食给外人吃,尤其是游客。于是便谈好,由中方负责将食物先期运抵朝鲜各酒家宾馆。
丹东与新义州隔江相望,占着地利。改革开放后一些在朝鲜有亲戚的人就开始做起边贸生意。对方并非朝鲜人,而是中国的侨民。心路活泛,地位也特殊些。先从易货贸易开始。原因是朝鲜当局不允许将朝币、或外汇带出国门,这边拿了从酱油到面包、从铅笔到玩具等等东西,用整匹的丝绸、缎子等料子做包装麻袋,再把服装当衣服穿在身上,再准备点电子表、香烟、白酒等东西贿赂朝鲜海关,源源不断,运去新义州、平安北道,那边的人接着,分散换回海参、明太鱼、摩托车、彩电、冰箱;后来逐步升级,用化工原料轻纺工业品换回破铜烂铁;再后来,连儿童鞋、手纸都整车皮的拉回来。整个把朝鲜快倒腾光了,边贸生意的势头才渐缓。最先和朝方合作组团旅游的是国旅,后来又有几家民营旅行社加入。从丹东出境到新义州,放个屁的功夫就到了。在新义州下车换乘直达平壤的火车,路上需要5个小时,坐汽车走公路时间也就7、8个小时。新义州属朝鲜平安北道,没什么风景也没什么好游的,一片水泥铺成的广场在三伏天的大太阳底下静静的晒着,人影不见一个,一日游的游客被安排参观学校,幼儿园,领袖功德馆,看看少年儿童演的歌舞,吃顿午饭,然后打道回国。这对从没有出过国门的老百姓来讲,也算开了眼界,出了回国。
要想在平壤过夜就得三日游。
在朝鲜,最不可思议的就是电力供应,国家不大,资源也不缺,工业也不算重,可就是经常停电,而且说停就停,一停就几个小时,叫人摸不着头脑。新义州到平壤的火车是电力牵引,车厢是那种在我国支线铁路上还看得见的绿皮车,没有空调,硬木座椅,间或也有几节车厢的座椅包着皮革。在出国前,游客都要接受旅行社的出国教育,被警告不许往车外扔东西;包括吃食、饮料;再比如铅笔、丝巾一类的东西。因为朝鲜这些年工业欠发达,从手纸到铅笔,从酱油到饼干,从袜子到发卡几乎都是宝贝。而我们中国游客心里储存过多的怜悯,发大慈悲,总想施舍点香烟,水果、罐头、饮料、丝巾袜子、铅笔扑克之类的物品。一见到朝鲜人就往人家手里塞。这种情形就像改革开放初期从日本来的商人赠给中国人电子手表一样,多半是怜悯中夹着无奈的慨叹,还有一份慈悲。朝鲜人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当中;而我们看他们则水深火热;与时代相比,至少落后20年。相比当初的日本人肯定也一样这样看我们中国人。
火车沿着朝鲜平原向南,一路上尽是水田。朝鲜盛产稻米,沿途可见类似于中国人民公社时期那种“拉大帮”式的干活的农民,无论男女身上衣服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因为没有肥皂,洗衣粉就更不用提了。朝鲜农民可能和旧中国的农民一样,用柴草灰泡了水,篦出来,把衣服放进去泡;然后到河边在石头上用棒子敲,拧干。时间一长,太阳暴晒,汗水浸渍,原本就上色不牢的布料颜色尽褪,灰不拉机,看不出本色。好在有田里的秧苗青青的衬着,还算是风景。沿路每隔十几里就会看到一个院落。院墙是红砖的。大门上有钢筋做的圆拱。墙上和门上都有大字标语。朝鲜字咱看不懂,大约是以什么什么为刚,农业学大寨之类,一样的口号吧。不过是朝鲜劳动党提出的经济建设十大远景目标和三大革命,即思想、技术、文化革命。空空的院子里毫无例外停着一辆破旧的东方红轮式拖拉机。后面是几间白瓦顶,白灰墙的矮房。使人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村的大队和小队部,马房之类。从车上看去,田间劳动的农民以老者居多,没有孩子和青壮年。在路过的车站站台上能看到青壮年,但大多是身穿很难说是哪种绿的人民军军装;每个人背上都背着一个黄色绿色相间的马桶包,腰间束皮带,脚上穿胶鞋。这身行头,怎么看都像是临时借穿的戏服,松松款款,叫人担心人一走动,身子就会从服装的壳里面脱出去。尤其是头上的大盖儿军帽压着一张菜色的窄条瘦脸,更显得头重脚轻,有一点不动也晃的感觉。过去老外说中国人“面有菜色”,人们不理解。照照镜子,想象哪是菜色,现在看到对方,反倒真正体会了什么是菜色。朝鲜人大约都很忙,看不到闲人出门溜达,旅行或公干的人多数是军人;间或有三两个妇女手提大包小裹,跟着当兵的走,一看便知是到部队探亲的妇女。朝鲜是个法度甚严的国家,严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不甚了了。平壤市民宅面街的窗户,不论多热的天也没有一家打开的;窗前连花盆也没有一个。这就是严。去过澳门的人会记得,还没上岸呢,老远就看见澳门城内楼宇之间挂满了红背心绿裤衩等衣物。这在朝鲜,打死也不敢想象。整洁干净,如洗过一样。朝鲜的刑罚有多严我不知道,听说有连坐制:一人犯法,家族邻里同担。有一回有位年轻的妇女偷越国境到中国。中方遣送她回去。朝方边防军竟然当着中方人员的面,用一根粗铁丝将偷渡的女子的手掌穿在一起,拉起来就走。血滴答了一地。在场中方人员无不愕然。因此在中国南起丹东,北至吉林,沿鸭绿江边防线上经常有偷渡的朝鲜女人,无论在中国多苦,只要给口吃的,绝不回国。这就是刑罚的威力。前几年朝方官员带着家属冲进北京中国使馆以及外国使馆寻求庇护,借道第三方去韩国或其他国家。为此,朝方同我方交涉过,令我方也很为难,但最后还是没有把人交给朝方。
一、路上
说朝鲜的国名叫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定性为社会主义国家,但从老子传位给儿子来看,本质上还是封建君主体制,只不过君主被称为领袖而已。朝鲜本不该有什么出名的地方,但它傍着中国又靠着日本,特别是二战以及后来的朝鲜战争,由于中国人志愿参战,敢和美国人叫板,全世界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盯着朝鲜,也知道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一个朝鲜的存在。特别自打爆了核弹,全世界更是心惊胆战。美国人也被金正日涮了一把,即给了钱,又给了大米。六方中有五方都得哄着这个被惯怀了的孩子。
赴朝鲜旅游也一样,每年4——11月开放国门接待旅游,但也是说停就停,并不给你任何的解释。
朝鲜、日本的文化风俗都是由中国秦汉、盛唐传承过去的,并加以改造,今天看来仍不失为新鲜的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自朝鲜战争后,朝鲜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和大清的闭关锁国相比,好不到哪儿去,因此也格外的神秘。人就是这个熊样儿,越是神秘就越想知道,越是不让去就越想去看看。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和世界信息时代的到来,朝鲜的门想关也关不住,再看看旅游业也确实能赚来外汇,想想争中国人的钱也没什么危险,于是就对中国游客开放了团体游。线路从新义州到平壤、板门店,分一日、三日、七日游。不过,还是限制过境人数。这是因为朝方没有多余的粮食给外人吃,尤其是游客。于是便谈好,由中方负责将食物先期运抵朝鲜各酒家宾馆。
丹东与新义州隔江相望,占着地利。改革开放后一些在朝鲜有亲戚的人就开始做起边贸生意。对方并非朝鲜人,而是中国的侨民。心路活泛,地位也特殊些。先从易货贸易开始。原因是朝鲜当局不允许将朝币、或外汇带出国门,这边拿了从酱油到面包、从铅笔到玩具等等东西,用整匹的丝绸、缎子等料子做包装麻袋,再把服装当衣服穿在身上,再准备点电子表、香烟、白酒等东西贿赂朝鲜海关,源源不断,运去新义州、平安北道,那边的人接着,分散换回海参、明太鱼、摩托车、彩电、冰箱;后来逐步升级,用化工原料轻纺工业品换回破铜烂铁;再后来,连儿童鞋、手纸都整车皮的拉回来。整个把朝鲜快倒腾光了,边贸生意的势头才渐缓。最先和朝方合作组团旅游的是国旅,后来又有几家民营旅行社加入。从丹东出境到新义州,放个屁的功夫就到了。在新义州下车换乘直达平壤的火车,路上需要5个小时,坐汽车走公路时间也就7、8个小时。新义州属朝鲜平安北道,没什么风景也没什么好游的,一片水泥铺成的广场在三伏天的大太阳底下静静的晒着,人影不见一个,一日游的游客被安排参观学校,幼儿园,领袖功德馆,看看少年儿童演的歌舞,吃顿午饭,然后打道回国。这对从没有出过国门的老百姓来讲,也算开了眼界,出了回国。
要想在平壤过夜就得三日游。
在朝鲜,最不可思议的就是电力供应,国家不大,资源也不缺,工业也不算重,可就是经常停电,而且说停就停,一停就几个小时,叫人摸不着头脑。新义州到平壤的火车是电力牵引,车厢是那种在我国支线铁路上还看得见的绿皮车,没有空调,硬木座椅,间或也有几节车厢的座椅包着皮革。在出国前,游客都要接受旅行社的出国教育,被警告不许往车外扔东西;包括吃食、饮料;再比如铅笔、丝巾一类的东西。因为朝鲜这些年工业欠发达,从手纸到铅笔,从酱油到饼干,从袜子到发卡几乎都是宝贝。而我们中国游客心里储存过多的怜悯,发大慈悲,总想施舍点香烟,水果、罐头、饮料、丝巾袜子、铅笔扑克之类的物品。一见到朝鲜人就往人家手里塞。这种情形就像改革开放初期从日本来的商人赠给中国人电子手表一样,多半是怜悯中夹着无奈的慨叹,还有一份慈悲。朝鲜人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当中;而我们看他们则水深火热;与时代相比,至少落后20年。相比当初的日本人肯定也一样这样看我们中国人。
火车沿着朝鲜平原向南,一路上尽是水田。朝鲜盛产稻米,沿途可见类似于中国人民公社时期那种“拉大帮”式的干活的农民,无论男女身上衣服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因为没有肥皂,洗衣粉就更不用提了。朝鲜农民可能和旧中国的农民一样,用柴草灰泡了水,篦出来,把衣服放进去泡;然后到河边在石头上用棒子敲,拧干。时间一长,太阳暴晒,汗水浸渍,原本就上色不牢的布料颜色尽褪,灰不拉机,看不出本色。好在有田里的秧苗青青的衬着,还算是风景。沿路每隔十几里就会看到一个院落。院墙是红砖的。大门上有钢筋做的圆拱。墙上和门上都有大字标语。朝鲜字咱看不懂,大约是以什么什么为刚,农业学大寨之类,一样的口号吧。不过是朝鲜劳动党提出的经济建设十大远景目标和三大革命,即思想、技术、文化革命。空空的院子里毫无例外停着一辆破旧的东方红轮式拖拉机。后面是几间白瓦顶,白灰墙的矮房。使人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村的大队和小队部,马房之类。从车上看去,田间劳动的农民以老者居多,没有孩子和青壮年。在路过的车站站台上能看到青壮年,但大多是身穿很难说是哪种绿的人民军军装;每个人背上都背着一个黄色绿色相间的马桶包,腰间束皮带,脚上穿胶鞋。这身行头,怎么看都像是临时借穿的戏服,松松款款,叫人担心人一走动,身子就会从服装的壳里面脱出去。尤其是头上的大盖儿军帽压着一张菜色的窄条瘦脸,更显得头重脚轻,有一点不动也晃的感觉。过去老外说中国人“面有菜色”,人们不理解。照照镜子,想象哪是菜色,现在看到对方,反倒真正体会了什么是菜色。朝鲜人大约都很忙,看不到闲人出门溜达,旅行或公干的人多数是军人;间或有三两个妇女手提大包小裹,跟着当兵的走,一看便知是到部队探亲的妇女。朝鲜是个法度甚严的国家,严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不甚了了。平壤市民宅面街的窗户,不论多热的天也没有一家打开的;窗前连花盆也没有一个。这就是严。去过澳门的人会记得,还没上岸呢,老远就看见澳门城内楼宇之间挂满了红背心绿裤衩等衣物。这在朝鲜,打死也不敢想象。整洁干净,如洗过一样。朝鲜的刑罚有多严我不知道,听说有连坐制:一人犯法,家族邻里同担。有一回有位年轻的妇女偷越国境到中国。中方遣送她回去。朝方边防军竟然当着中方人员的面,用一根粗铁丝将偷渡的女子的手掌穿在一起,拉起来就走。血滴答了一地。在场中方人员无不愕然。因此在中国南起丹东,北至吉林,沿鸭绿江边防线上经常有偷渡的朝鲜女人,无论在中国多苦,只要给口吃的,绝不回国。这就是刑罚的威力。前几年朝方官员带着家属冲进北京中国使馆以及外国使馆寻求庇护,借道第三方去韩国或其他国家。为此,朝方同我方交涉过,令我方也很为难,但最后还是没有把人交给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