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写<<换种活法>>
终于按我的设想,每天上午用二个小时写一节,用五天,把我37年来的一个心曲谱出来了.不管它的唱响是什么效果,是否会产生共鸣.
诚然,如大家看到的,是在写我与这位大姐的情感经历,在回忆,在感慨,在哀怨,在自舔着历史所造成的情感,创伤和阵痛.
诚然,也如大家看到的,这位大姐是真实存在着的,我所写的是在还原历史的真实.熟悉的人也一眼就知道她是谁,并且,这位大姐可能还不知道我在抖落着曾经的思绪,但一切,我都可坦然面对.
其实,我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写历史的情感纠葛,而是在思考着一个命题:知青回城后应对社会的观念行为的后果.
在农村,知青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屈辱.家庭出生,家庭破碎不完整,家庭影响的各不相同,使得其性格和为人处事方面总带有着知青的烙印.是的,确实存在这种烙印.不管我们觉察到与否.在步入我们尚不熟悉的社会之后就很容易凸现出来.我就是想通过大姐这最为典型的人物,试图揭示点什么出来.用第二人称书信体的形式,仿佛更能走进我们的情感世界.
我们可以说,知青在从农村回城时最强大的思想武器或支柱就是:苦,算得了什么.并由此拼力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除了亲情和知青情结或为友情,其它的都会在经意不经意中或自觉不自觉中淡漠淡化."少来这一套"或"管他是谁"这些话,就是知青的出击或自我保护的绝招.而忽略了社会层面的复杂性传统性甚至是严重性.自认清高,免于流俗;不会周旋,针锋相对,甚至对敷衍应付都噬之以鼻,因而满足于已很小的圈子而自得其乐.更不会去理彩别人的看法与评价.在这方面,我是吃尽了苦头,真是不堪回首.正因为我总是自认清高,免于流俗;不会周旋,针锋相对,把个自己推向了孤立无助的悬崖边缘.甚至到了这个地步,还总以知青的这种待人处事的方法而自我陶醉.其中清高与俗气的搏斗,是最要命的双仞剑,时时把我刺得血淋淋的.在舔逾伤痕痛定思痛之后,我才方然觉醒.人啊,我们不就是一个俗人啊.难得的就是只要留有一份真情,其它的要敷衍应付就去敷衍应付得啦.此后,于是乎,我显得更快活了,朋友更多了,花费了些钱财,放低了眼界和头颅,却赢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正是从这个梦醒时分,我看到了有如大姐之类的不少知青,仍是在扛着几十年来形成的处事原则,我行我素,伤害刺痛了别人也满不在乎,孤僻孤独也全无所谓.是非得如此才算清高惬意?是否可换个角度换个活法?我真的在苦苦思索.难啊,难就难在我们早已形成了强大的固执的生活定式.两相交锋,不与苟同,就分道扬镳.
谁之对?谁之错?是无结论.但愿能引起新的思考和权衡.
此为我为什么写<<换种活法>>的初衷.权作为对各位读者朋友的总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