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湖南知青个人专栏知青个人专栏武陵打油匠专栏 → [原创]又回断港头-《一》断港头的历史

湖南知青网历年论坛链接: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您是本帖的第 521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原创]又回断港头-《一》断港头的历史
武陵打油匠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06
积分:9230
注册:2007年5月28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武陵打油匠

发贴心情
[原创]又回断港头-《一》断港头的历史

2008年10月1-2日,与铜匠二人结伴重回第二故乡常德县断港头公社,以我们自己的方式,纪念我们下乡四十周年。

                  又回断港头

      人们把自己出身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称故乡或故土。

  我父母到都市谋生后才有了我,带着年幼的我辗转来到湖南,那些迁徙过的地方,在我的头脑中连模糊的记忆都不复存在了。

   我十九岁那年,地大物并不太博人口众多的祖国,太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启发人们的智慧,培育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代新人,让人间消除一切怨恨充满着爱,把祖国建设好。可是,运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标语口号覆盖大街小巷令人眼花缭乱,人们那颗浮躁的心还没有冷却,我不能在城里吃闲饭了,要到农村去插队落户。有的同学是满腔热情响应号召,立志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的同学与其说是满怀豪情被敲锣打鼓地送出去,还不如是受形势所迫响应号召,不得不狂热或装作狂热到农村去。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只有去农场,或农村插队落户,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的选择,不得不去。我心想:“人随大流不挨骂,羊随大群不挨打”,也响应号召下农村。

   当我迁移了户口,下放到常德县断港头公社,开始了知识青年的生活,意识到自己成了农村户口,吃农村粮的“乡里二老倌”,注定过一辈子农耕生活,用生产队里的人的话说:“知青下放到农村是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

   我记得第一次去公社,看见有栋简陋平房,门口赫然挂着“血防站”的牌子。这儿有血吸虫!是疫区!仿佛看到有无数的血吸虫朝我蠕动,露出狰狞面孔龇牙咧嘴地将我往死亡线上拽!顿时,我倒抽了一口凉气,有种被时代抛弃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到农村后,我要接受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又有许多新的老师。

   老师们认为,古人畏天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眼前的这一切就都是上天的安排,人的意志无法与天命抗衡,只能忍耐。我无奈,入乡随俗,上什么山,唱什么歌,也学会忍耐。用老师们的活说:“吃泥巴萝卜,吃一节揩一节。”我只能咬紧牙关从容去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沟沟坎坎。

   我在农村与农民朝夕相处,见到真实的农村和农民,明白了许多道理,爱是奉献,不是索取;世上有善、恶、美、丑。由于历史积淀,地域差异,民风淳朴、善良与愚昧交融。农民除了端午、中秋,春节可以喘口气,除此之外再没有休息日,睁开眼出工,太阳落山收工。日出日落,飞禽晚霞,鱼翔浅底,春花芳草,荷叶莲蓬,嫌其寡情乏灵,懒得为之驻足。我在这里挥洒辛劳的汗水,流淌伤心的泪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我在农村第六年的寒冬,偶遇机缘被招工。我疑在做梦,走到无人处,用手狠狠地掐被北风吹麻木了的脸,发现自己确实还有知觉,才相信眼前发生的事是真的。我立刻有种春风和煦,桃李花开的喜悦。当我拿到户口迁移证的那一刻,回顾六年的历程觉得自己似浮萍,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空泛寂寞在心中徘徊,时刻有种莫名的惆怅朝心中袭来,默默地对自己说:“这辈子再不会到这里来了吧?”

   我端上了铁饭碗,有种从未有过的安全感,可面对着熟悉而陌生的环境,琐事萦身,一切又从零开始。光阴茬苒,转瞬四十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现已两鬓斑白。回顾人生,如一条锁链,环环相扣,一环扣一环,过去成了美好的记忆。我仍日夜思念着曾挥洒过汗水,流淌过热泪的这片沃土和宽容待我的那些善良的村民,知青情结,又注定我与这片土地密不可分。

   去年国庆,我与铜匠结伴踏上了常德县断港头公社旅途,虽然没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的革命情怀,却饱含着对故土的依恋,以这种方式纪念上山下乡运动四十周年。

   我们属于在社会巨变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是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殊群体,是历史的见证人。岁月让我们步入了人生第二个春天,开始过着闲适的生活。参加社会活动,看书读报,上网聊天,结伴旅游,欣赏影视节目感受人生快乐时,触景生情,回忆往事,心情又变得复杂起来,又会问:“为什么?”许许多多久信什么,以及宣扬应当信什么,有不少是径不起后人分析的。

   我们处在社会的底层,不可能了解这段历史的全貌。但是,历史事件并不孤立凭空发生,而是潜在问题的积累和客观因素的催化,并不会像种子发芽到收获等自然现象直观地展示在面前。每位知青的经历不同,都有自己故事,不少朋友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发表在湖知网上。这些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地域,又看似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件件都烙下了时代的印痕。网友看过后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看过之后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令人啼笑皆非,也有些回忆如嘴嚼痛苦不堪回首。却让人们知道我们当时在想什么,在干什么,什么是喜,什么是怒,什么是哀,什么是乐。时过境迁,恰好成为历史的佐证,都有史料价值,对人们了解那段历史无疑是有益的。所以,我们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应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不宜妄加评论。这样看似没有主见,可是仔细想想,其真实的思想就蕴含在其中了。不能等到若干年后,人的记忆模糊,很多事无法记述清晰时,才想起要来抢救,那么原本一个简单的历史问题,却变为问题历史。

“  历史是客观的,人性成分少,记忆是主观的,人性成分多,但历史是人创造的,研究历史的人不能研究人。有些官修正史往往不够客观,所以才会有回忆录、口述历史、传记文学等作为补充。”(摘自章立凡《君子之交水》)      

              

           (1)断港头的历史

    我在以前有的拙文中记述过断港头的历史,这次断港头之行问过有关人士,又仔细翻阅些史料,从中又发现了新的内容,顾又顺便罗嗦几句。

   1965年,断港头公社从韩公渡公社分离新建,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断港头改为乡,1988年重归韩公渡乡管辖。断港头公社(乡)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二十三个年头。

   断港头公社位于常德县(今武陵区)八官崇孝垸。北与冲天湖隔湖相望,南有英湖,东达韩公渡乡,西与马家吉河(上面是个“土”字,读作“月yue”。)为界。据1987年县志记载,断港头乡有十三个行政村,43.4平方公里,水田2.24万亩, 3436户,人口1.44万。

  八官崇孝垸开发较早,何时围其垸,明代前无文字可考。

   明朝中叶,长江水势变化,洞庭湖水位提高,淤积增快,围垸始兴。正统十一年(1446年),官方文书中就有从江西募徒大量农民来县围修堤障的文字记载。我听老一辈讲:“俺这疤迹不是人烟稀少需移民。而是历史上武陵郡多次遭受兵灾,杀戮百姓无数,当地农民大量逃亡。所以,俺这疤迹土著民少,地广人稀,需要大批移民到这疤迹垦殖。以彭姓人家为例,附近彭姓人家有:铁匠彭家,围子彭家,荷叶彭家三支。只有荷叶彭家是原居民,其先人在遭杀戮时急中生智躲藏在湖中的荷叶底下,幸免于难繁衍下来。另两支彭姓人家都是来自江西移民。”

   据有关史料记裁:“崆龙(龙字还有个‘山’字偏旁,计算机显示不出,《新华字典》也找不到该字,如何读,无法奉告了。)又名:汉寿县城,在今县治东20公里断港头乡城址村,自汉置索县至隋武陵县870年间,为索县(后改为汉寿县)县治。遗址城郭分大、小二城,大城东径西0.7公里,南径北0.6公里,小城东径西0.3公里,南径北0.6公里,大小城城基、瞭望台、护城濠及子胥亭、楚王墓址尚存。西汉时,为武陵郡治。东汉阳嘉三年(134),荆州刺史部亦驻此,武陵郡治则徒临沅城。”从这段记载“崆龙”的文字中获悉,断港头开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下放在黄家埔大队距城址仅一箭之隔,可算县(京)畿之处,从未去凭吊过这些古遗址“只缘生在此山中。”。这次来去匆忙,又失去了机会,却成为我再去断港头的由头

                

                    断港头风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19 21:05:53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湖边士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头衔:湖边渔人
等级:版主
文章:4337
积分:29562
注册:2007年5月9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湖边士

发贴心情

在断港头呆了六年,还真不知道断港头的历史,只觉得‘断港头’这个名字非常不好,意思不好,也不好听!

不明白的是,既然‘城址’这个地名这么有说法,当时为什么不叫‘城址公社’呢?

因时间关系,非常遗憾没有与二位同行,谢谢油匠图文并茂的返乡记,跟着你的笔头,也返乡游历一番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6 13:25:31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2   2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