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港督府-----即現特首官邸於90年代開始舉行開放日,最初每年一次,現今已增至每年二次,其中一次在三、四月間府內杜鵑花盛開時舉行。3月15日為今年首次開放日,從上午10時至下午5時數千民眾前往參觀。
港英時期的總督府(俗稱港督府),為香港歷任總督的官邸,現已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官邸,并改名為香港禮賓府(Government House)。
位於香港島中環半山上亞厘畢道的總督府,1851年動工,至1855年竣工。1891年於東面擴建新翼,即今日之宴會廳。1941年至1945年日佔期間,依然作為日軍的總督府,於英治期間的28位總督有25位均在裏面居住。香港禮賓府現在是香港的法定古蹟。
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原來打算將港督府更名為特首府,作為新任特首的官邸,但據說由於擔心英國在府內留下間諜裝置,因此當時新任特首董建華拒絕以此為官邸(插一句:可能的理由之一)。最初政府稱之為「前港督府」,後經政府專家討論後,建議將建築物更名為「紫蘆」,取意自建築物上呈深紫啡色的屋頂。後來由於此名與香港的一建築物重名,加上社會普遍不認同,使得「紫蘆」一名最終沒被採用,而改稱為「禮賓府」。
2005年董建華宣佈辭職,新任特首曾蔭權宣佈將以禮賓府作官邸。2006年1月12日,曾蔭權與太太正式遷入禮賓府居住,1月16日起,行政長官及行政長官辦公室將從政府總部遷至禮賓府辦公,回復殖民地時期的安排。特首入住後,「禮賓府」的名稱維持不變。
香港禮賓府屬英國喬治時代建築,具有濃厚的殖民地風格,在英式建築上引入了適合亞熱帶地區的大型窗戶和陽台。於落成後歷任香港管治者一直有對該建築進行加建和修改,並對原建築多作改動,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在日佔期間由日本工程師藤村正一在中央加建一座塔樓,屋頂亦由歐洲式改為日本式。
於現任特首曾蔭權宣佈將以禮賓府為官邸後,該建築再一次進行了修建,其中包括加建一個小魚池以飼養曾蔭權心愛的錦鯉(風水魚)。
香港禮賓府除了作為香港特首的官邸外,還是特區政府官式接見國家元首、外國政要、重要來賓的場所。特區政府的一些重要儀式也於禮賓府內舉行,例如每年的授勳儀式、香港運動員出戰奧運會的授旗儀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