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摄吧】★京华印书局(麻袋客收藏的老照片)【知青公共频道】
看了麻袋客以"深挖京华印书局的历史"为题的博文及珍贵照片,大饱眼福之际,使我想起两年前,一位外省朋友耒京让我看过的老照片,那是一张二十余人整装齐聚门前合影,只见上面影题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北平分馆十周年纪念。朋友离京时嘱托我协助考证一下,如能找到此照之地,务必拍照给他传图过去。后耒,我还真找到了,碑铭:京华印书局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史迹之一。
屋顶有檐口女儿墙,正中镶有大钟。(2006年摄)
照片中1920是此楼建成之年。(2006年摄)
现位于宣武区虎坊桥路口西北角。京华印书局前身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的强学会改组的清官办直隶书局,为官营印刷机构。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资接办,改名为京华印书局。旧址为京华印书局厂房所在地。楼共3层,占地面积1 100余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建筑西南部成锐角形状,平面呈不规则的矩形,形似轮船,俗称"船楼"。楼内有楼梯3组及垂直运货电梯1部。主立面(即南立面)一层为水泥抹面仿块石墙,有券门、券窗,二、三层中间有石柱5根。柱间有阳台,饰以铸铁花式栏杆及仿石栏杆。屋顶有檐口女儿墙,正中镶有大钟。东、西立面装饰简单,有方窗,为印刷车间采光所用。有铅印部分设备,后增设彩印、石印,以印制教科书为主。1920年印书局于虎坊桥建工厂,并增加铜锌版、珂版、绘画3个部门。
光绪33年(190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
1950年,京华印书局的经理是宣芦先生。他是原来上海商务印书馆派到北京来经营京华印书局的代表,熟悉这家华北有名工厂的历史。宣与访者在一张写字台边谈话,宣指着这张四方双人办公桌子对其说:"这张桌子就是康、梁当初办公用的桌子。"
自1918破土至1920年峻工,历时两年,商务投资十万元的新楼落成,这座四层新式大楼在当时北京是很少有的新式建筑,京华印书局增添了平版印刷、凸版印刷方面很多新的机器,除了印刷一般书刊外,还承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书刊,并且为故宫博物院承印画刊,业务范围还发展到天津、沈阳等地,它不但是北京的头等企业,还成了全国有名的实业,职工达到400多人,这应该说是京华印书局的全盛时期了。
资料: "京华印书局"名字的由耒,商务将官书局的机器和印刷设备全部作价,连出版而未出售的木版印刷书籍和木版,以及该书局对外承印的印刷业务也全部接下耒。这样一耒,对外的名称,既不能沿用"官书局",也不好用"商务",于是双方协议,便起了京华印书局这个名子。后耒,由于业务发达,远近闻名,这个名字也就不便再改而沿用下耒。
京华印书局1954年5月公私合营,改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属国家出版总署领导,名称仍叫京华印书局。在1962年,京华和中华书局,北京排版厂,50年代出版社印刷厂合并,合并后仍名京华印书局。"文革"期间改称为北京第二新华印刷厂。京华印书局名称起于1905年,止于1967年,历经三朝清未.民国.新中国,存名六十余年。
民国二年(1913年)京师京华印书局
印制的《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
厂房工人
北京老地图拍卖
[编辑:知青公共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