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白水知青六十大寿团聚会 上
江河人怀着激动而敬佩的心情看完了此视频。没想到我与江河知青在上甘棠、牛头坳和玉兔亭边的三张合影也被选了上来,我父亲与江河知青的合影也在其中,真是太感谢“白水圩”了。白水江河两个行政村在旧时统称为“白水”的,而我们江河何家别人还称之为“大白水”,因为一是村子大,何姓就有千多人口;二是在没修公路时,官道(驿道)从牛头坳过,就从村后去道州(道县)的。
那张“三线留念”中的杨付增已因病离世,甚是可惜。其妻比他还先走,真是悲惨。
白水江河两个村虽有变化,但不是新农村的点,整体还是较为落后,尤其是人的思想意识跟不上形势,各顾各的,没有了集体意识,更谈不上社会意识。这也许是全国的通病吧。
再次感谢“白水圩”。
江河人怀着激动而敬佩的心情看完了此视频。没想到我与江河知青在上甘棠、牛头坳和玉兔亭边的三张合影也被选了上来,我父亲与江河知青的合影也在其中,真是太感谢“白水圩”了。白水江河两个行政村在旧时统称为“白水”的,而我们江河何家别人还称之为“大白水”,因为一是村子大,何姓就有千多人口;而是在没修公路时,官道(驿道)从牛头坳过,就从村后去道州(道县)的。
谢谢江河人的回贴。
2007年白水知青六十大寿《团聚会》的VCD碟是大家委托我做的。凡老白水公社知青都有一张。江河大队知青的老照片是梁三茂和刘海燕提供的。从她们那里知道你与江河知青玩得最好,走得最亲密。你是江河知青的朋友,也是白水知青的朋友。
1964年9月下放到白水公社的知青有118名。全部是长沙市三中和四中的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当时的公社就设在白水大队的白水圩和下王队之间。那时全白水公社有利田、圳景、白水、田边、上何、下何、杨王和北岭八个大队。
1964年底利田大队划分给凤亭农场,分到利田的知青安插到白水大队的上王和白水圩。65年社教时,田边与白水合并成白水大队。上、下何与杨王、北岭合并成江河大队。原分在北岭的知青安插到白水大队的黄家和白水圩。
白水公社也与其他公社合并成潇江公社搬到县城去了。
1992年后,回城后的白水知青开始频频聚会。这个“白水知青”就是“老白水公社”三个大队的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