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年说“历”
说起历法,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但弄懂阳历、阴历(农历)及节气相互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费神,尤其是将民俗中的十二生肖引入其中后就更繁琐。例问农村中的老人哪年出生?他们许多人只记得报“六十甲子”的年号给你听:“我是甲子年出生的”;或者说“我属乙丑的,他是丙寅,她是丁卯”之类……叫我们听的人像泼了“一头雾水”了!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弄清这几个基本概念——
一、阳历(顾名思义曰之太阳历):系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阳历的一个月与月球的运行无关),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亦名西历、国历、新历。// 因地球绕日一周中有“恒星年”、“近点年”、“回归年”的差异,故每四年中设一闰年(四年的差异积满一日后),余为平年。闰年366天;平年365天,闰年的闰月固定设在2月。除世纪年(例1900年)外,凡公元年数能以四除尽者皆为闰年(例1996年、2008年)(“置闰之法”和“百年废一闰”在此难以详述)。
二、阴历(又名太阴历):系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因为既依据月绕地球,又参照地球绕日之数,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我国在民国纪元前采用。现行的阴历因系采用夏朝“正月建寅”的太阴历,亦名夏历。余有商历、周历、秦历等,皆因正月定的时间不同而有区别(例周历以阴历十一月为正月)。习俗中阴历的一个月是指“朔望月”——实际只有29天半多点,因此就有了月小29天、月大30天之分。同样地,因为月球绕地球的余数而产生了“三年置一闰”、“十九年七闰”的推算(以有气无节、有节无气之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闰年十三个月;平年十二个月。(1)“三年一闰”:地球绕日一周(公转一圈)=月球绕地球十二次又(多)三分之一。 由此看出月球绕地球十二次(12个月)加起来只有354日,与岁实(阳历一年365日比),阴历一年约余11日。积至三年余33日,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否则阴、阳历不能“相等”。(2)在“三年置一闰”后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共余25或26日,又可置一闰月。平均计算起来,每十九年就须置七个闰月(亦是十九个阴历年中有七个闰年)。通过“两次闰”终于使阴、阳历同步。
三、阴历与阳历之异同:阳历每年分12个月,其日数有定。7月前单月大,双月小(8月后反之)。闰月置在2月:平年2月28日;闰年2月29日,2009年是平年。阳历之月仅为年之分段,与“晦弦望”无关,故其日数可以人为规定。//而阴历之月乃以日月合朔日为首,二次合朔相距29日半,故月之数须定为29或30天。因阴历月法不同导致阴历年法亦不同也!//可见阳历有阳历的闰法,阳历简单;阴历有阴历的闰法,阴历复杂。
四、节气与农历的关系:一年24个节气中有12个节、12个气。如“立春”为正月节,“惊蛰”为二月节;“雨水”为正月气,“春分”为二月气(一气接一节,余类推)……从很古时代起我国农村耕耘收种均以节气为准,以前农谚曰“清明下种,谷雨下泥”(但现在因采用薄膜等技术而将农事“异化”提前)。现在去乡下问老农,他们也只知道“清明要明,谷雨要雨”一类农谚,而不会说哪月哪天下种下泥。二十四节气和六十甲子在农民心中扎了根,一代一代往下传,所以阴历又叫农历(此处所说的“阴历”即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的“阴阳合历”,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名词是有区别和不同解释的,但现在年青人在这方面不感兴趣了)。
实际上节气在阴历日期中的变化大些;而在阳历12个月中反而有一定的固定日期,前后相差不过一天。如“立春”就是在每年的阳历2月4日或者5日(其它节气亦然,详见《万年历》)。再看八字推命:亦是按节气推你的出生月、年;而过生日仍然是按日历上的阴历日子过。如果出生在闰年闰月:有闰月就按闰月过;没有就按常规阴历的日子过。正如出生在阴历月三十日的人一样:遇到有三十的日子就三十过;没有只好在二十九日过了!
五、生肖与阴历的关系: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12地支搭配12种动物的12生肖属相在我国家喻户晓,尤其是在农村男女老少皆知。12地支与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寻、壬、癸)组合成六十甲子(即60个年头)后,就成为阴历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方法了(八字的排列即按照此法推出,农村中的大多数男女现在“相对象”中,仍然要请八字先生看双方的“庚帖”的,也即是看两人的八字是否相合)。纪年以六十花甲循环纪年,一百八十年中循环三个甲子,名曰“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纪月好办,12种动物每月配一种;纪时也好算,每个时辰配一种动物;唯有纪日,则须去查历书中的六十甲子排列才能知晓。
总之说——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而制定的,阳历的月份与月球无关// 阴历是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 阴历和阳历各有各的“置闰法”// 节气在阳历中基本是固定的// 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均排上了生肖。 啰嗦这么多,可能还没讲清,谬错之处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