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 青 见 闻
久雨初晴的三八妇女节正好是星期天,与燕归来一起陪着我的老母亲郊外踏青,到了她的老家——长沙县麻林桥。一出城,空气就清新许多,弥漫着油菜花和各种野花的香味。柳叶已经悄悄地长出,家家户户晒排菜,碧绿清爽,散发着诱人食欲的清香。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下了107,到了土路上,迎面过来三台车:小孩子骑着脚踏童车,青年人骑着摩托车,还有老年人打着土车子。三个时代的车行驶在一起,蛮有趣味。好久没有见到过土车子了,没有想到乡下还在使用。听母亲说,这一带的土车子有个特点:前头有个辅助性的小轮,一是指方向,二是过沟时大轮陷到沟里用不上力时,靠小轮用力。看得出来,这位老师傅打土车子的技术蛮熟练的。
到了麻林小镇,进老街的石桥还在,老街显得有些冷清,母亲家的祖屋早已拆除,旁边是人民公社时代建筑的房子也破败不堪等着拆除了。小镇上还算干净,但桥下的小河就不堪入目了,垃圾几乎把小河塞断流了,原本清澈的河水变成浑浊的泥河。最近报道长沙县被评为“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检查大员们大约只在县城里转转,农村的环境卫生还真是个需要重视的大问题。
别开生面!好久冒看见打土车子的哒。
母亲还想顺路看看外婆的老家——朱家老屋,再往前走几公里就看到公路边有座富丽堂皇的牌楼,进了牌楼却冷冷清清。沿小路往里走不远,路边是“时中学校”,母亲说,这所学校原是朱家族学,原来办在丝茅冲,后来搬回朱家老屋,朱镕基是在这里“发蒙”的。抗战胜利后我的舅外公曾经当过学校的校长。这所新学校应该是近年再次搬迁新建的。
再往里走,就是朱家老屋,也就是网络上报道的“棠坡清代民居”,从外面看建设得不错,青堂瓦舍粉墙,不过没有开门,据说里面还是空空如也。母亲说,其实朱镕基家真正的老屋并不在这里,而是离这里还有几里路,也远没有这样气派。那么这牌楼和院落只能算是为旅游开发的仿古建筑吧。
如果您不会发贴或者不会发图片,请参看《入门帮助》,里面有详尽提示。
乡下也少不了这些塑料垃圾,犟牛兄是因为看了闹心才发上这一情景的吧?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糊涂了。回来的路上路边有家饭店名叫“依梦水乡”,也不知道是靖县知青网友依梦家开的,还是借用了依梦的名号?
“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那是授给星沙的咧,这里是官员的非指定区域,也是大员们不屑一顾的地方。
乡里反正只有咯哈样子,老百姓可能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街上屋里好像连冒得么子人,冷冷清清的,这样的场景如果是普遍存在的话,新农村建设谁来建呢?
学校砌得不错,一对狮子好威武!
呵呵、各么好的棑菜、好做酸菜!正宗的绿色蔬菜。
这个镜头抓拍的十分有深意!
学校门口一对石狮子镇守,有点不伦不类!
无处不在的白色污染!
转发一张笔架山人拍的安乡知青“三。八”活动的打土车图。
这土车的确没有麻林桥的土车好,车把式的技术也赶不上麻林桥师傅。
这就是安乡(及湖南很多地方)的土车子和长沙土车子的区别:没前轮。我小时候住在东边乡里,看到农民“吱吱呀呀”的打土车子,羡慕的不得了。找农村的同学家借了一部玩,等自以为可以了,就让我弟弟坐上去,结果差点把他翻到塘里去。问题就出在那个前轮上。过一个沟,我企图用前轮着地,抬起后轮时手劲不够,于是车子翻噶哒!
还有,这个土车子的轮箍是小朋友的最爱:滚铁环用,没有接口。
犟牛兄的照片勾起了我多少童年的回忆啊,谢谢啦!
行云流水般的文字 浓情馨香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