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长沙有个南门口,一讲大家都清楚......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湖南知青天地之间湖湘軼事 → 潇贺古道与零陵之一


您是本帖的第 587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潇贺古道与零陵之一
绿碧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181
积分:2311
注册:2006年10月31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绿碧岭

发贴心情
潇贺古道与零陵之一

潇贺古道与零陵

零陵(永州)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零陵的南边有一条与它同样古老的潇贺古道。近日在查阅有关潇贺古道的资料的时候发现,如果我们把潇贺古道与零陵古城的历史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了解,我们就会得到一些新的收获,在这里先把我的收获和心得奉献给大家,希望能得到指正。

一:舜寻通道而有零陵

南岭山脉作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横亘在中国南方的大地上,尽管山不是特别高,但由于气候温和湿润,森林极为茂盛,野兽出没,毒蛇遍地,蚊虫多,瘴气盛,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原大地和富饶的南粤之间交流和沟通的一道屏障。

为突破这一道屏障我们的祖先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尧,舜,禹是中华历史上传说中的圣人。而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尧和禹可以说是上古时代中国最伟大的天文学家和水利工程师,而舜无疑就是上古时代中国最伟大的地理探险家。

史记“五帝本纪”有两处记载:“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 说明了舜有超人的地理探险能力。

“五帝本纪”还记载:“岁二月,东巡狩。。。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 叙述了舜在接替尧之前就已经把足迹踏遍了中原大地。

当年事已高的舜把领导权禅让给禹之后,抛下了美丽的妻子娥皇和女英,离开了繁华的中原大地,来到了五岭山区的九疑山下。史记“五帝本纪”上记载这一行动为“南巡狩”。

有人基于舜离开富庶的中原之地来到当时属于蛮荒之地的九疑山,把“巡狩”解释成舜被禹放逐,不过我们知道,舜和禹之间的交替是“禅让”的,即是说权力是和平交接的,何来放逐之说?也有人把“巡狩”解释成舜来此地安抚三苗的百姓,不过舜此时已经是卸任的领导人,其安抚力也是有限,而且让年迈的舜到条件如此艰苦的地方来执行年轻的禹自己应该执行的工作也不符合禹一贯的工作作风。

就我看来舜此行的目的不如说是他老人家在退休后发挥余热,利用他那过人的探险能力自愿来到南方,为中原和南粤寻找一条南北沟通的通道,更加来得令人信服一些。

我们知道,古代最便捷的运输方法就是水运,对于水网遍地的南方更是如此,要建立南北交通的通道,离不开南北流向的河流。所以舜一路沿南北流向的湘江南下,到达零陵后,湘江转向西去,于是舜选择了沿潇水继续向南,一直来到了南岭的九嶷山脚下。

舜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他想:假定南岭是中国南方平原间凸起的一片山地,那么山的北坡就会有向北流的水,同样在山的南坡就很可能有向南流的河。进一步想,如果有一天能在向北流的潇水的上游找到一条向南穿过南岭的山间通道,而通道的南方出口又正巧有一条向南流的河,那么中原大地和南粤之间就可以非常顺畅地沟通,南北一家的梦想就可实现。

舜不断地在潇水的上游支流和五岭的山间谷地间寻找,可惜舜未能完成他这一伟大的愿望就长逝在九疑山下。为了昭示舜的这一宏伟的遗愿,人们把舜葬在他认为沟通中原和岭南的最有可能的通道的北面入口处,人们从此把这个地方叫做零陵。从而揭开了零陵这个地名的历史。史记“五帝本纪”上记载为“。。。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所以我们说,零陵从一开始就和南北的沟通相关,零陵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一种奉献和探索的精神。娥皇和女英泪洒斑竹的传说,不但是美丽的爱情故事而且是后人对这种奉献和探索的精神的永恒的追思。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2/28 22:46:16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记得前2年有夜深人静刚上湖知不久转帖的潇贺古道文,好像途经衡阳的雨母山附近?读绿碧岭兄此文后,回过头搜07至08年轶事帖子,一时未搜到。

谢谢绿碧岭兄的美文!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2/28 23:31:43
马畔闲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1652
积分:21434
注册:2007年7月8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马畔闲人

发贴心情
  既是历史地理,又是人文诗篇,美文共赏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3/2 17:19:52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为汇集资料,供湖知网文选文,把绿碧岭兄续发的秦汉篇与隋唐篇汇集如下:

   潇贺古道与零陵   秦汉篇

禹逝世以后,人们秉承着舜的精神,按照舜指出的方向,一代一代的探索,努力,在秦朝以前终于在岭北的潇水上游和岭南的贺江的上游之间找到了穿越南岭,沟通南北的通道,这些通道被当时的秦人称之为“古道”。由于潇,贺二水,在岭间的支流很多,连接两个水网之间的山间道路也不少,因此“古道”在岭间的走向也有道县--江华--八步;道县—江永—富川等好几个说法。

秦上将军王翦率60万大军灭楚,进驻零陵,便开始做南征百越的准备,他调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扩建“古道”,后秦尉屠睢继续了这一工程,历时两年,动用戍民四十多万人,不惜以因病、饿、伤、杀而二十万多人遗尸工地的代价把秦以前的“古道”修成了能供千军万马打仗通行的道路,秦人称之为“新道”。

“新道”是一条水陆联运的交通线,它北接潇水,南联贺江,中间部分是一条绕行于都庞岭和萌渚岭山谷中的陆路,正式的路面宽为秦时一辆战车的宽度,大约为1.5米左右。多用鹅卵石和碎角石铺成,也有用青石块铺垫而成的。

由于“新道”是作为供大军通行的正式通道,所以它应该选择较平坦的“古道”进行扩建,目前对其走向公认的说法是:从现在的零陵开始,走水路逆潇水南下,到现在的双牌,道县一带登岸,经道县双屋凉亭,进入现在江永县走白水,圳景,回龙圩进入富川境内,经麦岭、青山口、黄龙达富川古城。再转水路经临水(富江),入贺江和西江。

由于“新道”连潇水达贺江,所以后来人们将之命名为“潇贺古道”。潇贺古道实现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紧密沟通,开创了中原和南粤交通的历史新纪元。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汉初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在这幅地图上标出了三个从长沙出发向南的红色箭头,其中,位居中央正南方的箭头正指这条由湖南潇水至广西贺江水陆联运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潇贺古道”!

秦汉之时走潇贺古道比走后来在湖南的耒水和广东的湟水(连江)之间开通的穿越骑田岭的桂阳通道平坦;走潇贺古道比走后来在湘江和漓江之间由于凿通灵渠而开通的湘漓水道快捷,因此潇贺古道可以说是秦汉时期南岭南北交通最主要通道。

秦灭六国后即遣秦尉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南征西瓯岭南。《淮南子》记载了秦始皇对岭南用兵的情况,“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其中“守九疑之塞”的中路军就是从零陵出发从潇贺古道挥戈而南下。几经浴血苦战,屠睢战死。其继任者在三年后直达海南(今佛山)、广州,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伟业。

西汉元鼎五年 (公元前112)秋,南越吕嘉叛乱,预谋称王,汉武帝兵出五路发动了平定南越(今广东、广西、越南一带)的战争,中路大军再次从零陵出发从潇贺古道南下出征,《史记·南越列传》记载:“。。。故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下厉将军,出零陵,或下离水,或抵苍梧。。。”,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浩浩荡荡抵达梧州,南越的叛乱闻风而平。

东汉光武帝年间,广西南部再次发生叛乱:“十六年,交址女子征侧及其妹征贰反,攻郡”自立为王,光武帝下决心维持国之一统,潇贺古道上再次大军云集,战马嘶鸣。《后汉书》记载:“十八年,遣伏波将军马援、楼船将军段志,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兵十万余人讨之。明年夏四月,援破交址,斩征侧、征贰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割地为王,谁占领了零陵谁就有了成为南越王的本钱,所以先是刘表与曹操后有刘备与孙权争夺零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分归一时晋武帝司马炎在派王浚沿长江而下灭吴的同时遣南征的主帅镇南大将军杜预镇守零陵。将广东,广西之地再次纳入中华之大一统之中。

秦汉时期有关岭南的战争必定由潇贺古道用兵,潇贺古道从而在中国南北大一统事业中呈现辉煌。

大规模的进军,必定还有一个更加庞大的后勤体系。道路的维修,战士的吃喝,物质的运输,伤员的照顾,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作为潇贺古道和湘漓水道北交汇点的零陵承担着中国大一统战争的军事大本营的重要地位,而零陵的人民则担负着中国大一统战争的主要后勤部队的重要任务。

据测算,秦汉时期的南北战争中,一名战斗士兵大约要4-5名后勤人员的支持,可以估计到,在每一次实现中国南北大一统的战争中零陵出动的兵员都在40-50万以上。可以说零陵是倾尽支援了中国大一统的宏伟事业。正因为这样,中央政府对零陵给与了高度的重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特别在此设置了零陵县;西汉武帝把零陵县升格为零陵郡;东汉光武帝把零陵郡的郡治迁到了今日之零陵城。

“零陵”两字在秦汉时期国家级的典籍记载里四处闪烁,历史永远地记载着“零陵”为中华之一统做出的重大的贡献与牺牲。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4 11:43:25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潇贺古道与零陵   隋唐繁荣篇

进入隋唐后,中国南北大一统的局面已经稳定,中国进入了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以内陆经济为主的模式,中国的中部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潇贺古道也就由军事通道逐渐变成了一条经济的主动脉。大量的物质由中原经过潇贺古道流向南粤,再由海上丝绸之路通向世界,而岭南佳果,南洋珍稀也由这里日夜兼程运向长安,古道上人来车往一片繁忙的景象。

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出口的商品中瓷器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瓷器的运输又是瓷器贸易中的一大难题,因此潇贺古道的畅通促使了中国最早的出口瓷窑--“长沙窑”在湘江畔诞生。长沙窑的产品通过湘江沿潇贺古道运到广州走向了世界。至今在潇贺古道沿途的考古发掘中还不时有长沙窑的文物出土。

作为潇贺古道上转运站的零陵(此时称永州)也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此时的湖南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在湖南,永州(零陵)与潭州(今长沙)、衡州(今衡阳)并提,在经济上几乎具有相同的地位,永州(零陵)在当时经济繁荣的情况可见一斑。

就农业生产而言,永州一带“荒地大都开垦,”生产的粮食除自足外,还要供养广西全境的屯兵。至唐玄宗开元初年,有“人家储粮皆及数岁”之说。

此时永州的采矿业和冶炼业中有银、铁、锡、铜等多种金属产品。

而手工业特产中有永州产的细葛布、道州产的细麻布、零陵出产的香料。它们成为了京师中富贵人家的时尚用品。史有“永州贡细葛、零陵香,道州贡细苎”的记载。

交通的便利和丰富的物产更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商贾云集在唐人街上,(此遗迹有幸一直保留到现在)成为南方的一大商业中心。

然而鼎盛的繁荣与深刻的阶级矛盾并存,开元盛世之后即刻带来了“安史之乱”,唐王朝的崩溃即在眼前,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刻,永州的繁荣,山川的秀丽,百姓的疾苦交织在一起,孕育出灿烂的永州文化之花,一批横亘古今的伟大作品横空出世。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 著名文学家元结任道州刺史,此时道州由于“安史之乱”由开元年间的四万余户,锐减到不足四千户,人民已经是穷得吃草根树皮了“朝餐是草根, 暮食仍木皮。” 而官吏却频繁而严厉,甚至不惜施用重刑催缴税赋。同年“贼”攻永州却绕开了道州、元结说:这不是官府“力能制敌”,而是道州人民实在太穷,连“贼”都不愿来抢了,当官的人,你们这样急敛暴征,岂不是连“贼”都不如了吗?为此写下《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两篇撼动天地的诗篇。杜甫对此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他在《同元使君舂陵行》诗中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指《舂陵行》及《贼退示官吏》)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公元761年,历时数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基本结束,历经离乱之苦的元结感到“地辟天开,蠲除妖灾,瑞庆大来”在江西乘兴写下了《大唐中兴颂》。公元771年,元结请颜真卿书碑,六月在永州浯溪摩崖刻石。

元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颜真卿是唐楷的巅峰书家,二公合作撰书《大唐中兴颂》,自是珠联璧合,更重要的是,元颜二公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浩然正气逼面扑来,以致后世将《大唐中兴颂》的元次山文、颜鲁公书,与这境象清绝的山光岚气,并称为三绝。因而《大唐中兴颂》又被称之为三绝碑,成为摩崖石刻中的经典。                                    

     怀素(公元725~公元785),生于零陵,长于零陵,圆寂于零陵。怀素自幼对书法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无钱买纸练字,特在寺旁空地上种下许多芭蕉树,用蕉叶代纸练字。经长期精研苦练,秃笔成堆,埋于山下,人称“笔冢”。其冢傍有小池,常洗砚水变黑,名为“墨池”。

怀素书法,继承张旭笔法,而有所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其草书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永州现存怀素的作品有《瑞石帖》、《千字文》、《秋兴八首》等。他书写之字若行云流水,李白曾以诗赞之为:“草书天下称独步”。

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国子监司业阳诚贬为道州刺史。        

当时道州每年都要寻觅身高不足二尺的侏儒作为特产“矮奴”进贡给朝廷。阳诚到任立即奏罢“矮奴贡”。阳诚的奏章正气凛然,掷地有声,这篇奏章和后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此写下的古风——《道州民》中写道:“道州水土所出,只有矮民无矮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发表的残疾人“人权宣言”。开为残疾人争取人的尊严和人权的先河。后人为纪念阳诚,将他奉为福,禄,寿三星中的福星。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杰出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直到公元815離開永州,柳宗元在永州生活了10年。在這期間,柳宗元在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柳河東全集》的540多篇詩文中有317篇創作于永州。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三说”等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一直广为流传,为永州的文学建立起一座至今还无法逾越的丰碑。

以上从元结到柳宗元的一系列作品,作为中国文学和艺术的经典广受人们推崇,可以说是“前人之述备矣”。然而本文在此特别提出请大家注意的是:这些经典之作是在公元760-公元820年这短短六十年的时间内集中涌现的这一历史事实。

如果我们用“有关永州的经典的代表作”这样一种逻辑条件,来衡量一下永州(零陵)几千年来出现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就会发现,除这一段时间的作品外,在其他的历史年代里符合此逻辑条件的作品并不多。

我们知道,宋代也还有许多非常著名的政治人物如北宋宰相寇准,北宋宰相蔡京,北宋名臣范纯仁,南宋宰相张浚贬官后或到永州任职,或到永州居住。著名文人如欧阳修,陆游,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到也曾到过永州游历。他们也留下了许多有关永州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纵向相比,无论是从

流传的深远程度还是从影响力来看,都远不如唐代的作品。如果横向相比,欧阳修的“画图曾训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比其代表作“醉翁亭记”;陆游的“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比其代表作“钗头凤”,“示儿”也都还有相当的差距。

北宋的伟大的理学家周敦颐出生在永州,在中国理学的发展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南宋的开创了以“经世致用”等为灵魂的湖湘学派的湖湘文化之祖—胡安国在永州也做过几年知州。但是他们撰写理学著作和讲学活动的主要所在地均不在永州,而且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找不出有关永州的部分,只是周敦颐在他晚年隐居庐山莲花峰时,以家乡营道之水“濂溪”命名堂前的小溪和书堂,以示对故乡的回忆,如是而已。

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过永州,“徐霞客游记”中的永州部分,对零陵,双牌,道县,江华,宁远等地的风貌做了详细的描述,算得上是“有关永州的经典之作”,不过对于“徐霞客游记”中大量的有关其他地方的文字描述,此部分能否作为其代表作尚存争议。

从“有关永州的经典的代表作”的这一角度看来,我们可以说公元760到公元820年是其井喷的六十年。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这正好就是湘江下游的“长沙窑”迅速兴起,在中国陶瓷艺术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后,又迅速消失的历史年代,而这又正好是潇贺古道由繁荣走向衰落的历史时期。这之间的历史关联自是不言而喻的。

俗话说,长江后浪赶前浪,我们不能说,后人的名气不够前人大,更不能说后人的才气不够前人足,而自唐以后再没有产生出有关永州零陵的伟大作品,我们只能说这是因为零陵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零陵衰落了!不处在经济发展的前哨,不处在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没有极度繁荣和极端贫困强烈对比的零陵,可以产生在外地发展的人才,可以作为旅游,探险的胜地,而要产生流传千古的伟大作品就显得底气不足了。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4 11:45:06
晴天蓝蓝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112
积分:13859
注册:2007年5月1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晴天蓝蓝

发贴心情

   舜帝不断地在潇水的上游支流和五岭的山间谷地间寻找的时候,娥皇与女瑛在寻找舜帝时在一口井里喝水时把珠子掉进井里,然后,这井就叫撒珠井,而我家就在口边住.当时,吃,喝都是井里的水,现在的人都不用井水了,慢慢地水就坏了,不能饮用了,很可惜.好文,美文.欣赏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4 18:06:40
绿碧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181
积分:2311
注册:2006年10月31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绿碧岭

发贴心情
灯火兄:敝作“潇贺古道与零陵”原定还有一篇,“花落去篇”,是叙述自唐以后,潇贺古道和零陵逐步失去往日的光辉的过程,由于近段时间较忙,一直没有定下心来,这几天正好手头的事情结束,准备赶一赶,把它完成,谢谢灯火兄,闲人兄,和蓝蓝的关注。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5 22:11:37

 7   7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