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村溪流兄去年的之一拿过来,对曾拐子才会有所了解,反映那个年代的人和事。
曾拐子小传 :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好笑的、又笑不出来的、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的好笑的事!
曾拐子小传
呱叽村溪流(2008.08,03)
引子:曾拐子其实一点也不跛不拐,为什么叫拐子?谁也说不清。他说话喜欢用白眼字;炖就是纯、枉就是冤、蛇等于陀、“这”字要卷舌,反正你争不赢。喜欢讲标准的北京卷舌音,喜欢大声朗诵,长沙话形容:七厘八厘,额外一条筋!
历史镜头:六四年九月,长沙→江永县→公社→生产队,曾拐子离家越来越远,红旗飘扬、锣鼓喧天已抛在了身后,挑行李、爬山路、分住房、架鼎锅开始了扦队落户的知青生活。
分镜头:山区的夜晚很安静,知青的头脑很兴奋,历史的使命不吐松,明天的生活懵天搭,反正是搞驼数不清! 蒙太奇:山村的早晨,窗外淅淅漓漓下着小雨,曾拐子起床赶快藏好昨晚哭湿了的枕头,那上面全是梦中想家、想爸、想妈流的泪水。
特写:曾拐子拿起饱含深情的家书,微歪的昂起头眼望着遥远的家乡“嗯哄!哄!”清了清嗓门,开始大声朗读:“敬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天气很冷,外面又是下雨又是刮风,我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还是很暖和!…” 快镜头闪过:挖土、种菜、打翻哒尿桶!砍柴、挑水、手撑哒扁担!养猪、喂鸭、太苦哒不呷!犂田、扬鞭、牛站哒不动!……曾拐子对天长叹:“绿水青山冤(枉)自多,华蛇(陀)无奈小虫何…”同组的知青齐声和唱:“所有的衣服都穿上,还是很暖和!”
转为慢镜头:曾拐子解开从长沙带来的衣服上的一粒一粒的扣子,脱掉衣、裤、鞋袜,换上了本地机织布染成藏青色的带布扣子的土布衣服,本地标准样式的土布裤超大的裤头穿上后需要往左一折再往右一折再回半折再用草绳系紧,腰间紧紧的绑上一条洗脸、洗澡、抹脚、擦汗兼腰带的多功能罗布手巾。
慢镜头淡出、特写淡入:没有象本地农民那样用锑刀而是用理发专用推剪推光了的光头,泛着青色的微微反光的头歪歪的昂着,那双因为长期没穿鞋在青石板上、田埂上挑担子行走终于磨出一层厚厚老茧的赤脚稳稳的踩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曾拐子自豪的北京卷舌音:“咯硬是待得儿(在这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肉(育)的吕吕嗉(累累硕)果哒?”那确实!时尚服装卷舌音都硬是蛮“霸蛮!”
音乐声起:“…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曾拐子小传(之三)
呱叽村溪流/文
谢谢白水圩君回贴!特别感谢你发上来的照片!
太激动了!眯子说:
眯子因中风(不太严重)已失去当年的风彩。
曾拐子远在岳阳,很久未见面,不知近况如何?
这对油盐坛子当年带给大家那么多欢乐,现在能碰到一起那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见照片如同见其人,当年朝夕相处之情历历在目!
再说一声: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