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新开了条公交线,916,从雷锋镇到三汊矶,于是,就引起了想去三汊矶看看的想法。大概是文革期间,曾去过一次三汊矶,仿佛记得,沿湘江大堤走到裕湘、船舶厂之后,公路便拐下了大堤,斜插着,向西北延伸了。公路窄窄的,土路,道旁栽的是苦楝树,开着淡紫色的小花,汽车一过,黄土飞扬,在漫天的飞尘中,仍能闻见楝花那甜甜的、略带苦涩的香气。公路的尽头,便是三汊矶,矮房子、窄街巷,整个镇子小小的、静静的,普通得如同江边的一块卵石。几十年过去了,旧日的小镇,如今还飘绕着楝花的香气吗?于是,15日上午9点来钟,就坐916往三汊矶去了。
新开的线路,人极少,半个来钟头,就到了终点站。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却到处是建好了的、待建的、在建的、建了一半又停在那里的新房和新路,乱糟糟的。也不知是何原因,长沙周边的这些小镇,改造改建,总是不能好好地规划一下,让原有的古朴和沧桑也有个安身之地。三汊矶是一无可看的了。唯一没变的,是当地民众的淳朴。当我们打听三汊矶大桥怎么走时,许多人都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尤其有趣的是,我问“桥在哪里”,一摩的司机应口答道“桥在河里”,真有点禅宗语录的味道,机锋毕露。
从三汊矶镇动身,又走了20来分钟,就到了三汊矶大桥。此桥下接二环,气势比北大桥要雄伟得多,宽八车道,长2200米。桥上车不多,均疾行如箭,与一桥、南、北两大桥的一步一停相比,真是天堂之路了。桥面有人行道,但没有行人,我们决定走过桥去。今天的春大嫂,粉面含威,刚到桥上,就觉得江风扑面,好像还带着点雨雾,走到桥中间,甚至有桥面被风吹动的感觉。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所以并不感觉很冷。边走边看,两边的人行道上,除了我们之外,没看到一个行人,直到大桥的东头。
11点多钟,在东桥头坐上新沙开来的中巴,走二环,极快,仅11分钟就到了西站。回家、做饭、吃饭、看《今日说法》,到睡午觉,正1点。
摄于从三汊矶镇到三汊矶大桥的途中
看到没有,菜种到了房子里。实际上,这是在原来的菜地上盖起了简易房。看样子,是此地又快要征收了,赶快修简易房,征收时好多弄点补偿款。
三汊矶大桥
从西到东,最后一张是东桥头的引桥。
也不知是汽车经过还是江风吹动,走到桥中间的时候,感到桥在微微晃动。婆婆有点怕,停下来,问,桥会不会吹断。我指给婆婆看,说,这桥的悬拉钢索比北大桥、浏阳河大桥都显得先进结实些,连接的螺栓比我的小臂都要粗,肯定是断不了的。婆婆才放心继续前进。
桥头的雕塑
婆婆说,像黄芽白。我想,形状虽然很像,但应该没有这么俗气的设计师,于是,推定应该是莲花。后来一想,似乎黄芽白有个俗名叫莲花白,如果没记错的话,那就也有可能是黄芽白了。
桥东又在挖山,一片片的绿色就这么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