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的ABC
记得小时候,一年365天,要吃上一碗麵真难,但也有特殊的时候,那就是非得过生日不可。那一天,妈妈不管怎样忙和累或是手头拮据都会想方设法买碗麵回来,并且还会在自家的灶上煎三个荷包蛋盖在上面。满脸堆笑地送到我的旁边,并嘱托兄弟姐妹们任何人不许来抢。为防止发生万一,她一直会目不转睛地陪伴着我吃完这碗麵,然后拍拍我的肩膀收拾碗筷笑眯眯地离去。我那时什么也不懂,嘴巴一抹,只知尽情地享受这该得的酬赏,而且洋洋自喜。过后,还要在兄弟姐妹及朋友们前炫耀一番。
六十年代初期,每天都只知道饿,心里总想着那生日何时到来,好吃碗盖蛋的麵。众所周知的原因,那时连吃饭都成大问题,何况我家姊妹又多,要想吃盖蛋的麵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记得生日那天,妈妈噙着眼泪,手里端着1角2分钱一碗的“改良粉”,这种粉是由海草和葛根捣碎成粉拌和制作的。颜色是灰的,形状象现在的“小根麵”。只见碗里清汤寡水,几滴油星可怜地飘在水面上。我迫不及待的抢过来端在手里,眼冒绿光,狼吞虎咽地一口气就吃完了。过后还眨巴眨巴地回味了好一阵。妈妈见我吃完了,照例拍拍我的肩膀,一声不响地离去。
七十年代下放在农村,那时由于经济不宽裕,物资匮乏,家中如果有客来,有时麵也作为一道菜上桌,好凑齐那六碗八碗的。麵在当时也是一种紧俏物,所以家中最多也只存有二三斤。记得有一次去砍柴回家来,已经下午一点多钟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家中其它人又不在,我图方便,开燃柴火就拿了一把麵煮了吃,大概有七两多干麵吧,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豪吃,肚子撑得圆鼓鼓的,挺高兴。到了晚上妈妈把我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妹崽你也老大不小了,要懂事了,家中什么状况你还不清楚吗?你一餐吃去那么多麵,你真是……”我转身跑回自己的房中,后悔自己真的不该一餐吃那么多,不想想家中和大家。
八十年代,凭粮折。起个清早去粮站排队每月可买到几斤麵条,或找熟人开点后门。虽还不能作为主食,毕竟是方便多了。人们开始对吃麵有讲究。
进入九十年代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物资充裕. 麵条已成为大部分人的早餐主食,并且开始在麵食上大做文章。方便麵、凉伴麵、炒麵等呼之而出,佐料也更是挖空心思花样百出,五禽肉丝、香菇,笋等琳珑满目. 土味的吃腻了,盘算着换换口味赏点野的. 汤必定是柱子骨头汤、蛇肉汤、鸡肉汤等不一而足。
然而, 每天的早餐麵当我耐心地变换各种做法摆在桌上,叫女儿来吃时,可得到的是一句“不吃,见到麵我就作呕”,连不满五岁的小外孙也稚声稚气地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跟着起哄:“外婆,我也真的不想吃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