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幻 黑 城
——额济纳纪游(2)
乐 乎
“凉州儿女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在大西北,繁华的城镇与内地没有什么两样,西北风情风光不在城市而在旷野穷乡,只有在那里,才没有世俗的繁华和光怪陆离的色彩,才能聆听到历史的足音,开启尘封的记忆。
20年前,我就从各种渠道知道黑城,黑城于我始终如梦幻一般,虽然我刚从那里回来,这种感觉不但没有丝毫减退,反倒愈加强烈。
黑城开发于汉,盛于夏元,毁于明初。黑城可北走上都,西通哈密,南抵河西,东达银川,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废弃之后,黑城的发现和发掘却只是近代的事,1908年,俄国人的科兹洛夫发现黑城并获得重要的考古成果,如西夏图书、木刻本、佛画等,这些珍贵文物现在仍保存在俄罗斯的博物馆内。
车过怪树林,三二烽火台已在戈壁滩跃出,苍凉古朴气氛愈浓且凝重起来。走近黑城还只是清晨时分,四周无人,城外一片空旷寂寥,死一般的沉寂。在黑城高大残败的城垣前,我
千年古城早已如雷贯耳,沙海中的古城墟址和凋残冷寂的佛塔,含蓄而神秘。雄浑的城墙沉默地卧在黄沙和砾石中,千百年来风雕雨蚀已使它面目全非,斑痕累累。城墙若断若续,有的地方完整一些,有的地方破败不堪,有的地方被黄沙湮埋得不留痕迹。一条干涸的河道从城南脚下由西往东蜿蜒而去,断壁残垣依稀能看出几百年前的强大与繁荣。
流沙已掩埋了半截城墙,入得城来,方圆几千平方米的内城尽收眼底,只有几处已看不出外形的废墟,地下遍布红色和深灰色的碎陶片,俯拾皆是,城内一片劫后凄惨景象。我的心顿时被一种惊心动魄的悲哀攫住了,黑城上空似乎有一双忧郁的眼睛在悲凉地注视着我。这双眼睛眼看得金戈铁马,血雨腥风,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帝王将相、乃至芸芸众生都成了过眼烟云,只留下它,孤零零地守着这一片永恒的荒凉和死寂。
如果说当年的黑城是一部象《三国演义》那样的名著,那眼下的黑城就是这部名著燃烧后的灰烬。虽然它恢弘的气势和内在的神韵依然可以感触,但我们永远也无法再读到它那精彩的华章。黑城已被战火、历史和时光流水毁弃了,人们看到的,读到的只是一堆灰烬,它被人们的想象之风吹得漫天飞舞。
我想象:这里曾有过孤城雪夜的烽烟,急如流星的战报,铁马秋风的戌守,凄凄切切的离别……每一块土砖,每一座烽燧,每一个堞楼,以及在黄沙中锈蚀斑斑的箭镞,都留有历史大潮涨落的印痕,都被无数守边将士生命和热血反复淬砺与铸造过。可是画角边愁,人生苦短,光荣与梦想,青春与忠贞,早已没入漫漫黄沙中。千年兴衰。百代枯荣,在古城是如此的触目惊心,岁月,给我们留下多少难以想象的不解之谜。
伫立在黑城废墟,在浩浩漠风灼灼烈日下,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象潮水一般涌过心头。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株树,没有莺的啼鸣与雄鹰的飞旋,听不到如潮的鼓声与呐喊,看不到诗人击鼓吟唱和胡女轻曼的旋舞。千年前的青葱林木,壮志与悲歌,早已化为一缕历史的清烟,飘散无影无踪。
游客渐多,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低着头的,还有人在废墟上用手挖掘,大家都有一份寻宝的欲望,怀着独家发现价值连城老古董的梦想来到黑城。我拾了些红色的碎陶片,放进包里,也许再过若干年,人们再也找不到黑城了,流沙将掩埋古城,没入荒寂的地平线。这些红色碎陶片,或许就是历史的见证。
归途中,面对如轮的太阳,我再一次回首:梦幻般的边城,1000多年的沧桑,如何能穷尽你的往事和文化沉积?天荒地老,耸立在戈壁滩上的黑城,就象历史的坐标,凝结在大西北历史浩繁的卷帙上。
荒城无语,边地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