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过后,我看“小沈阳”
2009年央视春节晚会以后,听说和赵本山一起出场的“小沈阳”火了。网络上称,他原先的出场费是5000元,现在已经飙升至10万,乃至20万、30 万!
对于此人身价,是否一夜之间真的窜得那么高,这里不想深究。事实上,很多价码都是自己或自己的吹鼓手喊出来的。记得李咏,曾经被喊到身价4亿,而今呢?
这里想就这个演员形象,说说我的看法。
“小沈阳”,原是辽宁的二人转演员。这几年在二人转演出市场混得不错。但是,二人转毕竟就是二人转,那演出市场比较低俗的。观众,也大多是低文化群,有知识、品位的观众,大都不屑一顾。
好汉不论出身。“小沈阳”过去干这个行当,也没有什么,也算是民间艺人吧。那么,他眼下塑造的形象,又是什么呢?在小品《不差钱》里,他以一个“不男不女”的服务员形象出现,用毕福剑的话说,“长得很委婉”,而赵本山干脆就叫他“姑娘”。他从服饰到作派,到声音,到眼神,也都极力表现“不男不女”。他本来是“纯爷们”,却要以“不男不女”的形象,来搞笑大众,来送上春节大餐。
这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观众笑是笑了。但是,我笑之后,发现这笑应该是无奈的苦笑:我们不应该利用中央电视台这样神圣的舞台,展示这样的丑态,这样的病态。
赵本山的小品直到电视剧,时常用残疾人做为搞笑的噱头。从起步的盲人,到后来的口吃、瘸子、脑血栓、智障者,等等,都不能幸免。现在,又弄个“不男不女”来开涮。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感到很不舒服。要想达到喜剧、讽刺、幽默的“笑”果,办法很多,而用残疾人,身体、性格、性别有缺欠的人来搞笑,其实很不道德,也很低档次。
或许有人觉得“小沈阳”不完全是凭这样演出一夜出名的。是的,他原来也有一定基础。可是,翻看一下他在《乡村爱情》等电视剧里的扮相,也都不是什么“纯爷们”。从演员的素质、基础、形象等综合方面看,我也不喜欢他。
过去,一些人曾经批评男演员“缺乏阳刚之气”,如当年唐国强就屡遭诟病,被称为“奶油小生”。其实,唐国强在《贞观长歌》里扮演的唐太宗,以至在长征剧中扮演的毛泽东,我看还是相当不错的。“小沈阳”和人家比起来,差得远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