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主要是靠文化。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
●一个民族要靠文化的什么去把民族凝聚起来?靠核心价值观,靠文化的灵魂。
解放周末:先秦诸子的思想遗产对现代人的生活、对人们的文化认知产生哪些启示?
易中天:一方面可以增强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因为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主要是靠文化。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比方说犹太人,一度失去祖国,流散在世界各地,但是他们的文化没有丢,所以他们的民族依然存在。另一个方面,一个民族要靠文化的什么去把民族凝聚起来?靠核心价值观,靠文化的灵魂。
解放周末:您这次要解读的,正是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易中天:我们现在正在着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的和平发展,我们必须要有文化上的依靠,这必须是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核心,而且它又必须是在今天仍有生命力的,能够与全人类普遍追求的价值接轨的。
比方说孔子讲的仁爱,我就觉得它具有全人类的价值。因为孔子的仁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层面是“亲亲之爱”,就是爱自己的亲人,这是仁爱的人性基础,是不需要教育的,任何做母亲的都天然地爱自己的孩子。第二个层面是“恻隐之心”,就是不忍心看别人受苦受难,悲悯情怀,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之后已经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这也是全人类共通的。第三个层面是孔子特别提出来的“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与“恕”刚好一正一反,一积极一消极,而且消极的比积极的更重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已经被镌刻在联合国大厦的大厅之中了。1993年世界宗教领袖大会对人与人、国与国、宗教与宗教、文化与文化如何和平共处,提出了两条“黄金原则”,第一条是把人当人,第二条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这两条是有关系的,正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人,我也知道你是人,既然我们是一样的人,我不愿意的怎么能强加于你呢?
解放周末:这是把人当人的必然结果。
易中天:对。那么把人当人是什么意思?就是仁爱的“仁”。“仁”的本意就是把人当人。这样看来,孔子的“仁”不就是全人类的共识嘛,不正具有世界价值嘛。这样一种具有世界价值的观念,是我们自己的思想家提出来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弘扬吗?我们弘扬这样的观念、价值,一方面有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另外一方面,我们还可以更好地融入国际大家庭。所以我就越发觉得这件事情的意义非常重大,其中蕴含了太多宝贵的财富。
解放周末:面对这些财富,现代人应当怎么办?
易中天:这就是我讲的最后一部分,如何去继承,继承些什么,继承下来以后要怎么去做。实际上,探寻是一个过程,我用我的眼光,尽我的力量。至少我自己先去趟一遍,踩个点。
解放周末:应该有很多人去探寻。
易中天:而且还应该不停地探寻。因为你每次去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也许我今后再去读,又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用尼采的话说,它是一口永不枯竭的清泉,只要把水桶放下去,总能打上水来。
解放周末:关键是要有人去打。易中天:对啊。人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