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是“历时300多年的跨世纪大辩论”。
●《汉代风云人物》也好,《品三国》也好,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观众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现在这扇门打开了,接下去就是进去看。
解放周末:在《百家讲坛》上讲过诸子的主讲人很多,您这次解读诸子,与他们讲诸子有什么区别吗?
易中天:我与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都是单独讲某一个子,而我是把诸子打散了,重新编排。这也是难度之所在。
解放周末:您讲的孔子和于丹讲的孔子有什么不同?
易中天:侧重点有所不同。于丹讲的是心得,着重在于个人的心得,我更侧重于诸子之间的争论。于丹更重视的是感悟,和现代人的感情、生活联系得更密切。我的可能历史感更强一些,因为要寻找“遗传密码”。所以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
我是从问题切入。我把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称为“历时300多年的跨世纪大辩论”。我给这场跨世纪大辩论总结了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兼爱”还是“仁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解放周末:这么说来,您和其他主讲人没有竞争、PK之说?
易中天:百家争鸣是历史上诸子们自己在争鸣、在PK,但我并不和谁PK。
解放周末:可不可以这样认为,过去您《品三国》讲的“术”多些,这次更多地是在探寻“道”?
易中天:很对。我内心更多地也是追求“道”。《汉代风云人物》也好,《品三国》也好,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兴趣,引起观众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现在这扇门打开了,目的达到了。接下去就是进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