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1月6日,是叔叔的九十岁寿诞。
正如他侄儿在祝酒词中所言:叔叔一生坎坷,饱经沧桑;委屈和荣耀、挫折和成功、哀伤和喜悦相互交织,互为映衬,描绘出一幅壮丽的人生画图。
他少年时以长沙县前三名的成绩考入长郡中学免费读书,1938年文夕大火前后在《湖南民众抗战统一委员工作干部大队》工作,后回校继续读书,毕业于省国立师范,在中学任教。后来,带领一批学生奔赴抗日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不愿意打内战的他复员回到长沙,仍旧执起了教鞭。五十年代初,他因那段经历,被开除公职送去劳改,与妻子劳燕分飞。1983年他以六十四岁高龄再回长沙,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居住在兄长家中,兄长过世后,与侄儿、侄孙住在一起,现在是四世同堂。
今天,我们全家欢聚一堂为叔叔庆寿,多年不见的亲友们从各地赶来!大姐从西安回来、二姐从怀化回来、民表哥从老家过来、启新表哥从株洲过来,还有灿表姐、二表嫂、陈表嫂等都来了。尽管大雨倾盆,仍挡不住人们的祝福。
我们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相约十年后再与叔叔庆百岁华诞!
三湘都市报的记者小潘在网上看到了《七十年前,我经历了长沙大火》文章,留言与我联系,言及他们想直接采访叔叔,因为今年(2008年)正是文夕大火七十周年,而亲历者许多已不在人间。由于那一段时间家中人客较多,我担心叔叔应付不过来,没想到,当征求他的意见时竟一口就答应了,采访时间就约在11月7日上午。
天公作美,下了多日的大雨终于停了,我带着两位记者经过七弯八拐的小巷子,来到了叔叔居住的地方。
采访进行了两个小时,面对记者的提问,叔叔有时沉思,有时直接就能回答。他的记忆力惊人,当时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名字和经过都记得清楚,讲述得有条有理。
采访结束记者走后,他没有倦意,吃了中饭,仍与大家一起聊天,我们笑言:这么多后辈中,不知道谁有福气能像叔叔一样的长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