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湖南知青各地知青怀化知青 → 历史名册

您是本帖的第 775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历史名册
乡里二姐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头衔:农民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1753
积分:11698
注册:2006年3月19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乡里二姐

发贴心情
历史名册

在一本1951年的湖大教职工名册看到的父辈们的名单和当年他们的住处。当年的月薪是米米,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哪一位可以问问老先生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2/6 15:42:33
依然美丽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知青(VIP)
文章:333
积分:5714
注册:2007年5月12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依然美丽

发贴心情

哈哈^_^^_^真不懂为什么发大米?

可能是核定一年的数量吧!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2/6 21:35:39

如果您不会发贴或者不会发图片,请参看《入门帮助》,里面有详尽提示。

楚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096
积分:23864
注册:2007年2月26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楚人

发贴心情
临解放前,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长沙各机关、企业发工资时,都以当天的米价为基准,折成货币(纸币)。领到工资后,人们纷纷到黑市将纸币兑换成光洋,以保值。刚刚解放时,市场的物质供应仍然紧张,国家从战争走向和平,恢复生产有个过程。为了保证机关、学校等单位的人员工资待遇不变,以米的数量代替货币。所以出现人员工资是几担米的现象。那是一个特殊时期,这些人员表格记录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2/6 22:18:43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乡里二姐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头衔:农民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1753
积分:11698
注册:2006年3月19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乡里二姐

发贴心情
楚人说得对,陈老先生的女儿说听他父亲说过,是以米价为基准,折成钱发工资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2/7 22:34:34
老伙计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知青(VIP)
文章:205
积分:2831
注册:2008年1月23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伙计

发贴心情
二姐哪里搞来一份这么宝贵的历史档案,让我们得知父辈往日风采点滴,谢谢了!只是让我联想起辛酸的往事,今天的人们谁也无法想象,甚至相信在新中国成立那年定位的讲师,因为背着所谓的历史问题,以致使其事业终身得不到进展,以至于留下父亲"无能"这样的遗言离开人世.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2/8 10:09:21
p align="center">请关注《公告活动通知》栏目,里面有新的内容
涂夫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
文章:12
积分:148
注册:2009年2月8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涂夫子

发贴心情
二姐你搞的这份资料十分宝贵,只是不知道那时米价是多少,我想当时货币可能不稳定,而米价是相对稳定的,应用大米这个硬通货作工资标准是有道理的。今天晓得老爷子当时的工资是841斤大米了。而且还在静一斋127号住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2/8 21:49:26
人背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5角又4
等级:小知青
文章:8
积分:392
注册:2007年8月9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人背犁

发贴心情

涂夫子,我从一份1951年大米债案例中,帮你找到了当时的一点资料——在1950年至1953年之间,南京大米的价格在一斤0.12元至0.15元左右(当时一担大米180斤)。你老爷子当时的月薪是841斤大米,应该是在100.92-126.15元之间,不过是按照当时南京,而不是长沙的价格计算的,仅供参考!    老同学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2/22 21:15:56
p align="center">请关注《公告活动通知》栏目,里面有新的内容
紫气东来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3218
积分:19332
注册:2007年3月26日
8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紫气东来

发贴心情
以下是引用楚人在2009-2-6 22:18:43的发言:
临解放前,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长沙各机关、企业发工资时,都以当天的米价为基准,折成货币(纸币)。领到工资后,人们纷纷到黑市将纸币兑换成光洋,以保值。刚刚解放时,市场的物质供应仍然紧张,国家从战争走向和平,恢复生产有个过程。为了保证机关、学校等单位的人员工资待遇不变,以米的数量代替货币。所以出现人员工资是几担米的现象。那是一个特殊时期,这些人员表格记录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楚人认真的解释让我们了解了那特殊时期的薪酬发放。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2/23 15:01:53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8   8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