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新见闻
好象记得有这么句俗话‘叫化子也有三十、 初一’。
以我的理解,这句话的原意是在三十、初一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在这两天回家过年,连叫化子都不例外。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这两天叫化子都休息了,不出门乞讨了。
仔细回想,好象以前过年是没看到过什么叫化子,他们乞讨一年,确实非常辛苦,也应该有所收入,趁过年休息调整一下,也是应该。
但是今年的三十、初一,我却接连地遇见了叫化子。并且他们的乞讨方式一样:在公交车上为乘客唱歌,唱完就开始收钱。
头一次是在年三十下午,一个看不出多大年龄的妇女(相貌比较老,声音非常年轻)上了我坐的103路车。
她围着一条花围巾,拄着一根棍子,衣着也还算整洁。在她开口唱时,我才发现她还有一副好嗓子。唱的好象是河南的地方戏,高吭婉转,比较中听。
为什么在湖南人多的地方唱河南戏?也许是她只会自己的家乡戏?也许是借此抒发着自己无法排遣的乡愁!
当她唱完在颠簸的车厢里一瘸一拐地讨钱时,大部分乘客都给了钱,我也给了。当时的感觉,欣赏多于怜悯。如果她不瘸腿,说不定还可以当个好演员咧!
第二次是在初一的下午,502路车上。
上来的是一男一女两个老人,衣衫稍显褴褛,脸上皱纹纵横。开口唱的是女的,还随声带了个小麦克风。唱了两首歌,一首‘常回家看看’,一首‘两只蝴蝶’。
讲老实话,那实在是不能算唱,只是用歌词配上她自己随心所欲的调子念出来罢了,声音苍老、调子忽高忽低,如泣如诉。
我不知道她唱‘常回家看看’时是否想起了自己的家,(如果她还有家的话)。我也不知道她唱‘两只蝴蝶’时是否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那个老头子在女人开始唱时即捧着个烂搪瓷碗挨个讨钱,车上大部分乘客都给了,我也给了。感觉不同的是,这次的施舍是百分之百的怜悯。我怜悯他们老无所养竟在大年初一出门乞讨,我怜悯他们老无所依过年还流落异乡。
第二天把这事及我的感受讲给同事听,没想到年轻的同事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些叫化子都学聪明了哦,过年出来讨,别人要图个吉利,谁会不给罗!”
有道理吗?有道理!平常在公交车上也看见过唱歌讨钱的,但好象愿意施舍的不多。
那么,到底是这些过年出来乞讨的人是真的无以为计,不讨不行了,还是现代社会的叫化子学会了抓住商机,懂得了过年时人们的心理呢?
我也搞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