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苦旅
——谨将此文献给迈入牛年的老三届兄弟姐妹
————————————————————————————————
随着己丑牛年的钟声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难平静。回顾我们老三届这一代人所走过的坎坷历程,悲凉的胸膛仍会不时涌起一阵阵莫可名状的激动;麻木的神经也会牵痛那块早已结痂的旧伤疤;沧桑的眼角边竟然又溢出一滴滴久违的咸涩苦泪……
所谓老三届——经典的界定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三年出生的这一代人;通俗的说法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66、67、68三届初中、高中毕业生。
作为一个老三届初中生,吾认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是随着共和国的升迁浮沉而变化的,国兴则吾辈顺,国难则吾辈忧矣!
吾深知:我们这一代人最刻骨铭心的情结是丢失了人生的宝贵青春岁月,因为人的青春花期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来呀!亦深知我们这一代人最耿耿于怀的遗憾是在蹉跎岁月中被浪费了的伤心年华,因为我们所有的美好憧憬都已经失落在异域他乡,无处问萍踪了,这一切怎能不叫我们悲痛欲绝呢?
年幼的我:曾用五色的彩虹编织人生的童稚花梦,让理想的翅膀翱翔在故乡的白云之上……
年少的我:曾于绿色的黎明中跋涉到咆哮的黄河边,高声呼唤一万年前古华夏雄魂的归来……
年青的我:曾在血色的夕阳下俯在奔腾的长江栏杆,聆听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惊涛拍打堤岸……
中年的我:曾在夜色的钟音中翘望回归的东方明珠,倾听一百年后她踏上故园的含泪歌唱……
晚年的我:复归时空的故地,捡拾儿时的记忆,收藏少年的秘密……
然而,最终我却和同龄人一样,脚步停留在“第二故乡”的热土上驻足不前——因为我们要在家园的天空下凭吊生命中逝去的艰难岁月,我们要在家园的故址上寻找当年遗留的少年脚印,我们要在家园的村庄里缅怀待我们有“漂母之恩”的父老乡亲;我们要在失去青春、理想、友情和初恋的一切原野、山岭、溪水、湖畔祭奠老三届整整一代人的青春苦旅呀!我满鬓白霜的耳畔陆续传来了兄弟姐妹们一声声深情的呼喊和饮泪的倾诉:
“满怀《母土情深》,《情系沅江,相聚金秋》,我们回来了”(一平)——时光荏苒,故土不忘。
“那是一片难忘的土地:那里有我们失落的青春之梦……长岭冈将被我们牵挂终生!(常德知青)——热土温暖,永被心房。
“而你省给我们的那些食物,早化成我们血管里那浓得化不开的思念”(雨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眼前这熟悉而陌生的大山难道就是我梦魂牵绕的地方吗?是我来寻找遗留了青春、理想和爱情的地方吗?”(云儿飘飘)——山水依旧,青春不在。
“人的一生中唯有青春灿若星辰,我的星辰在日食时分异乡飘泊,负累力行,履印窗苔……我要祭拜这片苦难的原野,我要拜谒这方的父老乡亲,我要追悼那段青春燃血的岁月”(雄鸡报晓)——感恩之心,皇天可鉴!
“我们的精神结构已经不能够完美了,我们还会幸福吗?无论是工作或事业或爱情或婚姻,我们中的绝大部分所能获得的都只能是有残缺或有遗憾的,在破损的精神磁盘上还能刻录出优美的幸福歌声吗……知青就是苦难”(不知天命)——含泪之笑,凄美哀惋!
……
我们青春的小鸟飞走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我们青春的花瓣凋零再也不能重开了/ 我们青春的芳梦破碎再也不能重圆了/我们青春的灵魂丢失再也找不回来了 ——
感慨之余,吾信手涂鸦以下句子,以告慰那些将青春和生命捐献在他们长眠着的热土上的老三届英魂;以纪念我们老三届这一代人共同迷失的青春苦旅。自知文字粗糙,因时间迫近无法再推敲,勉为其难发表,浅陋之处还望诸位赐教(此文曾得诤友泛舟君点拨)。
一
用我们佝偻的脊柱作笔
用我们迟暮的凉血作墨
在长江黄河的千古石壁
在长城内外的边塞荒野
在白山黑水的神奇雪域
在西双版纳的原始丛林
在960万平方的版图里
刻下我们悲怆而庄严的
祭奠之语:凭吊青春苦旅
二
以孩提的童真敬礼
以少年的无知出旗
以青春的血统赎罪
以壮年的劳碌求生
以中年的奔波养家
以晚年的白鬓谢幕
我们老三届这一代
尝尽了人间的辛酸
承受了太多的无奈
三
用枯萎的年轮作序
用流浪的心符谱曲
用滴泪的花季写生
用肢体的自残出逃
用精神的创伤返城
用屈辱的献身招工
我们老三届这一代
阅尽了世间的炎凉
遭受了太多的磨难
四
以我们祈祷的黎明为凭
以我们失落的黄昏作证
在皑皑北国的每块草原
在清清江南的每片水乡
在三山五岳的每条沟谷
在神州赤县的每个旮旯
在华山夏水的每寸土地
两千万知青续写了一部
千秋绝唱:血泪大逃亡
——作于2009年1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