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暗度陈仓
1
凌卫民偏偏病倒了。
极度的劳累和热带疾病击倒了这位知青罢工总指挥,连日的高烧使他的脸色看上去更加苍白,嘴唇烧起大大小小的燎泡。从外表上看,这位重任在肩叱咤风云的知青领袖远远够不上一个十全十美的男子汉:他颧骨高耸,脖子瘦长,长期贫血的身体犹如干旱的河滩上一束枯黄的沙棘。如果说凌卫民一直对体力劳动抱有畏难情绪甚至反感的话,恐怕不仅仅因为资产阶级思想作怪,或许还由于严重的胃病和体质羸弱的原因所致。
现在,这位烧得不停呓语的总指挥终于安静下来。战友们轮流守护他,打针、吃药、冷敷,希望他快快打败病魔回到知青中去。
他恍惚中感觉到战友的殷切目光,却无力睁开眼睛。于是他的思想好像一条身不由己的小船,很快就顺着一片无边无际的宁静的海水滑向散发着酒精和来苏水气息的温馨的梦境深处……
全国知青工作会议决议(《四十条》)一广播,罢工知青立刻陷入空前的混乱:有悲观,有失望,更多的却是对命运前途的茫然和上当受骗的愤怒。垦区各级领导立刻活跃起来,抓紧时机进行说服教育和分化瓦解工作。作为罢工知青总指挥,凌卫民更是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罢工运动何去何从?能坚持下去吗?坚持下去要冒什么风险?有什么结果?同《四十条》对着干是不明智的,但是《四十条》对农场知青命运的安排又是绝对不能接受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并找到一个把知青重新团结起来并实现回城目标的行动方向?……
天也苍苍,地也茫茫,世界之大,没有人告诉你出路在哪里。“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个古老的真理,可是这条真理同样包括大路沿途还有许多悬崖峭壁和陷阱深渊在等着你。一旦决策失误,你不仅个人因此粉身碎骨,你还将直接断送十万罢工知青的前途命运。
凌卫民紧蹙眉头,他感到自己好像一艘驶入茫茫雾海中的航船,前途暗礁密布,却不知方向出路在哪里。
这是乍暖还寒的公元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尚未吹进冰封的中国大地,各项改革开放的措施政策还在酝酿胎动之中,因此由来已久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两个凡是”的阴影好像希腊神话中的那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高悬在罢工知青和一切敢于怀疑反抗极“左”路线的人们头上。没有人敢于忽略这样一个事实:任何形式的集体反抗(罢工)都是对革命的犯罪,而不管你主观动机如何。
风声日紧,各种小道消息纷至沓来:某某领导已经扬言,要在知青中抓一批反革命分子。州公安局和垦区保卫部门已经拟就黑名单,各农场都有十几个到几十个人。垦区指挥部即将发布限令复工的最后通牒,等等。
一时间到处人心惶惶。胆小的知青悄悄溜回连队上工,得罪过领导的纷纷打点行李回家躲风头,也有情绪冲动的知青砸广播室,聚众闹事,过激行为普遍发生。总之罢工运动已经面临内部失控和分崩离析的危险局面。
罢工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坚持继续罢工的强硬派和主张有条件复工的策略派争执不下,与会者对罢工前景普遍感到悲观。
一封航空邮件及时送到凌卫民手中。
这是一封由北京知青转交的北京来信,写信人显然熟知这里发生的一切,但是他并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位同情知青命运的远方朋友向罢工决策者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北京最高层对上山下乡运动存在不同看法,分歧很大,《四十条》并不能代表许多老同志的意见。据说邓副主席对知青问题已有指示,云云。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上海知青收到朋友来信。朋友的父亲刚刚参加了北京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于是这位曾经到云南当过知青的同志便冒着风险将会议的种种内幕和细节透露给远方的知青朋友。
“……我父亲说,知青问题迟早是有希望解决的,但是切忌操之过急。”昔日的知青在最后这句话下面打了一排着重号,用以强调它那非同寻常的重要内涵。
仿佛厚厚的云层裂开一道缝隙,困境中的人们忽然看到出路和希望所在。罢工是手段,决不是目的。罢工的目的是为了知青大返城。但是如果北京最高领导者在作出决策时始终得不到来自广大知青的直接信息,如果深受知识青年爱戴的邓副主席在拨乱反正时不能掌握改变知青命运的全部真实材料,也就是说,如果知青罢工不能促使现行政策调整或者改变,那么即使无限期罢工又有什么意义呢?
目标和行动方向逐渐明确起来。
要改变知识青年的命运,就必须以某种主动的方式参与知青政策的修改调整。消极被动没有出路,原地固守只能自生自灭。罢工知青面前只有一个大胆的方案可供选择,那就是到北京去请愿,向党中央和邓副主席反映边疆知识青年的真实情况。
罢工是后盾,是达到请愿目的的强硬手段。让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倾听来自广大知青的呼声和愿望,关注和不再忽略普通人群的命运悲剧,让社会舆论同情和支持知青的正当要求,以促使上山下乡运动的错误早日得到纠正,这就是知青们决心大张旗鼓沸沸扬扬到北京去请愿的真正用意。
罢工指挥部全体成员一致同意北上请愿,通过《北上请愿并致党中央、华主席、邓副主席的一封公开信》。
“知识青年战友们,同志们,”在“云南农垦首批知青代表赴京请愿总团”成立大会上,凌卫民面对数以千计情绪激动的知青信心百倍地宣布,“我们的目的是,代表云南农垦十万知识青年向党中央、国务院负责同志当面呈交请愿书,并作口头汇报,反映十年上山下乡路线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我们唯一的宗旨和使命,是将全体农垦知青的最高心愿——大返城的要求转达给敬爱的华主席、邓副主席。我们的要求是合理的,是顺应党心民心和历史潮流的。我们坚信党中央在了解农垦知青真实情况之后是会同情和理解我们这一正当要求的。
“需要解释一下,我们所说的中央负责同志,就是指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或者国务院副总理以上的领导同志。
“……发动知青群众,向他们广泛解释我们当前的任务和目的,以罢工促请愿,制止一切过火行为,这是我们每个罢工知青的责任和义务……发动知青募捐,本着自己事情自己办的原则,请愿团代表北上的费用,主要在各农场知青中筹集……
“罢工已经没有退路,我们的命运如今正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碌碌无为不行,人心涣散不行,垂头丧气无所作为更不行!我们必须把罢工斗争坚持下去,坚持到北上请愿团取得彻底胜利!……”
凌卫民热泪盈眶,他为自己宣布的奋斗目标和伟大抱负而激动,而心潮澎湃。一群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冒着天大风险,冲破重重阻力,要到北京去把十年上山下乡的巨大弊端面陈党中央,这该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行动,需要何等巨大的勇气和魄力!
但是他们确确实实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并将付诸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小人物也要参与决策,知识青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不论发生任何情况,只要北上请愿未能到达目的地,请愿书未能面呈中央领导,均视为代表团失职。我和代表团成员对此负全部责任。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总指挥的鼓动犹如以石击水,激起台下一片欢呼和掌声。知青们全都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他们把总指挥抛向天空,一遍一遍唱起《远飞的大雁》《抬头望见北斗星》。人们的情绪互相交叉,互相感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期待融进歌声,融进北上汇报这个崇高而远大的奋斗目标。
没有人怀疑请愿的结果,或者说人们宁愿相信北上请愿将会奇迹般地改变他们的命运。因为这是将罢工也是将他们的信心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
这个似乎触手可即的奋斗目标很快将罢工的人群重新集结起来,并展开声势浩大的北上请愿的舆论攻势。
十二月十四日,州委拒绝知青北上请愿的要求。
十五日,省委紧急电告滇南片区有关地、市、州委:“切实做好说服工作,不放一个请愿知青到昆明。”
十七日,首批强行北上的知青代表受阻。
此后数日,又有多批知青代表相继出发。沿途各州、县、区、社机关干部和军警均出动劝阻,做说服工作。
就在这个时候,知青北上请愿团总指挥凌卫民不幸病倒,北上请愿的领导工作改由副总指挥刘国庆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