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年前探路的回忆
才下乡几天时间,就想回家。怎么回去呢?生产队离公社15华里山路,公社到县城90多华里,没有班车,坐班车要到三十里外的洲陂或高陇镇。很不方便!生产队老乡告诉我们,这里有条路能够到攸县的峦山,也只有三十多里地。峦山有船到酒埠江,酒埠江有班车到礼陵、攸县、湘潭。我们翻开带来的地图,找到八团和酒埠江,原来八团经茶陵到酒埠江的路形似马蹄,八团和酒埠江是马蹄的两极。哈,看来我们将找到一条捷径,回家的捷径!
那天是雪后初晴,我们决定去探路。贫协组长老刘的儿子黑乃自告奋勇为我们带路。黑乃的外婆家在峦山,他经常去那里。我们几个就此上路了。东瓜同学穿着高筒套鞋,手持一把柴刀打前锋,其他同学有的拿篾竹,有的拿木棍,颇有披荆斩棘,开路先锋的气势。
从山佳村后山翻过来,一路都是平缓的土路,出奇的好走,原来这是林场伐木工人开出运木材的路 。翻过毛栗山就到了小英甸。这里与攸县交界。当地老百姓流传“不穿七层棉,难过小英甸”,形容这里高寒山区的气候。走不多远的三叉路口,树着一块界碑,是清朝时代的遗迹,上面刻着“攸县界”,左往哪,右往峦山。进入攸县后,都是石板路。原来这里均是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处处皆是。黑乃告诉我,我们队烧石灰的胚子要到这里来挑。石灰胚子就是烧石灰的石灰石,后来成为我们知青最苦的劳动之一。二十年以后,这里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的范围,去年我还带领单位的同事来这里休闲。
青年最有探险精神,探索也是享受。大概由于心情愉快吧,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峦山。峦山镇处于四面环山的小平原上,一条小河从镇前流过,小河流到酒埠江,58年在那里筑起大坝,成为水库,坝区的水面有上十里长,成为著名的酒埠江电站。湘东钨矿的电也是来自酒埠江。峦山镇比八团牛气多了,这里有供销社,医院,还有铁铺、饭店,这每逢阴历二、八赶场,是当地的商业中心。在饭店里,我们从 服务员口里证实了:这里下去不远就到码头,每天两班轮船,网酒埠江。酒埠江每天有到礼陵,湘潭的班车!
这条路,在后来几年一直是我们回家的黄金小道,路近、费少、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