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故乡行重回生产队
40年前上山下乡的花絮:
随便——我们下农村不久我们和生产队的男女社员一起出集体工,就是干农活,男女老少很多人,这个大家都知道几个小时以后很多人一般都要小便一下。山区农村干活的地方没卫生间人烟稀少一些年轻的女子小便就很随便了。我们经常在劳动的时候看到一些白花花屁股在草丛中若隐若现。在那里基本上只要不是面对面都是可以随便的。
桐油——我们下农村的时候都只有16,17岁。18个人住在一起都是轮流做炊事员那天我做炊事员。晚餐没油了生产队保管员‘腊蟆’在生产队仓库里面提了一桶油过来。因为我们经常吃‘红锅子’菜,看到满满的一桶油内心有一种冲动感。炒菜的时候随手一倒,把白菜炒油光闪亮,收工回来的同学个个吃得争先恐后。晚上7,8点几个同学‘打手电’担了一些稻谷去大队的小作坊‘打米’。晚上9点左右家里的同学和外面‘打米’的同学突然个个不舒服。统一的症状呕吐。原来是‘腊蟆’送给我们炒菜的油是桐油。我这个炊事员也没哪个识别能力,同学们大概也是饥不择食,王俊科没事他那天没吃晚餐。
野猪——茶陵八团是典型的山区和湘赣的井冈山是一脉相承。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很多一般常见的有野猪,麂子。我们生产队的队长‘发喜’当年30左右是个猎人。很会打野猪每年都要吃几次他打的野猪肉。打野猪很多时候是几个人围猎,哪个先看到和先开枪击正野猪的人分配野猪肉的的时候都有优先权。大概是71年的冬天‘发喜’一个人去打野猪。因为和野猪太贴近了。已经受伤的野猪亡命之前扑向‘发喜’,一下咬下了‘发喜’的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害得‘发喜’治伤休息了几个月。后来伤残的‘发喜’还是一样的当队长。96年我们重回第二故乡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麂子——麂子的一种比较小的鹿科动物,一般只有20多斤左右当地的猎人是用一种陷阱式的夹子捕捉麂子。那一年大雪封山天气在0下10度左右。我们几个同学没事去另外的小龙生产队玩。我们28个同学18个在三佳冲,10个在小龙。小龙的韩斌带我们去他们住的地方。打开门以后看见一只小动物在堂屋惊恐万状的蹿来蹿去。“哈哈,麂子!”韩斌说。于是马上把大门关了。几个人围着麂子一顿乱打。扫把,扁担都用上了。可怜那只在山上天寒地冻,没吃的躲在我们堂屋的麂子。下午就成了我们的盘中餐。那是第一次吃新鲜的麂子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