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匠印象
其实,我写上这个题目时就觉得自己没资格用它:对于一个只一面之交的男子汉你能有多少印象?对于一个经历过生死考验的网友你对他的心理又知晓多少?无奈一时又想不起用什么题目好,姑且先用着吧。
记得是一年多前,从毛先生的一个帖子里,我第一次知道,他有个患癌症的朋友武陵打油匠到了湖南知青网上,帖子里放了一年前两人偶然相遇时的照片。又因为不熟悉这位新网友,我多看了几眼,一个很阳刚的男人,结实的身体,敦厚而有风度,园脸上一双笑眯眯的眼睛望着前方,我纳闷,这人怎么看也看不出将会是个癌症患者。
接着,在我们的“天下知青茶座”论坛上注册才四天的武陵打油匠,二十集的《残荷》几乎是一天一帖连篇累牍的发上来了!那一段时间我刚好在茶座当值,于是有了更多的机会读他的文字:《援外纪事》、《一勾先生》《木刈君小传》.....从一篇篇情重义深的文章里、从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描写中,我开始读油匠本人,读他的病中日记《恶疾缠身时》我更是被他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他的乐观豁达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学到做到的。他的人生格言:“乐,比愁眉苦脸好。笑,比哭好!”他认为“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所有的快乐在它的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为了与病魔争健康,他勇敢地活着!二十五次的化疗所带给他的痛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出的对肉体和心灵的煎熬,他挺过来了!我们湖知网誉他为“抗癌英雄”!最近他去做了全面检查,得到了一个可喜的结论:“各项指标都正常!”熟悉他的湖边士动情地说:“油匠身患重病,仍笔耕不辍,其执着的精神,顽强的毅力感动着所有认识他的人。”我想,他这种精神和毅力一定也感动了上帝、震慑了阎王!
就在好消息传来时,他的一篇新作《牯背岭往事》又写成了,我有幸成了第一批读者,更有幸的是,因了这次偶然的机会,在油匠家里我看到了《牯背岭》的原稿--不是电脑上的文档而是一叠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厚厚的文稿。原来,油匠虽然能上网,却并不会用输入法(最近我才知道我们好多网友都不会用输入法),他只能用笔在纸上写出来的,进行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最后,再一个字一个字从写字板上搬到电脑上。令我不得不佩服他。戴老花镜上网的朋友都有这个感觉:最怕打一个字看一下稿纸,那样不仅仅速度慢还特费眼神,一篇文章打下来,搞得人晕头转向。油匠却硬是凭着他那股执着劲,拖着病体,将几万字“背”上了牯背岭!从《残荷》到《牯背岭》应该不下二、三十万字,在他养病期间,就这么一个字一个字的“码”到了论坛上,“码”到了大家心里!
上月中旬,我因轻描淡写先生的画展在长沙有几天停留,但日程安排太紧,不得不婉言谢绝了许多朋友(网络和现实)的热诚邀请,但一对多年不见的七十多岁的老同事,刚刚从南京回到长沙树木岭家里就给还在顺德的我电话,说有事要找我。此前,我已把自己在长沙的几天时间交由琳琳(李姐)安排:我奉命17号晚上赶到她家,她陪我18日上午去同事家,下午,两人一起去周先生画展接受任务。当我俩还没跨进李姐的家门,油匠来电话了--到此时我才知道琳琳已经帮我把一切都安顿好了,只是我必须取消在同事家吃饭的打算,直接到油匠家打“秋风”去。读《援外纪事》我知道油匠是出过国的大厨师,看来明天乡音口福不浅了。
于是,就有了一次与油匠直接面对的机会!开门迎接我们的还是那双透着善良的笑眯眯的眼睛,照片中那一张丰润的脸,因为手术有了些许不太明显的变化,除此之外,我没法从他身上看到癌症留下的影子。风扇悠悠地转着送来阵阵凉风,热茶递过来了--我不懂茶,但肯定是好茶!一小口喝下去清香沁心入脾,刚才在外面的暑热顿觉全无。主人的细心让客人立马有了到家的感觉,油匠指着饭桌上四个相同的瓷盖碗告诉我们,冷菜已经准备了,我揭开靠近自己的一个碗盖,眼前一亮,鲜红透亮的腌辣椒!对面厨房门洞里正煲着的汤香气四溢,却不见丁点汤喷出来,盆里腌着黑亮的鲶鱼、碟子里是切得均匀的粉红的肉丝正倚着油绿的韭菜花段煞是好看,洗好了的青菜整整齐齐地码在水池上的筛子里.....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我想如果今天是我家来客人,我一定整个上午都会在厨房里手忙脚乱黑汗直流地瞎忙乎。但是油匠此时却悠闲地陪着我们在小厅里聊天,偶尔到厨房里看看,或者接个电话,一付胸有成竹的样子,让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大厨风度,他是一个懂生活,会生活,做事有条不紊的人。
告别主人前我们一起合影留念。第二天气温高达38度,油匠仍然如期而至,参观了周先生的画展后,我劝他早点回去,因为这种天气对于他不适合,他接受了劝告。临行前他不无遗憾地告诉我,我们的合影他已经冲洗出来了,只是因为不知道我还在长沙没有将照片带过来。呵!我真后悔我没有告诉他,从电脑上传给我就够了!害得他昨天下午冒得酷暑去外面冲洗照片去了。 这是一个办事认真,待人真诚的朋友。
望着他远去的背景,我在心里祝福他:“油匠,你一定能活过九十九!”
乡音于顺德 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