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尺度
一个需要刑罚制作出的标定
坊间流传:一个单位的文明看厕所,一个社会的文明看老弱病鳏寡幼,一个国家的文明看监狱。这句话用“短板理论”解释最好懂。一个木桶能够盛多少水,或者说,一个盛水桶里的水位有多高,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
什么叫文明?我们约定,文明就是重视关怀人的程度。现在的各种诠释例如精神文明、物资文明、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等等等等,千条万绪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
厕所,是一个最容易忽视的旮旯处。最容易忽视的地方文明了,那受重视的地方则文明自不待言;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是弱势群体。如果他们都能得到切实的关怀,那强势人群还有什么可说得呢?这就如同将短板加长了后,木桶里的水容量更多,水准位更高一样。
由此推理,在社会人群中,负罪领刑的罪犯无疑处在最底层;在国家制度中,最暴力的就是刑罚制;因而一个国家制度的文明尺度,由罪犯或监狱来标定。
饱受犯罪威胁侵害的人们难以接受这种推理,他们质言正义何在,不仅如此,人们对“报仇雪恨”还保留着强烈的情感诉求,需要宣示自己的终极愤怒。“为人莫犯法,犯法不是人。”让他们蹲监狱受苦去吧,让枪声掠去这些罪孽的灵魂吧。千刀万剐,难抵其仇;食肉寝皮,难消其恨。
《圣经》说:“凡流人血者,其血必被人所流。”《古兰经》说:“以命偿命,以眼偿眼,以鼻偿鼻,以耳偿耳,以牙偿牙,一切创伤,都要抵偿。”复仇和报应作为公理,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传承千古放之四海,颠扑不破普世皆准,并且神圣光照。
但是,人类有良知。良知引领之下,正义的寻求由“以暴制暴”的同态复仇〔注1〕向“以德报怨”的感化让渡;正义的伸张由血亲复仇〔注2〕的私力方式〔注3〕,经过公助方式〔注4〕、继而进到公力方式,即由国家为私民做主制定刑法决定刑罚,“公报私仇”;正义的体现则由野蛮行刑走向人性化。
这是由蒙昧、野蛮向文明的演进过程,一条从爱恨情仇中逐渐理智进而看明的路径。它的存在同样历史久远,人类自从匍匐爬行中站立起来,开阔视野放眼望去时,这条路径就若隐若现了。有了这条路径依赖,人类终于和兽群分道扬镳,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