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全部摘自凤凰电视台《唐山地震二十九年祭》)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地震中超过24万人的生命在那一瞬间混飞湮灭。近三十年来,人们都认识这只是一场不可抗拒的天灾。然而,2005年一位叫张庆洲的唐山人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唐山警示录》。在书中人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在唐山大地震这场劫难之前,中国的部分地震专家和民间监测点,都曾经上报过地震预报,但都由于没有引起当时有关部门的重视,才使得唐山人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与此同时,就在离唐山不远的青龙县,就因为对临震预报非常重视,采取了避震措施,而使全县无一人因地震而死亡
那么,唐山大地震是否真的存在漏报现象,这其中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记者驱车赶到唐山进行了实地的调查采访。
(主持人曾子墨)回顾唐山大地震,正像张庆洲所说的那样,一个民族如果能够正视自己的弱点,那么这个民族就还有希望。一个人如果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那这个人就还能够进步。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无视自己的弱点或者是过失,那将会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唐山地震经验总结会议第八期简报,《唐山地震漏报在科技方面的原因》)这是一份鲜为人知的简报。时间是1977年1月20日,简报一共只有450份。主要报送的是当时的中央领导。简报中,国家地震局第一次分析了唐山地震漏报的原因。国家地震局认为,一,对异常和地震的关系认识不清,对震情判断有误。二,对临震异常的标志认识不清。三,对京津唐渤张地区地质构造标志认识不清。这三个人事部请看得人不胜唏嘘!造成那么多人伤残和罹难,难道原因就是这样的简单吗?群测点的预报,专家的意见,都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其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而如果震前预报得到重视,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群测群防是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来的预防地震的主要办法。中国在群测群防,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报上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
时间到了1976年7月,唐山地震监测网各个监测点观测到的异常越来越明显。在经过认真地观测分析后,一些监测点相继发出了短期即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1976年7月6日,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做出了强震临震预报。
(张庆洲)7月初地震预报报完了以后,国家地震局就派了两个人来了,把他报的那个人就给否了。就是说……按照你的说法,唐山市7月底8月初不就没有了吗?是吧?当时马希融就讲,我是这个看法。专家讲,在大震发生之前啊,将有很多的小震。当时马希融就提出来,如果先发生大震呢?这专家最终还是对马希融的预报还是一个否定的态度。大概起就还是不可能吧。
虽然国家地震局的专家否定了马希融的临震预报,但此时别的网点的震情预报却越来越多的出现。1976年7月7日,山海关一中的吕兴亚,唐山二中的田金武,王书蔚,李伯奇,唐山乐亭县红卫中学的侯世钧,唐山八中,十中,赵各庄矿,自来水公司,钢铁公司等都以书面形式上报,唐山近期将有五级以上毁灭性的大地震发生!所有这些,都是书面报告,都是有证据的。
(张庆洲)在大地震前五天,有两个地震专家去了(乐亭),同意向上级汇报。侯世钧看他们要走,就说实话了。他说这个大地震啊,这么大的异常,我报的是五级,那是写文字的东西,实际我侧的是这个大震最低6.7级,最高可达7.7级。
大震即将来临,唐山地区民间地震检测点通过各种监测手段,监测的临震异常以及临震预报在不断地向唐山,河北,国家地震局进行着汇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直到地震发生,他们的努力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而唐山地震办的(负责人)杨永寰在最关键的时候,被突然调离了地震办公室。
1976年7月14日,地震发生前14天,国家地震局在唐山二种开会,二中以田金武为首的地震监测小组作了汇报,再次明确提出唐山近期会有7 到8级大震。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前夕,田金武和王书蔚,李伯奇一起绘制了磁偏角,地应力发生了异常变化的曲线图,并且按照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成功的预测出了唐山大地震。根据张庆洲的说法,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特大地震迄今为止最精确的临震预报。然而不幸的是,在唐山大地震当中,田金武并没有能够幸存。据说在他临终前,他躺在废墟上,儿子想合上父亲的双眼,合了几次,都怎么都合不上。田金武的双眼在临终前始终都大大地睁开着,望着灰蒙蒙的天空!
(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地震专家黄相宁),19765年12月向国家地震局的年度报告就提出了唐山1976年有可能发生地震。1976 年7月14 日又向中国地震局书面报告7月20日至8月5日会发生地震。
(中国科技大学地震专家耿庆国)7月1日至5日月测到地震,11日回到北京汇报。北京地震队1976 年7月14日提出请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立即安排时间,听取详细汇报。
(耿庆国)国家地震局回电,听取汇报的时间推迟一周,定为7 月21 日。
(耿庆国)问题是到了7月21号的时候,没有会商。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主任梅世蓉说她不了解情况,要等派去唐山考察的人回来再定。这样又改成7月26 日。
(耿庆国)但是苦苦等了12天,开会时,地震局局长不来,副局长不来,就连主管华北震情的国家地震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荣同志也没有来!只来了15个一般的同志,没有头。对此,我是感到非常遗憾的!
以后,耿庆国在给同事的书信里愤懑地写道:惨绝人寰的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了几十万人的这种浩劫,国家地震局一些贵族老爷式的人物,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张庆洲)国家地震局汪成民7月14日在群防群测交流会上要求作震情发言,国家地震局局长查志远不同意。(主持人)为什么?(张庆洲)不得而知!于是汪成民就利用晚上召开了两个座谈会。青龙县的王春青就是听了这个座谈会,回去传达,才避免了这次地震的危害。
(1976年7月)28日上午,国家地震局召开紧急会商。会上黄相宁谈了他们之前作出的地震预报意见。这一情况引起有关方面注意。晚上10点半钟,正准备回家的黄相宁被人从家门口接走,连夜向国家领导汇报地震预测情况。
(黄相宁专家)当时正好是梅世蓉副主任——分析预报室副主任,主管华北震情的。和刘英勇局长,就是当时地震局局长刘英勇。他们两个人在里面。那个梅世荣汇报到最后,也就是说认为唐山这个地震是个突发性的地震,这种地震呢,它是没有任何前兆的,因此是不可预测的,也不可预防的。这是梅世荣汇报了最后的话的意思。原话。
(主持人)但是你们在此之前明明已经把这个意见回报给分析与宝室了。
(黄相宁)汇报了地震局了。是的。
(主持人)那她怎么能够这么说呢?这是和事实完全不相符的!
(黄相宁)我估计可能是,是不是怕这个责任太大,有些害怕的心理。瞎说的,这是我的猜想啊。她汇报完之后,华就让我来回报。我一看这个情况,年度的预报意见我就没有汇报,我就直接谈了就是我们短临预测意见。就是7月14 日这个。就是放在桌子上,给他们按原文念了一遍吧。他们也没插什么话。完了华就说那个党中央,国务院不责怪你们这个地震界的同志,希望你们继续做好监测预报工作,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这个他们的原话。
(主持人)但是很明显,您所说的话,您所叙述的事实,是和梅世蓉讲的话有冲突的。
(黄相宁)是的。
(主持人)没有人对此引起任何的不满吗?
(黄相宁)没有。国家领导没有在这个上面提什么问题。
(主持人)也没有人提出过要追究地震局的责任吗?
(黄相宁)没有。没有。华国峰就说,他那话的意思就是不追究任何责任。就是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你们那个什么回去以后加紧做好监测工作,监测余震。那么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这华国峰这个话的意思就这个意思。
(主持人)当时在座的还有谁?
(黄相宁)在座的地震局就是我们三个。刘英勇局长,梅世蓉副主任,还有我。那个国家领导呢,就是华国峰,有江青,又季登奎,有吴德。
报道中还披露:(黄相宁)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地震预报水平都大大落后了。唐山大地震后,在八十年代,在泉州开了一次会,就把群测群防的我们叫做三土,就土地电,土应力,土地磁全部否定了。全国各地相继废除了“群防群测,土洋结合”的方针,“三土”预报法在大部分地区荒废了。就是今后在地震系统一律不开展这种方法。(耿庆国)最后证明他们的逻辑,地震是不能预测的。所以唐山地震后,在中国地震界形成这样的局面,说地震不能预测的是科学家,说地震能够预报的是骗子。
(主持人)如果您当时所从事的这种地应力的监测方法,证明是有效的,为什么在今天不被普遍采用了呢?
(黄相宁)这个可能也是由于学术之争造成的吧。这是我的猜想。
(主持人)让地震最终发生,让很多人的生命来作为这种学术之争的代价,您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吗?
(黄相宁)我觉得这是一件犯罪的事。不仅悲哀,而且是犯罪。不仅对中国人民犯罪,而且对世界人民都是犯罪的!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地震中超过24万人的生命在那一瞬间混飞湮灭。近三十年来,人们都认识这只是一场不可抗拒的天灾。然而,2005年一位叫张庆洲的唐山人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唐山警示录》。在书中人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在唐山大地震这场劫难之前,中国的部分地震专家和民间监测点,都曾经上报过地震预报,但都由于没有引起当时有关部门的重视,才使得唐山人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与此同时,就在离唐山不远的青龙县,就因为对临震预报非常重视,采取了避震措施,而使全县无一人因地震而死亡
那么,唐山大地震是否真的存在漏报现象,这其中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记者驱车赶到唐山进行了实地的调查采访。
(主持人曾子墨)回顾唐山大地震,正像张庆洲所说的那样,一个民族如果能够正视自己的弱点,那么这个民族就还有希望。一个人如果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那这个人就还能够进步。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无视自己的弱点或者是过失,那将会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唐山地震经验总结会议第八期简报,《唐山地震漏报在科技方面的原因》)这是一份鲜为人知的简报。时间是1977年1月20日,简报一共只有450份。主要报送的是当时的中央领导。简报中,国家地震局第一次分析了唐山地震漏报的原因。国家地震局认为,一,对异常和地震的关系认识不清,对震情判断有误。二,对临震异常的标志认识不清。三,对京津唐渤张地区地质构造标志认识不清。这三个人事部请看得人不胜唏嘘!造成那么多人伤残和罹难,难道原因就是这样的简单吗?群测点的预报,专家的意见,都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其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而如果震前预报得到重视,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群测群防是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来的预防地震的主要办法。中国在群测群防,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报上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
时间到了1976年7月,唐山地震监测网各个监测点观测到的异常越来越明显。在经过认真地观测分析后,一些监测点相继发出了短期即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1976年7月6日,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做出了强震临震预报。
(张庆洲)7月初地震预报报完了以后,国家地震局就派了两个人来了,把他报的那个人就给否了。就是说……按照你的说法,唐山市7月底8月初不就没有了吗?是吧?当时马希融就讲,我是这个看法。专家讲,在大震发生之前啊,将有很多的小震。当时马希融就提出来,如果先发生大震呢?这专家最终还是对马希融的预报还是一个否定的态度。大概起就还是不可能吧。
虽然国家地震局的专家否定了马希融的临震预报,但此时别的网点的震情预报却越来越多的出现。1976年7月7日,山海关一中的吕兴亚,唐山二中的田金武,王书蔚,李伯奇,唐山乐亭县红卫中学的侯世钧,唐山八中,十中,赵各庄矿,自来水公司,钢铁公司等都以书面形式上报,唐山近期将有五级以上毁灭性的大地震发生!所有这些,都是书面报告,都是有证据的。
(张庆洲)在大地震前五天,有两个地震专家去了(乐亭),同意向上级汇报。侯世钧看他们要走,就说实话了。他说这个大地震啊,这么大的异常,我报的是五级,那是写文字的东西,实际我侧的是这个大震最低6.7级,最高可达7.7级。
大震即将来临,唐山地区民间地震检测点通过各种监测手段,监测的临震异常以及临震预报在不断地向唐山,河北,国家地震局进行着汇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直到地震发生,他们的努力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而唐山地震办的(负责人)杨永寰在最关键的时候,被突然调离了地震办公室。
1976年7月14日,地震发生前14天,国家地震局在唐山二种开会,二中以田金武为首的地震监测小组作了汇报,再次明确提出唐山近期会有7 到8级大震。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前夕,田金武和王书蔚,李伯奇一起绘制了磁偏角,地应力发生了异常变化的曲线图,并且按照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成功的预测出了唐山大地震。根据张庆洲的说法,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特大地震迄今为止最精确的临震预报。然而不幸的是,在唐山大地震当中,田金武并没有能够幸存。据说在他临终前,他躺在废墟上,儿子想合上父亲的双眼,合了几次,都怎么都合不上。田金武的双眼在临终前始终都大大地睁开着,望着灰蒙蒙的天空!
(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地震专家黄相宁),19765年12月向国家地震局的年度报告就提出了唐山1976年有可能发生地震。1976 年7月14 日又向中国地震局书面报告7月20日至8月5日会发生地震。
(中国科技大学地震专家耿庆国)7月1日至5日月测到地震,11日回到北京汇报。北京地震队1976 年7月14日提出请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立即安排时间,听取详细汇报。
(耿庆国)国家地震局回电,听取汇报的时间推迟一周,定为7 月21 日。
(耿庆国)问题是到了7月21号的时候,没有会商。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主任梅世蓉说她不了解情况,要等派去唐山考察的人回来再定。这样又改成7月26 日。
(耿庆国)但是苦苦等了12天,开会时,地震局局长不来,副局长不来,就连主管华北震情的国家地震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荣同志也没有来!只来了15个一般的同志,没有头。对此,我是感到非常遗憾的!
以后,耿庆国在给同事的书信里愤懑地写道:惨绝人寰的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了几十万人的这种浩劫,国家地震局一些贵族老爷式的人物,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张庆洲)国家地震局汪成民7月14日在群防群测交流会上要求作震情发言,国家地震局局长查志远不同意。(主持人)为什么?(张庆洲)不得而知!于是汪成民就利用晚上召开了两个座谈会。青龙县的王春青就是听了这个座谈会,回去传达,才避免了这次地震的危害。
(1976年7月)28日上午,国家地震局召开紧急会商。会上黄相宁谈了他们之前作出的地震预报意见。这一情况引起有关方面注意。晚上10点半钟,正准备回家的黄相宁被人从家门口接走,连夜向国家领导汇报地震预测情况。
(黄相宁专家)当时正好是梅世蓉副主任——分析预报室副主任,主管华北震情的。和刘英勇局长,就是当时地震局局长刘英勇。他们两个人在里面。那个梅世荣汇报到最后,也就是说认为唐山这个地震是个突发性的地震,这种地震呢,它是没有任何前兆的,因此是不可预测的,也不可预防的。这是梅世荣汇报了最后的话的意思。原话。
(主持人)但是你们在此之前明明已经把这个意见回报给分析与宝室了。
(黄相宁)汇报了地震局了。是的。
(主持人)那她怎么能够这么说呢?这是和事实完全不相符的!
(黄相宁)我估计可能是,是不是怕这个责任太大,有些害怕的心理。瞎说的,这是我的猜想啊。她汇报完之后,华就让我来回报。我一看这个情况,年度的预报意见我就没有汇报,我就直接谈了就是我们短临预测意见。就是7月14 日这个。就是放在桌子上,给他们按原文念了一遍吧。他们也没插什么话。完了华就说那个党中央,国务院不责怪你们这个地震界的同志,希望你们继续做好监测预报工作,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这个他们的原话。
(主持人)但是很明显,您所说的话,您所叙述的事实,是和梅世蓉讲的话有冲突的。
(黄相宁)是的。
(主持人)没有人对此引起任何的不满吗?
(黄相宁)没有。国家领导没有在这个上面提什么问题。
(主持人)也没有人提出过要追究地震局的责任吗?
(黄相宁)没有。没有。华国峰就说,他那话的意思就是不追究任何责任。就是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你们那个什么回去以后加紧做好监测工作,监测余震。那么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这华国峰这个话的意思就这个意思。
(主持人)当时在座的还有谁?
(黄相宁)在座的地震局就是我们三个。刘英勇局长,梅世蓉副主任,还有我。那个国家领导呢,就是华国峰,有江青,又季登奎,有吴德。
报道中还披露:(黄相宁)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地震预报水平都大大落后了。唐山大地震后,在八十年代,在泉州开了一次会,就把群测群防的我们叫做三土,就土地电,土应力,土地磁全部否定了。全国各地相继废除了“群防群测,土洋结合”的方针,“三土”预报法在大部分地区荒废了。就是今后在地震系统一律不开展这种方法。(耿庆国)最后证明他们的逻辑,地震是不能预测的。所以唐山地震后,在中国地震界形成这样的局面,说地震不能预测的是科学家,说地震能够预报的是骗子。
(主持人)如果您当时所从事的这种地应力的监测方法,证明是有效的,为什么在今天不被普遍采用了呢?
(黄相宁)这个可能也是由于学术之争造成的吧。这是我的猜想。
(主持人)让地震最终发生,让很多人的生命来作为这种学术之争的代价,您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吗?
(黄相宁)我觉得这是一件犯罪的事。不仅悲哀,而且是犯罪。不仅对中国人民犯罪,而且对世界人民都是犯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