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冲学做豆腐
----我的知青生活系列(续7)
在农村,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八月十五都是过节。现在我知道为什么农村要有这么多的节,原来只有过节才能打牙祭,改善生活。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年过三月三,我们自己做豆腐。那天队长的婆娘跟我们说,要过节啦,你们知识青年自己可以改善改善生活,自己学着做豆腐呀!你们不会,我来教你们。大家正好几个月吃腌菜汤都吃烦了,做豆腐改善生活,好!
我们赶紧用粮食到队里的仓库换来点黄豆,我们换了两升黄豆。用水桶将黄豆洗干净,晚上用清水泡上,第二天就可以使用了。第二天一早,我们大家分了工。我和另一同学一起磨豆子。磨豆子是做豆腐的第一道工序。黄豆经过一晚的浸泡,,每颗都胀大了好几倍。在这山冲里,家家户户都有石磨,石舂。队长婆娘让我们到她家磨豆子。我们一个人推磨,一个人加料,磨碎的豆浆就从石磨的缝隙里流出。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们哼过的民谣即刻在我的头脑里廻响:“磨豆腐,真辛苦,吃肉不如吃豆腐 ……。”豆子经过磨压,变成了乳白色的豆浆。
大约一个小时我们磨出来了一桶豆浆,这是做豆腐的第一道工序。第二道工序是滤浆。我们用一口大锅,将磨出的豆浆烧开,然后用一大木桶盛浆,用十字形木架,一块白色的方形棉布的四角绑在木架的四端,把烧开的豆浆倒入滤布,在房梁上绑一根绳子吊住十字木架中间,我们不停地摇着十字架,豆浆里的豆渣被过滤了出来。再将过滤的豆浆加热后盛入两个木桶。第一道产品是豆浆。我们每人盛了一碗热豆浆,加上糖,感觉到特别的香甜。平常我们在城市喝豆浆,不知是怎么做出来的,由自己双手制作的豆浆,喝起来特别有味。
要点石膏了,这道工序是做豆腐最关键的环节,关系到豆腐制作的成功与否,豆腐的质量。北方做豆腐是点卤水,卤水用量太大是有毒的(当然做豆腐点卤对人体是没有关系的),电影《白毛女》里喜儿他爹杨白劳就是喝卤水自杀的。我们南方做豆腐是用石膏,石膏是一种无毒的矿物质。队长婆娘讲,做普通豆腐可以用熟石膏,如要做油炸豆腐,为了使炸豆腐时少吃油,就要用生石膏。我们做普通豆腐,就用生石膏放到火里面烧一下,透明的石膏烧熟了就变成白色。队长婆娘用秤称了三分石膏,研碎放入大木桶。要兑浆了,这时 ,两小桶豆浆的表面都生成了一层豆皮,队长婆娘告诉我们,这就是做豆笋的原料,晒干就是豆笋,是豆浆里的精华。当桶内豆浆稍凉,表面能伸进去两节手指头不感觉烫时,就可以兑浆了,我们两人每人提一桶豆浆,同时朝大木桶里倒桨,让豆浆与石膏充分调匀,豆浆与石膏发生化学反应了,开始凝固成豆腐。最最有技术含量的就在这时,队长婆娘拿一勺子,内盛少量石膏水,慢慢往豆浆里加,她叫我们注意,豆浆开始变化凝固时就要停止加膏。标准就是放一根筷子在桶中,筷子不倒下来,就成了。不到一会儿,一大桶热喷喷的豆腐脑就制成了。久违了城市的我们,一边吆喝着“喝豆腐脑啊!”一边沉醉在尽情享用着自己劳动成果的欢乐中!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豆腐脑装入木箱,压干水分,翻盖出模,就制成了又白又嫩的豆腐!平时在家几分钱一片的豆腐,要经过多少工序,多少劳动,多少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