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茶陵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99) ---- [原创]在山冲学银针 我的知青生活(续5)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99&id=49689) |
-- 作者:吴大哥 -- 发布时间:2009/9/15 13:40:55 -- [原创]在山冲学银针 我的知青生活(续5) 在山冲学银针 ----我的知青生活(续5) 我从家中带到乡下两本书,一本是《湖南中草药手册》,另一本是《赤脚医生手册》。这两本书很受大家欢迎。在山区,形形色色的植物,草药多的是,我们这些书呆子们喜欢按图索骥,却也有些效果,慢慢地认得了好多植物和中草药。在山冲里,离公社卫生院都有十几里路,我们知识青年有个小病小痛的毛病,都会到《赤脚医生手册》找答案,加上大家多少都自备了一些药,小的病痛都能自己治疗。 老Y是我的好朋友,他身体很棒,但眼睛近视。在学校时他就经常做眼保健操,找医生看医院,试图恢复视力,好像效果都不理想,下乡时,他专门配了一幅隐形眼镜。老Y有着强毅的性格,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当兵。在文革中,他玩过枪,负过伤;复课闹革命时,他学会了太极拳,也学了点武功,赤手空掌,他能一气砍断四、五块砖头;在乡下,他利用一段两尺多直径的大松树做了一幅杠铃,达一百二十多斤,我只有一次举过头顶还差点扭了腰,老Y却连举十几下气都不喘。但要当兵,他眼睛绝对不如我,因为他眼睛近视。为了能当兵,恢复视力,他敢想敢干,敢于向生命禁区挑战!我们相约练习扎银针。他从家中带来银针和医用酒精,我也给母亲写信要家中寄来了大大小小几套银针和耳针,我们开始试着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首先练扎“合谷穴”,这个在食指与拇指之间的穴位能够治疗牙疼和感冒,我原来打针都拍疼,现在给自己扎针,心理上有点胆怯。按书上讲,人的皮肤下是神经层,银针只要穿透了神经层,深扎下去实际并不痛。老Y是先行者,他告诉我怎样按照书上的要求,扎针、进针,捻针和退针,我认真感受着每个穴位扎针的感觉和效果。接着我又试扎“足三里”,按书上讲,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的重要穴位,处于膝关节以下三寸处。"三里"的意思就是理上、理中、理下。胃在肚腹的上部,胃胀、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扎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扎就行了;小腹上的病痛,扎针的同时往下方使劲,叫"理下"。我们不断地从有限的书本上获取知识,又认真地在自己的身上进行实践。有一次,小龙的H同学来我队,那天他牙齿痛得厉害,山冲里缺医少药的,没有办法,他叫我为他扎针试试,首先我还不敢,他鼓励我,反正没药,扎扎看!我从他虎口处用指尖压迫合谷穴位,寻找敏感点,然后下针,捻针,让H感觉到穴位有酸痛麻等反应后,退针出来。第二天H的牙痛竟奇迹般的好转了。 那时电台经常报导针灸在医学界的奇迹。如针刺麻醉,金针拨内障瞎子见光明,针灸治疗聋哑病等等。还有一首歌叫《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更能激起人们对针灸的信任。老Y是一个敢说敢干的人。凭借自己太少的资料,他开始在自己的眼睛附近找敏感点。不知道他从哪儿得知人的眉骨上方有一条窄窄的骨缝,这里面是一个穴位,能够有效的刺激眼神经,但在自己的眼睛附近下手是不容易的。他找我协商,求我帮他把针扎进去,后面的进针和捻针他自己完成。我听后连连摇手,坚决反对。我反对这种没有根据的、盲目的尝试,我反对冒这么大的风险,弄不好将伤及他感触光明的眼睛。然而老Y是倔强的。你不帮他,他自己对着一面小圆镜子干。三寸长的银针竟然全部扎进了他眉骨上方的穴位。这真是“小小银针手中拿,无声世界春雷炸”! 后来,又流行耳针治疗,就像现在洗脚行鼓吹脚窝里包涵着人体里的各种器官,刺激它可以治病一样。当时也说人的耳廓里存在有益人体各部位的穴位,用针去刺激穴位能治疗各种疾病。我那时又帮老Y寻找刺激点,装上了耳针。用尽了方法,然而,老Y的眼睛近视并没有什么好转,当兵的信息也是渺无音讯,更谈不上体检。只是在不能出工的时候,偶尔还有几个队里的社员到我们的知青楼上来请老Y扎针……。 |
-- 作者:日落部族 -- 发布时间:2009/9/15 14:02:35 -- 针灸止痛我信,针灸近视眼纯属无稽之谈。 |
-- 作者:灵灵仙子 -- 发布时间:2009/9/15 16:50:24 -- 一本是《湖南中草药手册》,另一本是《赤脚医生手册》。 这两本书我有,后来《湖南中草药手册》被偷走了,剩下一本广东的。我的一位好朋友招工上来了,送我一套银针和书,后来我自己又买了针灸书。我对着书在自己的手脚上扎。那年月缺医少药,什么都得自己来。我还自己给自己打针,解了许多燃眉之急。 |
-- 作者:格之明 -- 发布时间:2009/9/15 19:56:53 -- 我们不断地从有限的书本上获取知识,又认真地在自己的身上进行实践。 吴大哥真执着。 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的“赤脚医生”精神! |
-- 作者:吉辰 -- 发布时间:2009/9/15 20:56:37 -- 吴大哥真的好学,我那时姨妈给我从上海寄来银针和书籍学习,我都基本没有用过,怪不得吴大哥后来比我们都大有出息,现在还抽出时间系统回忆过去的生活,确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
-- 作者:吴大哥 -- 发布时间:2009/9/16 23:37:31 -- 以下是引用吉辰在2009-9-15 20:56:37的发言: 吴大哥真的好学,我那时姨妈给我从上海寄来银针和书籍学习,我都基本没有用过,怪不得吴大哥后来比我们都大有出息,现在还抽出时间系统回忆过去的生活,确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吉版主过奖!我只是把过去的经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为茶陵家园浇水! |
-- 作者:吴大哥 -- 发布时间:2009/9/16 23:38:59 -- 以下是引用灵灵仙子在2009-9-15 16:50:24的发言: 一本是《湖南中草药手册》,另一本是《赤脚医生手册》。 这两本书我有,后来《湖南中草药手册》被偷走了,剩下一本广东的。我的一位好朋友招工上来了,送我一套银针和书,后来我自己又买了针灸书。我对着书在自己的手脚上扎。那年月缺医少药,什么都得自己来。我还自己给自己打针,解了许多燃眉之急。 仙子版主应该是具有较高的水平了!不简单! |
-- 作者:吴大哥 -- 发布时间:2009/9/16 23:41:15 -- 以下是引用格之明在2009-9-15 19:56:53的发言: 我们不断地从有限的书本上获取知识,又认真地在自己的身上进行实践。 吴大哥真执着。 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的“赤脚医生”精神! 格版主过奖了!谈不上什么精神,当时是没事做,不符合科学依据的实践! |
-- 作者:何来 -- 发布时间:2009/9/17 9:36:10 -- 吴大哥现在还能扎针么?人的晚年生活能懂得一些医疗知识的话,可是大有好处的。吴大哥富有钻研精神,将来退休了,可以把这些重新拾捣起来,还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发挥余热呢。大家说是不是?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9/9/17 9:56:53 -- 在这里又看了一遍这篇文章 吴先生在农村学到的本领有不有个统计? 那时候的科普书很实在 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