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茶陵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99) ---- [原创]山冲建起“知青楼” 我的知青生活(续4)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99&id=49617) |
-- 作者:吴大哥 -- 发布时间:2009/9/13 23:09:27 -- [原创]山冲建起“知青楼” 我的知青生活(续4) 山冲建起“知青楼” -------- 我的知青生活(续4) 按照国家的规定,知识青年的安家费里有一部分是建房费。队里决定给知识青年建房,准备建一栋两层楼的知青房。。 建房首先就需要砖。用火砖是非常奢侈的事,在这里只有过去的大地主家,或是祠堂里才用得上火砖。因此,知识青年的房子决定用土砖。 土砖全部由我们知识青年自己动手做。队里划出一块旱地,要我们用此处的泥来做土砖。我们先把泥土挖松,从井里挑水和泥,和泥除了用耙篱翻外,还要靠人踩,因为山区的泥土含砂太多,踩泥经常把脚划伤。 有时我们只得牵来牛帮我们踩泥。泥和熟了以后,就用一木制的框作为模子放砖。一栋房子要上万口砖,碰到下雨天,才放的砖就全泡汤,又得重新来。 就这样我们男同学连续干了近一个月,将一万多块土砖放完,干透,码齐。 接下来是“倒树”。“倒树”就是上山砍树,伐木。 这次队里以知青建房为名,从林业部门批了几百棵树的指标。春插后,我们跟随队里的几个老把式上山倒树。我跟着福珠叔。我们磨快了开山斧,选择了几棵大杉树。 福珠叔告诉我,砍树要先看好地形,先要从树木倒的方向尽量接近根部下斧,砍到一定程度再从倒树的反方向下斧,下斧处略高一点,这样,大树砍断后会自然地朝预定方向倒去。 他还告诉我,用斧头砍掉的树,马上就会从树根旁再发新枝,而用锯则不行,他对伐木场用油锯伐木颇有微词。他指了一些新发的树枝给我看,消除了我们脑袋里伐木不用锯的疑问。 他还告诉我,一棵大树长成材要几十年,有的上百年,树的年岁长了会成精,所以砍大树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然会伤人,他又叮嘱我们放心,即使受了伤,他会“封血”。他还告诉我,大树砍断之后如不自然倒下,可用斧头背在树上重重敲两下,大声吆喝一声,这树必然倒下。 有的人不懂规矩,常常被树所伤。他示范着倒下一棵树,接着让我也砍倒一棵。山谷里震撼着不断的吆喝声,只见“啊---呵----!哗,啦啦…..!” 在我们激情的号子和大树掀起的排山倒海式的呼啸声里,参天大树一棵棵地倒下了,顿时我们砍倒了一大片杉树。 树倒下之后,还要砍去枝桠,剥去树皮。春夏季的树因为树干含水分多,最好剥皮,我们一圈一圈把树皮剥下来,摊平摆好压上重物,待干燥后用于盖房顶。倒下的树让它自然风干,待秋后再截断运回。 要建房子了! 我们的房子计划建成两层楼,上下各五间,共十间,其中一套做厨房,有八间可住人同时还带有阳台。 队长发喜既能干木匠,又能砌房子,是我们建房的“总工程师”。我们知青都是他的助手,和泥,担砖,递砖,安门窗,装檩子,上垛子,房子很快地建成了。 我们从食堂搬进了新房,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窝”。 而这“窝”是出于我们自己的双手! 在这广阔的天地里,我们有点自豪,我感觉我们什么农活都能干,我们的手什么奇迹都能创造。 中国传统的讲究就是安居乐业,我们终于能在自己的住所里憧憬未来。 我们有时候又显得特别地压抑和深沉,面对片片梯田,面对如浪的稻菽,面对茫茫林海,山冲的知青楼里可以经常听到我们男中音的吼声: 看人间,哪一块土地不是我们开? 哪一片山林不是我们栽? 哪一间房屋不是我们盖? 哪一处庄稼不是我们血汗灌溉?......” |
-- 作者:吉辰 -- 发布时间:2009/9/14 8:35:29 -- 呵呵,又见老把式! |
-- 作者:青年农民 -- 发布时间:2009/9/14 15:56:01 -- 可惜后来坍塌了。 |
-- 作者:日落部族 -- 发布时间:2009/9/14 17:22:38 -- 还是楼主下放的生产队好!咱那个下放的生产队基本上峦吞我们知青安家费里的建房费,我们知青四人(男)先是安排住灰屋,放粪灰合成的肥料地方,后又住原地主老宅厅屋通道,花两个工用篾织泥糊作个干,通风通气特好,外面大雨屋内毛雨,瓦上白霜棉被上小霜,只好常年四季挂幅破蚊帐,社员戏谑是庙里的神帐 |
-- 作者:格之明 -- 发布时间:2009/9/14 19:20:44 -- 在这广阔的天地里,我们有点自豪,我感觉我们什么农活都能干,我们的手什么奇迹都能创造,中国传统的讲究就是安居乐业,我们终于能在自己的住所里憧憬未来。 做砖、倒树、建房,你们真能干,真能吃苦哟。青年农民参入了吗?他可也是一把好手啊。 |
-- 作者:格之明 -- 发布时间:2009/9/14 20:06:20 -- 俗话说:人怕担塘泥,牛怕踩砖泥。可见做砖、建房的辛苦了。 |
-- 作者:老何 -- 发布时间:2009/9/14 20:25:09 -- 吴大哥的文章,我看了好几篇了。 生动、朴实、亲切、有趣,多方位地反映了当年知青生活。 |
-- 作者:灵灵仙子 -- 发布时间:2009/9/14 22:59:13 -- 我们的建房费也被生产队吞了。一直到我11年后离开都没有自己的房子。 担塘泥是我们的家常便饭,每天都要挑1000多斤到两三里路的山上去。唉!…… |
-- 作者:吴大哥 -- 发布时间:2009/9/15 13:25:42 -- 以下是引用日落部族在2009-9-14 17:22:38的发言: 还是楼主下放的生产队好!咱那个下放的生产队基本上峦吞我们知青安家费里的建房费,我们知青四人(男)先是安排住灰屋,放粪灰合成的肥料地方,后又住原地主老宅厅屋通道,花两个工用篾织泥糊作个干,通风通气特好,外面大雨屋内毛雨,瓦上白霜棉被上小霜,只好常年四季挂幅破蚊帐,社员戏谑是庙里的神帐 欢迎日落部族版主的参入!谢谢!当年我们也睡了大半年的地铺,但比起你们又好多了!我们是山区,材料较多!农民也淳朴! |
-- 作者:吴大哥 -- 发布时间:2009/9/15 13:26:26 -- 以下是引用吉辰在2009-9-14 8:35:29的发言: 呵呵,又见老把式! 谢谢吉版主,又见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