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茶陵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99) ---- [原创]40年前在农村的生活花絮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99&id=27246) |
-- 作者:青年农民 -- 发布时间:2009/1/8 22:55:59 -- [原创]40年前在农村的生活花絮 第二故乡行重回生产队 40年前上山下乡的花絮:
随便——我们下农村不久我们和生产队的男女社员一起出集体工,就是干农活,男女老少很多人,这个大家都知道几个小时以后很多人一般都要小便一下。山区农村干活的地方没卫生间人烟稀少一些年轻的女子小便就很随便了。我们经常在劳动的时候看到一些白花花屁股在草丛中若隐若现。在那里基本上只要不是面对面都是可以随便的。
桐油——我们下农村的时候都只有16,17岁。18个人住在一起都是轮流做炊事员那天我做炊事员。晚餐没油了生产队保管员‘腊蟆’在生产队仓库里面提了一桶油过来。因为我们经常吃‘红锅子’菜,看到满满的一桶油内心有一种冲动感。炒菜的时候随手一倒,把白菜炒油光闪亮,收工回来的同学个个吃得争先恐后。晚上7,8点几个同学‘打手电’担了一些稻谷去大队的小作坊‘打米’。晚上9点左右家里的同学和外面‘打米’的同学突然个个不舒服。统一的症状呕吐。原来是‘腊蟆’送给我们炒菜的油是桐油。我这个炊事员也没哪个识别能力,同学们大概也是饥不择食,王俊科没事他那天没吃晚餐。
野猪——茶陵八团是典型的山区和湘赣的井冈山是一脉相承。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很多一般常见的有野猪,麂子。我们生产队的队长‘发喜’当年30左右是个猎人。很会打野猪每年都要吃几次他打的野猪肉。打野猪很多时候是几个人围猎,哪个先看到和先开枪击正野猪的人分配野猪肉的的时候都有优先权。大概是71年的冬天‘发喜’一个人去打野猪。因为和野猪太贴近了。已经受伤的野猪亡命之前扑向‘发喜’,一下咬下了‘发喜’的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害得‘发喜’治伤休息了几个月。后来伤残的‘发喜’还是一样的当队长。96年我们重回第二故乡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麂子——麂子的一种比较小的鹿科动物,一般只有20多斤左右当地的猎人是用一种陷阱式的夹子捕捉麂子。那一年大雪封山天气在0下10度左右。我们几个同学没事去另外的小龙生产队玩。我们28个同学18个在三佳冲,10个在小龙。小龙的韩斌带我们去他们住的地方。打开门以后看见一只小动物在堂屋惊恐万状的蹿来蹿去。“哈哈,麂子!”韩斌说。于是马上把大门关了。几个人围着麂子一顿乱打。扫把,扁担都用上了。可怜那只在山上天寒地冻,没吃的躲在我们堂屋的麂子。下午就成了我们的盘中餐。那是第一次吃新鲜的麂子肉。 |
-- 作者:青年农民 -- 发布时间:2009/1/8 23:05:45 -- 当年的照片。
|
-- 作者:灵灵仙子 -- 发布时间:2009/1/9 12:39:39 -- 第二故乡行重回生产队 请问这是什么时候第二故乡行的?这是你们当年生活的房前吗?好像还没有什么变? |
-- 作者:灵灵仙子 -- 发布时间:2009/1/9 12:50:01 -- 我也吃过野猪和麂子肉,还有野牛肉。我们下乡的时候老虎已经很少了,所以没有吃到老虎肉。听说八十年代茶陵还打死过老虎。 我们在山上做事时,队里就派两个人去捉冬毛老鼠,每次都是捉的两只,每只有7、8斤重。我们又开了一回难得的荤。 |
-- 作者:青年农民 -- 发布时间:2009/1/9 22:16:11 -- 96年回去的12年了,去了21个人。 |
-- 作者:青年农民 -- 发布时间:2009/1/9 22:24:04 -- 重新传一个清楚一点的。 红薯——茶陵山区当时都是一季稻亩产我们那个生产队平均360斤左右交了公粮吃饭就没多少大米了。红薯在那里基本上占口粮1/3左右,一年365天大概300天每天都吃一餐红薯。那一年青黄不接我们没稻谷了,其他村民也是相当困难自顾不遐,我们知识青年只好完全用红薯充饥。一日三餐顿顿不离红薯。蒸,炒,煎,煮,炸;丝,坨,片,粉,汤。想得到的烹饪方法都用了,一直吃了半个月红薯,没粘一粒米,个个吃的眼睛发绿,牙齿发黑。自那以后我30年几不吃红薯了。
洗澡——我们湘潭市县,不管城市和农村夏天男的洗澡一般都在室内或者在偏避的旮旯里。可是茶陵县八团山区夏天男的洗澡从来不回避男女老少。一般都是摆个木盆放在大门口,脱的光溜溜的一丝不挂就洗澡。同时洗澡的人还经常和别的男女谈笑风生,这样洗澡的情况我们男女同学从来没看见过根本不适应。我们一些男同学有时候为了逗女同学,就会在收工的回来大家洗澡时候。突然大声的在外面喊女同学的名字,女同学以为上面急事找她,从屋里跑出来。看到女同学出来了,这时候男同学就‘哈哈大笑’没事一样的走开。女同学红着脸,尴尬的又回屋里去了。不过这样的玩笑,几次以后就习以为常,无所谓了。
|
-- 作者:灵灵仙子 -- 发布时间:2009/1/10 11:42:57 -- 96年回去的12年了,去了21个人。 看来又有十几年没有回去了,那里的变化这几年肯定很大。 期望你们再一次重返第二故土带来的好消息! |
-- 作者:青年农民 -- 发布时间:2009/1/10 11:43:00 -- 春笋——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生产队森林茂密楠竹有几大片,现在估计有几千亩,每当春天到来,茂林修竹‘不是桂林,胜似桂林’。所以春笋是当地社员那个时候的主要食物,吃新鲜的还要晒很多冬天吃。平时我们没有认认真真的挖过春笋,那一年的那一天我和wdqsj一起想去挖一次春笋。准备了锄头,箩筐,扁担。翻山越岭走了几里路。到了一片竹林。那里春笋高高矮矮到处都是,我和wdqsj大约两三个小时挖了上百个子笋。摆的满山都是。碗口大的楠竹每个春笋大的两尺左右,小的也是一尺左右,估计拿回去有几百斤。我们只好在山上给春笋‘脱衣’,脱了外衣,脱内衣,一尺长的春笋的脱得只有一个拳头大小了。春笋衣剥的象个小山包。两个人还是满满的装了四箩筐。到天黑才跌跌撞撞的回家。社员看到我们把春笋剥成这样个个都笑我们。笋衣是最好吃的啦。当然是指春笋的‘内衣’。四箩筐春笋‘坨坨’,一下吃不了那么多。回来晒也没晒好。后来基本上都丢了。此乃是:春笋个个如花似玉,懵懂少年上去‘剥衣’,辛苦劳动收获很少,回忆当时真是好笑。
|
-- 作者:灵灵仙子 -- 发布时间:2009/1/10 11:49:40 -- 红薯我们还是不常吃,但也有断粮时,是因为上交任务太重,第二年的青黄不接时返销粮还没有到,锅里没有米了。 我们下放到地方男村民也是搬一个木盆在外面洗澡,只不过是在背僻的地方。 |
-- 作者:灵灵仙子 -- 发布时间:2009/1/10 11:58:11 -- 我们那里附近山中只有小竹笋,那里面很难进人,而且不时看到那毛骨耸然的虫子,也就很少去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