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零陵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93)
----  [灌水]中国生活记忆之60年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93&id=56863)

--  作者:晴天蓝蓝
--  发布时间:2009/12/9 14:04:15

--  [灌水]中国生活记忆之60年

中国生活记忆之60年代

         60年代是英雄人物辈出的年代,他们作为榜样的力量,一言一行都被灌输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60年代,中国人民经历了生活的苦难——饥饿,生活必需品的极度匮乏,“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家里小孩多,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我是老四了,穿的是破烂。

        旧翻新,大改小,前改后,长袖破了改短袖,裤脚短了再加长,退色的棉袄里翻外。每人全年布票45寸。

    (二)全民穿军用服装时代

       整个60年代,大体是军用服装在领导时尚的潮流,当年一度流行的顺口溜中,有一句为“狂不狂,看米黄”,指的也是军装。

        当“文化大革命”战鼓擂响的时候,一身绿军装加褐色皮腰带,显得格外神气。这种人人穿军装时代,随着“四人帮”垮台及改革开放的到来才逐渐淡化。

    (三)时代英雄——焦裕禄,雷锋,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些英雄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革命觉悟,艰苦朴素,集体主义,当然,还有爱学《毛泽东选集》。

   (四)革命的生活色彩

        60年代的爱情和婚姻,还被赋予了许多革命色彩。1964919上海《青年报》,报道了上海青年叶佩君的婚礼,是在宿舍俱乐部举行的,屋子正中挂着毛主席像。婚礼开始,新婚夫妇先恭恭敬敬向毛主席像鞠躬行礼,最后在新郎新娘合唱《社会主义好》的歌声中结束。

        到了“文化大革命”,婚姻中男欢女爱的感情成分完全被阶级斗争所淹没。“亲不亲,线上分”——阶级不合,观点,路线有异,夫妻便会反目,便会互相斗争,互相揭发,一个小家庭,也要严格地划清界限。

        “文化大革命,有一个时期无论办什么事,都要念一句语录。有一位老太太去买菜,售货员说:“为人民服务”,你买什么?”   老太太说:“愚公移山”,我买萝卜“。说着她就在大筐里挑起了萝卜,售货员见她挑来挑去,很不耐烦地说:“要斗私批修”!老太太头也不抬头,继续挑着,口里念叨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五)早请示,晚汇报

        比如开饭时,孩子们饿狼般围拢来,家长内心酸楚,但嘴上还得说:“现在学一段毛主席语录”。孩子们咽下口水,齐声念道:“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节约粮食问题,一定要抓紧,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并加以红薯,土豆,杂粮……,要节约闹革命”。

        跳忠字舞也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你讲,”舞者双手按着自己的胸部。到处都是跳忠字舞的。

    (六)学工,学农,学军

        毛主席一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大学停办。知青总人数为: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一起。




--  作者:马畔闲人
--  发布时间:2009/12/9 17:39:03

--  
  60年代因其动荡且是我们的年轻时代,许多记忆不得不深刻……
--  作者:淡淡秋月
--  发布时间:2009/12/9 18:02:22

--  

   蓝蓝的这个帖子所描叙的情景我们这一代人太熟悉了!有些现在看起来觉的挺幽默的,例如:文化大革命,有一个时期无论办什么事,都要念一句语录。有一位老太太去买菜,售货员说:“为人民服务”,你买什么?”   老太太说:“愚公移山”,我买萝卜“。说着她就在大筐里挑起了萝卜,售货员见她挑来挑去,很不耐烦地说:“要斗私批修”!老太太头也不抬头,继续挑着,口里念叨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哈哈!又例如:比如开饭时,孩子们饿狼般围拢来,家长内心酸楚,但嘴上还得说:“现在学一段毛主席语录”。孩子们咽下口水,齐声念道:“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节约粮食问题,一定要抓紧,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并加以红薯,土豆,杂粮……,要节约闹革命”。  我记得我们家吃饭时,妈妈总给我们分菜,还要一再嘱咐:小口吃菜,大口吃饭,紧嚼紧嚼,越嚼越香!

   在那种困难时期,毛主席语录一念,是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呢!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12/9 23:25:37

--  

    “节约粮食问题,一定要抓紧,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并加以红薯,土豆,杂粮……,要节约闹革命”。

     那时是作田的没饭吃,而且越是壮劳力单身公越没饭吃——因为队里吃大锅饭,分谷要按人口比例,工分只是一部分条件。


--  作者:七星相伴
--  发布时间:2009/12/10 9:37:45

--  
蓝蓝这帖子记忆力真好,那时我们这代同龄人多了一个单纯、狂热,现在与我们那时同龄人显得比我们老练成熟,再过许多年,你的记忆之60年也许会有人说:“那个年代真的有那种事吗?”
--  作者:浪花一朵
--  发布时间:2009/12/10 12:46:30

--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  作者:晴天蓝蓝
--  发布时间:2009/12/10 13:42:40

--  
    是呀,再过多少年,年轻人来读这段历史会认为这一代人疯了吗?生活不在正常轨道上?
--  作者:晴天蓝蓝
--  发布时间:2009/12/10 13:51:09

--  

    现在,生活过来的人都清楚,那时的情况就是这样,现在说给年轻人听,他们听到哈哈大笑,并不太相信.尤其说到干什么都得念一句"语录"才能开始.但那时就是这样.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滑稽!


--  作者:浪花一朵
--  发布时间:2009/12/11 10:44:28

--  
早请示,晚汇报
--  作者:晴天蓝蓝
--  发布时间:2009/12/11 11:48:43

--  
    对现在的年轻人讲,他们以为我们这代人在编故事.那等我们都过世了,再看这段历史的年轻人会怎么认为?荒唐,加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