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零陵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93) ---- [原创]逼,种田了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93&id=49960) |
-- 作者:七星相伴 -- 发布时间:2009/9/18 17:50:16 -- [原创]逼,种田了 我曾经发表过《一顿安家饭》、《一次在电影院里听报告》两篇文章,讲述了在我那非常年代上山下乡过程,在纪念我上山下乡44周年之际,使我想起我怎样从一个初中毕业生,到上山下乡种田之中还有一段插曲,那段插曲差点使我成为共和国这二千七百万知青一员失之交臂,这是一段《逼,种田了》的插曲 。 我的童年的家庭是个人见人羡慕的家庭 ,父亲当时是我们这儿名气最高的学府--湖南省省立第七师范学校的教师,母亲是县城里的小学教师,一家子有两人拿工资,在那个年代是为数不多的,当那时大多数人家为用钱,捉襟见肘的时候,我家里还有存款。并且两个学校都有安身的房子。 但好景不常,正当父亲由于工作突出,成绩显著,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出席了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查该校史至今没有一人获此殊荣),准备发展成为中共党员之时,尽管那时科技不发达,在政审调查时,但在搞这个事的效率还是蛮高的,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什么时候当上了国民党某处的一个组织部长,接着被清除教师队伍,离开了他心爱的讲台,回原籍劳动改造去了,师范那座安身的房子随之也没有了,不久母亲也受殊连,被调离县城小学,到一个当时零陵县偏远,又是最苦的地方任教,最后一座在县城里的房子,象日本鬼子的据点又被拔掉了。 当时,我们弟兄正在县城上中学,家里的情况一下从天堂掉进了地狱,母亲微薄的工资,使我们弟兄在放寒暑假时,人家的孩子回家享受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而我们却选择了留校,因为留校学校要人捁劳动,其报酬是三餐饭不要钱,因我们的粮食关系都在学校,留校吃饭成为我们当时唯一生财之道,我那时人没有扁担高,人不象现在这样想方设法减肥,挑50斤米都很困难,而随时听到总务老师的使唤,尽管如此,一想到这是对我这个无家可归的人最好的归宿,多少得到一点安慰。 当初中最后一个学期,学校的宣传栏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社会主义新式农民”的舆论取代了,我也预兆着象我这样的情况,是不能象那些家庭情况好的得到继续升学的机会 ,逃不掉下乡的命运,尽管年龄没到,身子骨又瘦小,完全可以不下乡种田,但毕业后何去何从从为大问题,跟父亲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跟母亲将户口迁移到她那里无疑是饮鸩止渴;种田吧,此去何时是归期?但总不能把我这个人放在木箱里藏起来,更何况要吃、喝、拉、撒、睡。 母亲愁眉苦脸,痛苦万分,思前想后,想到了投亲,这似乎象落水中的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当时的“亲”可投之处是在黑龙江鸡西矿务局的舅舅,他那时是工程师,对当地的煤矿有着特殊的贡献,上下级人事关系处理得好,交际又广,当时没有成家,那时的来往信件是8 分钱的邮票,开始他还是不愿意帮忙的,经过我们母子软泡硬磨,答应找领导通过正规渠道解决我这个问题,寻找机会再招工,一个砂成为知道舅舅一松口,抓到这根救命稻草一下就成为了我眼中的救生圈。 在我意料之中没被录取,我和母亲正象电影《地雷战》的一句日本鬼子说的台词:“悄悄地进庄,打枪的不要”,一方面向当时的学校教导主任要求下乡,起麻痹作用,教导主任是我父亲的学生,他说我还没有到下乡的年龄,可以不下乡,要我们仔细考虑,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能够说这样的话可见他对我家的心是多么好,但我还是说要下乡,因为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是一个“逼”字,当时在他那儿不好这样说;另一方面找到当时母亲小学任教的学校,说我已报名下乡,我 在这儿暂住一个时期,实际上是等信,因为母亲那个农村邮递员三、五天才光临一次,那时一切都按步就班地进行着,脑子里缺乏 一根筋,如果当时在舅舅那儿住一个时期,或者信件搞一个存局候领,或者通过电话、电报联系,我却是另外一种命运,这是后话。 随着下乡种地的日子一天天的临近,每天都跑到办公室等信,生怕学校教师截留,的来往信件误我大事,但每天都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使我想起了《水浒传》的林冲,一个“逼”字把他逼上了梁山,难道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非得要把我逼上“种田”了,看来我的命运与逼,种田了,我与母亲设计的假戏就要真唱了。 命运往往就是会开玩笑,当9月17日,当我带上下乡光荣的大红花时,汽车行驶在湘桂公路的柏油公路上时,我沉浸在战国时燕国太子丹送荆轲刺秦王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心情时,一封黑龙江鸡西矿务局的挂号信寄到了我暂住的小学校,被它的命运被“查无此人”信退原处,那是一封改变我命运的救生圈,一个不成为知青就这样失之交臂 。 这段逼,种田了,使我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插曲。
|
-- 作者:七星相伴 -- 发布时间:2009/9/18 18:11:48 -- 在上山下乡44周年纪念日之际,这个日子合起来是个中国人认为是吉祥的”8“字,我觉得皓眉溪叟的美文《走,下乡去!》总缺少一个姊妹篇,今特写一篇该文的姊妹篇,连话题都考虑与该文成对联形式发表,为《逼,种田了》,诺问横批:那就“缘是天定”。 |
-- 作者:皓眉溪叟 -- 发布时间:2009/9/18 21:42:26 -- 在下乡四十四周年纪念日,连续读了愚溪涓涓和七星的文章,不禁感慨万千。 人的思想有时真的很奇怪,在乡下时总有度日如年的感觉,现在却觉得日子过得太快了——咦,四十四年就过去了? 借用愚溪涓涓昨天帖上那句祝福: 祝知青朋友们晚年幸福! 愿早逝的朋友天堂快乐 ! |
-- 作者:晴天蓝蓝 -- 发布时间:2009/9/18 21:51:07 -- 那时下放的人那么多,成分不好的家庭能逃过不下放的命运吗。不过读了七星相伴的这篇,也许你舅舅的信来的及时的话你的命运可能会改写了。只可惜了。其实你不下放,到你舅舅那里去当一位煤矿工人的话,可能只是工人而已,劳动强度会很大。命运真是会捉弄人。 |
-- 作者:七星相伴 -- 发布时间:2009/9/19 7:06:00 -- 蓝蓝靓妹:感谢你的跟帖,从你热情的跟帖,你对我的性格还不了解,本文主要突出一个“逼”字,该文围绕这个“逼”字作文章,有关这篇文章的题外话讲一点,如果当时实现了去东北,也还是年龄没到,也是等侍机会,一年后以后找其它的单位,如果实在不行,那只有下井了,当然我是不会被命运安排的,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冲出井下工作的,事实已证明了这点,我是怎样从我所在的单位最差的工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来的,凭自己的本事以后闯北海,到南京,合肥、北京廊坊,沧州,外面简直是大海,我在大海里并没有淹死,还是拼搏游过来了,现在我主要精力放写下乡那段回忆,那段难忘的记忆不写出来,确实对不起自己,对不起那些看不到现在这样的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式,已逝去了知青,提醒那些已奔小康逐渐淡忘那段我们共同走过那岁月,让大家都知道,共和国曾经犯了正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讲的“三个不满意”的那种错误。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9/19 17:38:26 -- 虽然不敢苟同某种“无悔”论调,而当年“不自愿”才是不少知青的真实心态;但那段经历,是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了解了农村的落后,农民的贫穷,社会给我们上了难忘的一课。七星兄如侥幸到了鸡西煤矿,哪里说得出“白板田”、“扯秧”的滋味? 顺说一句,2000经牡丹江去海参崴,返程在牡丹江火车站候车去沈阳,一带小孩妇女问我与妻子,你们是否也去鸡西?好像鸡西距牡丹江火车只3个多小时。 |
-- 作者:愚溪涓涓 -- 发布时间:2009/9/19 18:38:21 -- 七星君的美文让我想起那些被鼓动,被逼迫的日子。多少酸楚,多少无奈。我们还很幼稚弱小,却勇敢地去奋斗。现在的孩子们多么幸福,二十出头了,父母送来上大学。一听说学生公寓没有洗衣机,立刻叫起来;“我会死的!”这是记者在广州中山大学见到的形景。试想如果遭遇我们那样形况,她们得死多少回了。 [ |
-- 作者:晴天蓝蓝 -- 发布时间:2009/9/20 11:51:24 -- 现在的年青人太幸福了。但他们却不知道什么叫幸福,悲哀了!只要有点事,就喊着委屈呀,要自杀了。到大学里,学生公寓里没有空调,就说“这怎么睡呀,我身体里的所有细胞都需要空调”。父母也助长子女这样的观点。现在已经有了教师管理学生的法律。老师批评学生得有法律来规范,老师管学生以前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现在却不行了,因为老师也不敢随便批评学生,万一学生想不开自杀了,老师怎么承担得了呀。有些事情变的不可理喻了,看来还是得受点苦好。没有受过苦的人,生在福中不知福。这几天看的都市一时间的“寻情记”一些一生中一帆风顺的人也多生出一些人为的悲剧来。不可理喻。 |
-- 作者:灵玉 -- 发布时间:2009/9/20 15:09:03 -- 哈哈~~~七星相伴兄,你如果去了你黑龙江鸡西矿务局的舅舅那里工作,你就没有被逼种田的知青经历,也就没有写一顿安家饭,一架水车惹的祸,打扑克,一次流产的造林.......的知青生活,这些知青生活也是你的一笔精神财富,你说是吗? |
-- 作者:七星相伴 -- 发布时间:2009/9/20 15:14:22 -- 这些知青生活也是你的一笔精神财富,你说是吗?灵玉妹说得真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