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淮羽专栏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86)
----  [原创]旅伴白描--丙 公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6&id=7934)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8/3/26 11:07:33

--  [原创]旅伴白描--丙 公
原创]丙 公 ---旅伴白描

             丙   公

              ---旅伴白描
  
          解放初,丙公做木匠,手脚麻利,舍得下力,就是毛糙。别人是慢工出细活,他是快工出粗活。建互助组那年,他跟师傅合伙做事,师傅怪他不细致,顺手在他头上狠狠打了一凿把,他把手中斧子一丢,扭头就走,还摔下一句话:“再不做木匠了,老子当官去”。第二天他就带头建互助组,带头上了扫盲夜校,不到半个月就入了党,真的在地方上当了官。到我们去插队落户时,丙公已经是大队党支部书记,还是县委委员和不脱产的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是全县最大的“泥腿子官”。

   丙公当时四十出头,中等个子,酱红色的脸上刻着又密又深的皱纹。额头很宽,发际很上,嘴特别阔,下嘴唇向外翻。有的人说他“男子口宽吃四方”,是当官的相。有的人说他是皮撮口,不聚财。其实,丙公心里根本没想过发财,就是不聚财也不遗憾,他真正遗憾的是识字太少。他有次在县里三级干部大会上发言,错把“农业增长5%”念成了“增长5010”,闹了大笑话。

   丙公要么是青布裤褂、扎头巾、打赤脚;要么是晒得发白的黄军装、戴军帽、穿军鞋。军装是县武装部送的,没有帽徽领章。军装只有开会、游行那些庄严场合才穿。但不管穿哪套行头,有个印有“为人民服务”的黄挎包都总是背着,里面装着红宝书和县里发的通讯。那个挎包是谁都不能碰的,丙公说里面有党的机密。他到县里开会,从不坐船,常常是天不亮起床,跑四五十里路到县城赶会,会一散又跑路赶回大队。以前做木匠还抽点旱烟喝点谷酒,后来全戒了。他说:干革命不能贪图享受。

   丙公对地富反坏右分子绝不正看一眼,对他们的家庭成员绝不搭话,见着贫下中农则都要张嘴笑笑。每到过年,丙公都要把全大队十几号五类分子叫到自家堂屋里训话,训完就命令他们下田翻粪凼,搞劳动改造,落雪结冰也不准不去。有一年训话时,丙公习惯性地喊了声“同志们”,当发现眼前十几双混浊的眼框内一齐流露出惊讶时,丙公马上意识到了称呼错误,便立即纠正说:“呸!谁跟你们这批牛鬼蛇神是同志!”惹得在一旁看热闹的小孩都忍不住笑了。还有一年训话刚开始,丙公的满儿子就急匆匆地跑来喊他去大队部接电话,说是县里打来的。丙公立马朝一里多路外的大队部跑。丙公刚出门,他母亲、老婆和女儿就从厨房端出甜酒冲鸡蛋往受训对象的手里送,他父亲还说:“他说他的,你们莫往心里去,他也是上面压的,都是乡里乡亲,莫怪他!”结果丙公并没接到电话。当知道是家里人设的局后,丙公第一次在父母面前发了一通火,还开了个家庭会,提醒全家人划清阶级界线,要时刻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
   丙公常说,党员要彻底革命,所以谁不破四旧,谁不斗私批修,他都要斗到底。有年春节,一帮青年用稻草扎条草龙,敲着锣鼓挨家挨户玩,丙公闻讯后立马前往,踩了草龙,收了锣鼓,还办了个破四旧的学习班。有年双抢,丙公家里那个生产队为了抢季节没拖架子就插秧,稀到了八八寸,还有人搬出“稀禾结大谷”的老话与上级要求的密植相对抗。丙公发现后当即牵牛拖蒲滚,亲自把那几亩刚插下的禾给毁了。一位旧社会苦大仇深的邻居老太死了,丙公在追悼会上说话,声泪俱下,但最后还是对老太生前敞放鸡鸭的损公肥私行为提出了批评。从那以后哪家死了人开追悼会都再也不请丙公出席了。丙公有个亲姑妈住在公社附近,过苦日子的时候丙公有次在公社开完会顺便去看她。姑妈见他黄皮刮瘦,给他煮了一罐子米饭和两个鸭蛋。当得知米是扯了稻穗搓出来的米,蛋是捡了队上鸭群下在田里的蛋时,丙公没动筷子就返回公社,在通到每家每户的有线广播里严肃地批评姑妈,说她挖了社会主义墙脚。姑妈当时气得昏了过去,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娘家。

   丙公还经常说,当干部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每逢防汛抢险、修堤筑坝,重活难活他都带头。有年秋汛,外洪内涝,大队毗邻的内湖筑的子堤眼看要被浪头打跨,丙公带头跳进水里,硬是用一堵人墙保住了子堤。那年治理洞庭湖,丙公担任团长,带领全县几百名劳力去参战。出发那天下大雨,船开到目的地时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为了保安全,船长命令关好舱门,不到天亮不准下船。丙公却亮着手电要上湖洲寻找指定的工棚位置,船员不相信眼前这个农民是带领县团的一把手,坚决不让下。直到认识丙公的船长闻声赶来,才连忙开门搭跳板,目送着丙公的手电光向荒无人烟的湖洲深处晃去。

   丙公很重视对我们知青的再教育,跟我们忆苦思甜,讲述全大队战天斗地的历史,还指挥我们搞调查,用全大队有多少件毛线衣、多少个有线喇叭这些真实数据,反映公社社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幸福生活,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组织我们在大队部办了个阶级教育展览,还支持我们和贫下中农一道排演革命样板戏。他的儿子被公社照顾招工到省港务局,他坚决不让儿子进城。他说,城里的学生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农村的青年更要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结果,不但丙公的儿子没招工,我们大队知青回城的比例在全县也一直排在最后。

   返城以后,常有农民朋友来家作客,我断断续续听到过丙公的消息。党的路线方针改变后,丙公虽然思想上有些转不过弯,但他还是按照上面的指令执行。只是有两件事一直让他深感困惑:一件是恢复乡级政府,公社改乡镇、大队改村以后县党代会换届选举,两个村选一个党代表,丙公是指定的差额候选人,结果因为只有自已给自己投了一票而落选。丙公觉得自已把一切都交给了党,组织上仅凭几张选票就把自已挪到一边,他想不通。另一件事是丙公落选后,乡政府安排丙公担任了乡企业办主任,丙公走马上任后吃苦在前,得利在后,可他领导下的企业还是被乡里几家同产品的私营企业挤垮了。丙公认为社会主义集体企业斗不过个体户,而政府居然没有出面保一保,这也叫他想不通。
   近两年又有人告诉我,说丙公满了八十,身体依然硬朗。别人一提起他过去做木匠的事,他总是不无得意地说自已一个工做过三只木牛,两个工做过一副棺材……但一提起他当官的那些事,他都不言不语,只是免强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