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灌水.备存]下在祁剧之乡与《祁剧》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57205)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12/13 16:31:08 -- [灌水.备存]下在祁剧之乡与《祁剧》 在红网湖湘文化栏检索资料,偶然见中国戏剧《祁剧》一文,楼主zy163对祁剧颇有见地,想顶一下,系统显示“该帖180天无更新不能跟帖”,也就是楼主发文后180天无人跟帖,只得作罢。如此力作,竟无识者?转此也是41年前12月底下放祁剧之乡祁阳之纪念吧: 历史沿革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12/13 16:35:23 -- 续转 艺术特点 祁剧音乐丰富,高、昆唱腔和伴奏、曲牌数以千计。一般可以分为高腔、弹腔、昆腔三种唱腔,高扬激昂的调门。 高腔是祁剧演出中最古老和具有特色的声腔,至今仍然保留着帽形噪鼓等古老的伴奏乐器。演唱的时候,用鼓来打击出节拍,出腔则配合有锣鼓、唢呐来伴腔,用来渲染气氛,具有弋阳腔的“其节以鼓,其调喧”的特点。它的曲牌可以分为南、北、正、杂等类别。南、北曲牌的区别主要在旋律和乐曲情绪上,一般南曲比较抒情,北曲的比较悲壮。 弹腔可分为南北两路,其中南路相当于二簧,包括弋板、安春、阴皮等,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受到徽剧、宜黄腔等的影响。北路则相当于西皮,并有弋板(四平)、安春(吹腔)等调。南北路旋律相互糅合应用,被称为“南转北,北转南”。 昆腔保留的曲牌较多,曲牌版式大体可以分为正板、青板、吊句子三种。其中正板为一板三眼的四拍子;青板则为一板一眼和有板无眼的样式,多适用于节奏较快、情绪变化较大的场面;吊句子则多为自由节奏的板式,适合情绪激昂的场面。 祁剧的唱腔高扬激昂,传统的唱法除了夫旦、丑角用真声外,其他的行当均讲究用“雨夹雪”(真假声结合)的方式。演唱要求严格,咬字则要注重表现单、双、空、实,出音则讲究抑、扬、顿、挫,务求要做到字正、音清、腔圆。在表演艺术上,祁剧具有粗犷、夸张、朴实的特点,动作讲究眼、鼻、胸、手指、脚尖的配合一致和匀称协调,必须符合一定的规格,称为“归子午”。祁剧的表演有一套本剧种特有的严格程式:例如“亮相”就规定要在撩袖、抖袖、整冠或者整鬓之后再进行;“开衫子”则可以分为全衫子和半边衫子;表现将校辕门侯差和武将出征前的战斗的准备,动作程序繁杂,规格严谨,难度很高。 祁剧的各行当脚色的指、眼、步和身段,都各自有一套技法:要求花脸过头、须生平眉、小生平肩。例如花脸一般讲究眼珠的滚动和脸部肌肉的颤动;旦行讲究柔软放松的“棉花身段”等。祁剧在表演工夫上特别重视腕子功,要求能做到倒掌(手掌向外,手指能碰到手臂),转动灵活,耍出各种“腕子花”样式,做到柔弱无骨、转动灵活自如。眼神表情也有多种多样,表现吃惊或者焦急时用“斗眼”,表现发怒或者威胁时用“瞪眼”,表现沉思时用“梭眼”,表现气愤时用“睁眼”,表现左右看人用“分眼”,表现人之将死用“阴眼”,表现人之喜爱多情用“俊眼”等。 祁剧的表演艺术多从生活出发,加以舞蹈化的发展。除此之外,祁剧尚有许多独特的表演技巧,如跑马的舞蹈,习惯上称作“马路”,就有几十种不同的舞蹈动作,不但表演逼真,而且十分优美。同时又融合和吸收了拳击、舞剑等民间武术,因而更具有乡土特色。 脸谱一般只用红、黑、白三色,多注重眼、鼻、口的勾画,线条刚劲有力。 祁剧伴奏的乐器则主要为祁胡、月琴、三弦、板胡(瓜琴)4大件,祁胡伴奏用的琴筒一般用楠竹制做而成,一般小而长,筒口成喇叭形,琴柱内装上铁条,琴弓内藏铁丝,其音阶高扬嘹亮。在打击乐器方面,有特制的高音战鼓和帽形噪鼓以及宽边的大锣和大钹等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12/13 16:36:35 -- 续转 角色行当 祁剧现行的角色行当可以分为生脚、小生、花脸、丑脚、正旦、小旦、老旦七行。除老旦在重头戏中较少外,其他各行当又因扮演不同类型的角色分成若干戏路。其中正生包括白须、花须、青须;花脸包括整个净行角色;丑角有文丑和武丑之别。每个戏班的正旦和和老旦只有一个,除此其他各行都有多人。 生脚:或称作正生,一般扮演挂青、白、花三种胡须的角色,其中还包括红生。一般按穿着的不同袍服可分为官衣、水衣、解袍、靠马、稻子、袍子、黄布摆等不同戏路;此外还有员外戏、背时皇帝戏(扮演被迫退位的帝王)、死戏、疯戏等特殊做派。其中的靠马戏指扎靠路马的武将戏。挂白须者如杨滚、黄忠,挂青须者如岳飞、马超。祁剧比较重视功架和马路,并有多种趟马动作,表演时演员上身为骑者,下部状坐骑。例如《杨滚教枪》中的“马踏五营”的一段,杨滚在表演跑马时,一手持刀,一手提靠,上下有节奏地摆动,俨然一副策马疾驰的样子;在表演退马时,双膝微蹲,双足踮起,采取碎步后退的姿势,臀部有节奏地扭动,活像马屁股。这路戏的表演相当具有特色,演出十分火爆。褶子戏和袍子戏则均比较注重身法的变化。特别是在袍子戏中,一般要求袍子、罗帽、胡须和手脚都能紧密配合,如《卖马当锏》一剧当中,秦琼耍的七十二路锏法,身法就特别繁重。在黄布摆戏中扮演长者、乡佬的一类角色时,大多为挂白须角色,要求唱、做、念并重,如《赶子雷打》中的张元秀。 小生:一般按照演员的冠戴来分戏路,在文戏中戴有纱帽、解元巾和一字巾戏,武戏则有二龙叉和包巾戏,紫金冠和罗帽戏则文武戏兼有。此外还有一路开脸戏,如《金水桥》中的秦英,《薛刚反唐》一剧中的薛葵,还有挂须戏如《杨滚教枪》中的高怀德等。紫金冠戏中扮演周瑜、吕布、罗成、子都等将帅,穿蟒或扎靠,都讲究运用颈功挽翎,甩紫金冠,抛披发等技法。解元巾戏扮书生,穿花褶子,讲究运用褶子的风度,斯文中略带有风流,如烧火中的倪俊;一字巾戏扮书生者则穿青褶子,着趿鞋,又称趿鞋戏,表演者斯文儒雅,如梅良玉、许仙等角色。祁剧的小生罗帽戏也用软罗帽,帽坨可作抛下、翻上或转动等动作。文小生则讲究腕子花、指法、袖筒功。 花脸:按穿着可分为诸如蟒袍、靠马、袍子、水衣、赤膊等不同种戏路。蟒袍戏还有文、武不同戏路之分。文戏者扮演诸如曹操、严嵩、潘洪、包公等角色,注重不同的位份和讲唱手法;武戏如《司马洗宫》中的司马师,注重袍袖功夫,有大幅度的挥袖、甩袖等动作;袍子戏中有几出中军戏(如《打弹鸣冤》中的中军),穿袍子、马褂,马蹄袖,挂朝珠,常走点步,动袖的时候还带有甩须,身法特多。赤膊戏则多扮演张飞、马刚等角色,演员袒露上身,并常用滚肚的技法。祁剧花脸角色的表演风格豪迈、粗犷、火辣。不论演哪路戏,都会有大幅度的动脸转眼的表演。如《泗水拿刚》中,当薛刚听说可以为文母报仇雪恨时,突的一下站立起来,头一扬就将软罗帽坨抛向脑后,一脚就架在椅子上,并双袖过头挥舞,双目圆睁,快速旋转,面部的肌肉产生剧烈掣动,一线胡须不断吹起,突出薛刚粗豪的性格和急于报仇的心情。在戏剧《秦府抵命》中,秦灿在盛怒时,双手猛然端起蟒袍前襟往桌上一盖,全身横扑在桌上,两手伸向桌外抓向刘彦昌;而当被刘驳斥得理亏时,则一下子跌跪在桌后,下颌挂在桌沿边,两眼发呆;当毒打秋哥气绝后,抛桌出位察看。这一连串的扑桌、跌桌、抛桌的大幅度动作,表现极为夸张、强烈。 丑脚:扮演的角色类型繁杂,戏路甚多。按穿着来分有诸如解袍、官衣、褶子、烂派、水衣等戏路;若按人物类型分就有老脸、公子、和尚、娃娃、痞子、蠢子、残疾人等不同的做派。蟒袍戏如《大进宫》当中的赵炳,官衣戏如《闹严府》中的赵文华,比较注意讲究位份,重在突出面部表情。公子戏与和尚戏则都属褶子戏类,身法颇多。公子戏着花褶子,戴公于巾,耍风流扇,甩袖时讲究缩脚矮身。和尚戏则穿和尚褶子,戴和尚帽,走矮步,基本功要求甚高。如剧目《样梅寺》中的了空和尚的表演,常用曲膝的拗身法。《双下山》中,本悟和尚有诸多象耍数珠、抛数珠和口衔一双鞋子、张口时将鞋子同时抛向身子两边的特技表演。烂派戏则多以衣着槛楼而得名,扮演术士、家院、解差、化子、瞎子、蠢子、哑巴等各类人物,比较注重讲白和表情的表现力。水衣戏可以分为文、武两类:文戏大多扮善良、诙谐的乡民,如《问樵开箱》中的格子,还包括穿水衣的老脸戏、娃娃戏、矮子戏等;武戏则多为扮演诸如江湖武士、贼盗等角色,如《水浒》中的鼓上蚤时迁;猴子戏的扮演亦属此类。 正旦:一般扮演端庄温柔贤惠淑女的妇女形象,如剧本《观音》中的观音,《岳传》中的岳夫人,对表演者要求稳重、文静。但并不是所有的形象都如此,在正旦扮演的有些角色中,表演也相当泼辣、粗迈,例如《目连传·打三官堂》中的刘四娘扮演。 小旦:一般饰演年轻姑娘和性格泼辣或具有风骚的妇女形象,前者形象诸如严婉玉、孙玉姣、杨排风等,后者诸如阎惜姣、潘金莲等。小旦的表演上做工较多,一般要求演员轻盈娇俏,动作幅度较大。 正旦和小旦有一些共同的戏路,如闺阁戏、蟒袍戏、靠马戏、背搭戏、悲泪戏等。闺阁戏又被称作闺门旦戏,以小旦的扮演为主,例如《绣楼赠塔》中的陈翠娥形象;也有正且扮演的,如《三天香》中的谢天香。要求表演者文雅、柔缓。背褡戏则以穿背搭而得名,大多扮演丫环,亦以小旦饰演为主,人物性格则大都聪明活泼、调皮泼辣;也有少数几出穿背搭的戏由正旦扮演,如《赶春桃》中的雷氏。悲泪戏中多以唱功为主,正旦扮演者的有如秦香莲、王春娥等;小旦扮演的如《丛台别》中的陈杏元,《叫街生祭》中的王金爱。此外还有一路小旦专工的笑耍戏,例如《桂枝写状》、《金莲调叔》。《调叔》丫类戏,旧有“风流戏”之称。 老旦:多扮演老年妇女。重戏不多,有“三出半老旦戏”之说,即《判双钉》、《造八珍汤》、《浪子收尸》三出,《望儿楼》算半出。此外还有象《太君辞朝》、《仁宗认母》、《牛陴山》等剧,都为唱功戏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12/13 16:37:37 -- 续转 角色行当 祁剧现行的角色行当可以分为生脚、小生、花脸、丑脚、正旦、小旦、老旦七行。除老旦在重头戏中较少外,其他各行当又因扮演不同类型的角色分成若干戏路。其中正生包括白须、花须、青须;花脸包括整个净行角色;丑角有文丑和武丑之别。每个戏班的正旦和和老旦只有一个,除此其他各行都有多人。 生脚:或称作正生,一般扮演挂青、白、花三种胡须的角色,其中还包括红生。一般按穿着的不同袍服可分为官衣、水衣、解袍、靠马、稻子、袍子、黄布摆等不同戏路;此外还有员外戏、背时皇帝戏(扮演被迫退位的帝王)、死戏、疯戏等特殊做派。其中的靠马戏指扎靠路马的武将戏。挂白须者如杨滚、黄忠,挂青须者如岳飞、马超。祁剧比较重视功架和马路,并有多种趟马动作,表演时演员上身为骑者,下部状坐骑。例如《杨滚教枪》中的“马踏五营”的一段,杨滚在表演跑马时,一手持刀,一手提靠,上下有节奏地摆动,俨然一副策马疾驰的样子;在表演退马时,双膝微蹲,双足踮起,采取碎步后退的姿势,臀部有节奏地扭动,活像马屁股。这路戏的表演相当具有特色,演出十分火爆。褶子戏和袍子戏则均比较注重身法的变化。特别是在袍子戏中,一般要求袍子、罗帽、胡须和手脚都能紧密配合,如《卖马当锏》一剧当中,秦琼耍的七十二路锏法,身法就特别繁重。在黄布摆戏中扮演长者、乡佬的一类角色时,大多为挂白须角色,要求唱、做、念并重,如《赶子雷打》中的张元秀。 小生:一般按照演员的冠戴来分戏路,在文戏中戴有纱帽、解元巾和一字巾戏,武戏则有二龙叉和包巾戏,紫金冠和罗帽戏则文武戏兼有。此外还有一路开脸戏,如《金水桥》中的秦英,《薛刚反唐》一剧中的薛葵,还有挂须戏如《杨滚教枪》中的高怀德等。紫金冠戏中扮演周瑜、吕布、罗成、子都等将帅,穿蟒或扎靠,都讲究运用颈功挽翎,甩紫金冠,抛披发等技法。解元巾戏扮书生,穿花褶子,讲究运用褶子的风度,斯文中略带有风流,如烧火中的倪俊;一字巾戏扮书生者则穿青褶子,着趿鞋,又称趿鞋戏,表演者斯文儒雅,如梅良玉、许仙等角色。祁剧的小生罗帽戏也用软罗帽,帽坨可作抛下、翻上或转动等动作。文小生则讲究腕子花、指法、袖筒功。 花脸:按穿着可分为诸如蟒袍、靠马、袍子、水衣、赤膊等不同种戏路。蟒袍戏还有文、武不同戏路之分。文戏者扮演诸如曹操、严嵩、潘洪、包公等角色,注重不同的位份和讲唱手法;武戏如《司马洗宫》中的司马师,注重袍袖功夫,有大幅度的挥袖、甩袖等动作;袍子戏中有几出中军戏(如《打弹鸣冤》中的中军),穿袍子、马褂,马蹄袖,挂朝珠,常走点步,动袖的时候还带有甩须,身法特多。赤膊戏则多扮演张飞、马刚等角色,演员袒露上身,并常用滚肚的技法。祁剧花脸角色的表演风格豪迈、粗犷、火辣。不论演哪路戏,都会有大幅度的动脸转眼的表演。如《泗水拿刚》中,当薛刚听说可以为文母报仇雪恨时,突的一下站立起来,头一扬就将软罗帽坨抛向脑后,一脚就架在椅子上,并双袖过头挥舞,双目圆睁,快速旋转,面部的肌肉产生剧烈掣动,一线胡须不断吹起,突出薛刚粗豪的性格和急于报仇的心情。在戏剧《秦府抵命》中,秦灿在盛怒时,双手猛然端起蟒袍前襟往桌上一盖,全身横扑在桌上,两手伸向桌外抓向刘彦昌;而当被刘驳斥得理亏时,则一下子跌跪在桌后,下颌挂在桌沿边,两眼发呆;当毒打秋哥气绝后,抛桌出位察看。这一连串的扑桌、跌桌、抛桌的大幅度动作,表现极为夸张、强烈。 丑脚:扮演的角色类型繁杂,戏路甚多。按穿着来分有诸如解袍、官衣、褶子、烂派、水衣等戏路;若按人物类型分就有老脸、公子、和尚、娃娃、痞子、蠢子、残疾人等不同的做派。蟒袍戏如《大进宫》当中的赵炳,官衣戏如《闹严府》中的赵文华,比较注意讲究位份,重在突出面部表情。公子戏与和尚戏则都属褶子戏类,身法颇多。公子戏着花褶子,戴公于巾,耍风流扇,甩袖时讲究缩脚矮身。和尚戏则穿和尚褶子,戴和尚帽,走矮步,基本功要求甚高。如剧目《样梅寺》中的了空和尚的表演,常用曲膝的拗身法。《双下山》中,本悟和尚有诸多象耍数珠、抛数珠和口衔一双鞋子、张口时将鞋子同时抛向身子两边的特技表演。烂派戏则多以衣着槛楼而得名,扮演术士、家院、解差、化子、瞎子、蠢子、哑巴等各类人物,比较注重讲白和表情的表现力。水衣戏可以分为文、武两类:文戏大多扮善良、诙谐的乡民,如《问樵开箱》中的格子,还包括穿水衣的老脸戏、娃娃戏、矮子戏等;武戏则多为扮演诸如江湖武士、贼盗等角色,如《水浒》中的鼓上蚤时迁;猴子戏的扮演亦属此类。 正旦:一般扮演端庄温柔贤惠淑女的妇女形象,如剧本《观音》中的观音,《岳传》中的岳夫人,对表演者要求稳重、文静。但并不是所有的形象都如此,在正旦扮演的有些角色中,表演也相当泼辣、粗迈,例如《目连传·打三官堂》中的刘四娘扮演。 小旦:一般饰演年轻姑娘和性格泼辣或具有风骚的妇女形象,前者形象诸如严婉玉、孙玉姣、杨排风等,后者诸如阎惜姣、潘金莲等。小旦的表演上做工较多,一般要求演员轻盈娇俏,动作幅度较大。 正旦和小旦有一些共同的戏路,如闺阁戏、蟒袍戏、靠马戏、背搭戏、悲泪戏等。闺阁戏又被称作闺门旦戏,以小旦的扮演为主,例如《绣楼赠塔》中的陈翠娥形象;也有正且扮演的,如《三天香》中的谢天香。要求表演者文雅、柔缓。背褡戏则以穿背搭而得名,大多扮演丫环,亦以小旦饰演为主,人物性格则大都聪明活泼、调皮泼辣;也有少数几出穿背搭的戏由正旦扮演,如《赶春桃》中的雷氏。悲泪戏中多以唱功为主,正旦扮演者的有如秦香莲、王春娥等;小旦扮演的如《丛台别》中的陈杏元,《叫街生祭》中的王金爱。此外还有一路小旦专工的笑耍戏,例如《桂枝写状》、《金莲调叔》。《调叔》丫类戏,旧有“风流戏”之称。 老旦:多扮演老年妇女。重戏不多,有“三出半老旦戏”之说,即《判双钉》、《造八珍汤》、《浪子收尸》三出,《望儿楼》算半出。此外还有象《太君辞朝》、《仁宗认母》、《牛陴山》等剧,都为唱功戏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12/13 16:39:32 -- 续转 班社演员 祁剧剧目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12/13 16:41:54 -- 续转 祁剧为我省最大的地方大戏剧种,已有五百多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璀灿的艺术瑰宝,它具有许多地方大戏剧种所不具备的表演艺术价值。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12/13 16:53:36 -- 续转 剧照 大破天门阵中耶律齐
杨家将中杨宗保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12/13 19:51:05 -- 友情复:(老灯火)[灌水.备存]下在祁剧之乡与《祁剧》 老灯火:下在祁剧之乡与《祁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