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公共乐吧】 《相声曲艺专场 》【知青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56236)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12/1 13:53:41 -- 【公共乐吧】 《相声曲艺专场 》【知青公共频道】 【公共乐吧】 《相声曲艺专场 》【知青公共频道】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12/1 14:08:37 -- 【公共乐吧】 《山东快书: 儿童节里的大实话》【知青公共频道】 ★ 【山东快书: 儿童节里的大实话】 说正月里,过罢了年, 大年初一头一天, 过罢了初一到初二, 过罢了初二到初三。 正月十五半个月, 春到寒食六十天。 二月里,天久长, 要吃细米簸尽了糠, 五谷杂粮豆子大, 干草没有秫秸长。 太阳一出照西墙, 西墙西边有阴凉。 土地庙里有小鬼, 关公庙里有周仓。 (嗯)封建时候有皇上, 有皇上的时候有娘娘。 爹的个爹,叫爷爷, 娘的个娘,叫姥娘。 买了个小驴四条腿, 你说怪不怪,它尾巴长在了后腚上了。 三月里,三八节, 姐姐妹妹休假忙, 母亲忙着去美容, 姑姑穿上花衣裳, 妇联组织联欢会, 唱歌、跳舞闹嚷嚷。 五月里,劳动节, 七天大假放了羊, 男女老少去旅游, 不出门的打麻将。 山珍海味尽情吃, 吃的多了撑得慌。 姑娘小伙谈恋爱, 领了本本入洞房。 六月里,儿童节, 清晨五点要起床, 六点晨读是英语, 八点赶到钢琴房, 文化宫里学画画, 体操队里练单杠, 美声、通俗一块唱, 唱得不好请原谅, 数学奥运试题难, 作文没做困得慌…… 趴着做了一个梦, 一座大山压脊梁, 大山肚里全是书, 真正课本没几样。 这座大山实在重, 跟俺的书包没两样。 爷爷的儿子那是爹, 爹的媳妇那是娘, 娘呀娘,俺累得慌! 书包压住我胸膛, 我喘不过气,我甩不开裆, 一步三摇乱晃荡。 谁来帮俺减减负, 轻轻松松上学堂? |
-- 作者:雪儿 -- 发布时间:2009/12/1 15:44:08 -- 欣赏了!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12/1 20:17:43 -- 【公共聊吧】 《话媚俗》【知青公共频道】 【公共聊吧】 《话媚俗》【知青公共频道】 媚俗:迎合于世俗。 出处:明 高启 《妫蜼子歌》:“不诘曲以媚俗,不偃蹇而凌尊。” 秦牧 《艺海拾贝·酷肖》:“ 齐白石 就说过这样的话:‘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什么是媚俗? 媚俗就是过份迁就迎合受众,以作态取悦大众的行为,而且要讨最大多数人好的一种态度,为了讨好,就必需确定什么是大家都想听的,必须为固有的观念服务。关于媚俗(kitsch),原意之一是指“俗气的艺术”。日常意义的“媚俗”显然是一个贬义词,通常用来批评那种有意迎合、巴结庸众/低级趣味的艺术行为。 任何人只要顾忌到公众的存在,而不是依从本心行事,就不免陷入媚俗的泥淖。媚俗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制定人类生存中一个基本不能接受的范围,并排拒来自这个范围内的一切。 换句话说,媚俗要求抹煞人类生存方式中一些本来就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有时又实在不可避免,而社会又禁止(从行为和意识两方面)人们承认这些东西。 因为媚俗,人们就往往用社会意志代替个人追求。扭曲自我的价值判断以迎合整体的价值取向。一旦两者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分裂,整个价值判断体系就会完全失重,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从此无从判别,甚至形成善恶两极的同位合一。为了短期的商业效益,而不惜牺牲崇高和责任。在“眼球经济”的招摇下,影视艺术的娱乐化、名人猎奇、商业炒作、隐私曝光等低俗的、恶俗的、庸俗的低趣味的媚俗现象大行其道,更可怕的是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媚俗就是把受众的心理体验压缩在了一个狭隘、浅薄的表层空间,使艺术失去了原有的深刻理性和美感,使受众失去思想的震撼和心灵的深度。远离了崇高和责任,媚俗便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媚俗”并不是一个新词,对“媚俗”的道德抨击早已有之、自古皆然。这个概念在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重新出场,频繁出没于当代文学批评中却有其特殊的文化语境。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快速确立了一种主导社会生活的商品价值观,商品交换原则无孔不入地侵入文化领域。这显然刺激了大众文化的快速成长,阅读作品的读者摇身一变为文化的消费者,作家自然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了。根据需求而生产的市场逻辑有力地影响了文学的创作与批评,文学从众主义从中找到了经济学上自明的合法性。而“后现代主义”理论的适时引入又为这种迎合大众趣味的文学观念提供了人文知识上的合法性。文学与文化领域的“媚俗”现象在这种语境中蕴育而生,于是人们自然对“媚俗”这一文学批评术语重新产生了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