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故居
【刘少奇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乡县城南30多公里的花明楼乡炭子冲。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此。故居为一所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农舍,前迎池塘,后依山峦,坐东朝西,占地面积为600平方米。从槽门入,过地坪,正堂屋左边为邻居,右边为刘少奇故居,有堂屋、正房、饭堂、厨房、烤火房、碓屋、猪牛栏屋及杂屋等,计茅屋、瓦屋20余间。双页木门,支撑窗,土砖泥墙,檐下走廊,中留天井,外筑院墙。"文化大革命"中故居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3月按原貌修整后对外开放,以供瞻仰怀念。大门额上悬挂邓小平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横匾。同年11月,在故居南侧约500米处新建的纪念馆落成开馆。
浏阳文庙
【浏阳文庙】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县城镇磨石街(今圭斋路)。始建于宋代,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迁于今址。道光二十三年(1843),县令沈履正又迁崇圣祠于文庙东,并重建大成殿,殿后增建魁文阁,加修庙内其他建筑,形成今浏阳文庙格局。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棂星门(已改建)、泮池(现为花坛)、大成门、御道、大成殿、魁文阁。东西辅以状元门、钟鼓亭、乐舞亭、厢房、回廊,环以朱色围墙。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砖石木结构,面积136.3平方米,高16.5米,重檐歇山顶,琉璃筒瓦铺面,青花瓷砖作脊,中置葫芦宝顶。殿内由32根石柱支撑梁架,分三层排立。正面以雕花镂空的中堂门作屏,三面置石栏围廊,殿后设御碑亭,布局严谨,古雅清幽。舞亭、乐亭分置月台东西,均为四角重檐攒尖顶方亭。魁文阁内原有清康熙乾隆所题"斯文在兹"、"万世师表"等匾额,已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庙为祭孔场所,原大成殿中立有孔子像,两侧为历代贤士牌位。清道光年间,曾制祭孔古乐器于庙内,并习以八佾之舞(庙内全套古乐器交湖南省博物馆珍藏)。1949年后,文庙大部分房舍被作为浏阳县一中教学使用。从1986年开始,省文物主管部门分期拨款进行维修,并指定浏阳县文化部门负责管理。现大殿、大成门、舞亭及东西厢房等主要建筑已维修竣工,基本再现清代格局。文庙将辟为浏阳博物馆。
新算学馆
【新算学馆】浏阳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县城关镇圭斋路文庙后山坡上。原名"魁文阁",为文庙附属建筑物,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进一步沦为外国列强的殖民地。时值一批救亡图存的志士仁人愤而发起维新变法活动。1897年,谭嗣同、唐才常、欧阳中鹄等人借魁文阁兴办起湖南近代第一所兼学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校--"新算学馆",设立算艺学堂,以推动维新变法运动。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学堂被迫关闭。新算学馆虽开办一年,却起了"为一邑风气"的作用。该学堂坐西向东,砖木结构,二进五间,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封火山墙,三合土地面。房舍前坪开阔,有香梓大树多株,枝叶茂密,四周植有多种树木,环境幽静宜人。
何叔衡故居
【何叔衡故居】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乡县城西70多公里沙田乡杓子冲。1876年5月27日,何叔衡诞生于此。故居为一所普通农舍,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平面呈方形,坐东朝西,土木结构,有正房、左右厢房计23间,小青瓦屋面,土砖泥筑院墙,占地约2600平方米。平头槽门,门额上端悬挂廖沫沙题写的"何叔衡烈士故居"七字横匾。门内地坪长35米,宽23米,穿过地坪即为正堂屋。双页木门,方格窗。檐下走廊,中辟天井。1972年后多次维修,复原陈列有何叔衡及其父母住房、书房等,以供瞻仰怀念。屋前有田园、小塘,屋后崇山峻岭,左为马里山,右为大树山,有清泉自后山而下,绕宅而流,风景宜人。
黄兴故居
【黄兴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城东约15公里长沙县杨托乡(今黄兴镇)凉塘。为一所泥砖青瓦平房的民居建筑。建于清同治初年,1874年10月25日,黄兴出生于此。1981年维修。占地面积约4300平方米。有房屋共12间,包括上堂屋左右正房和下堂屋左右正房及厢房、横屋过堂。砖木结构,坐西朝东。正门有廖承志题书"黄兴故居"门额。门额上端彩绘文房四宝、梅兰竹菊吉祥图案,两端有楹联一副:"蒙庆受福,长乐永康。"上下堂屋之间辟有天井,正厅前有六扇方格木门为屏,后有退屋,双坡屋顶,前栋屋脊正中塑福禄寿三星像。故居前临水塘,后接田垅,左右为邻居,院内多植橘树。
云山学校
【云山学校】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乡县城西50公里处水云山下。这里山势逶迤,颇为壮观。左右有天马山环抱,后与螺头山相接,背靠望北、双乳两峰,诸山秀丽,林木葱茏。有?水流经山麓,水上有步云桥,桥下涓涓清流,不舍昼夜。清同治三年(1864),邑人陕西巡抚刘典倡建云山书院于此,同治六年(1867)建成。辛亥革命后,改名为云山学校。何叔衡、姜梦周、王凌波、谢觉哉(人称"宁乡四髯")同在此读书和任教,并从事革命活动。青年毛泽东曾来此进行过社会调查。云山学校师生中,许多人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不巧功勋,如何叔衡、谢觉哉、姜梦周、李笏生、邓履平、谢南岭、李甲农、尹澍涛、杨晋稽、萧述凡、张福生、甘泗淇、刘雪初、刘立清、谢放等。学校被誉为革命者的摇篮。学校房舍为清代书院建筑,平面呈方形,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宏伟壮观。占地面积约72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总会门、讲堂、藏书楼和先师殿;左右各列厢房两排,分16垒,共有房屋158间,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封火山墙。在学校南面有一开阔地坪,外高筑围墙,东西各辟门楼,东为"东云六门",西为"西云六门",歇山顶,三层牌楼式建筑,花岗石门拱,五级踏步,双合页太极图大门。二层嵌祁阳石匾额,刻"云山书院"四字,顶层有状元拜塔、洞宾醉酒、三星弈棋等彩绘壁画,甚为美观。总会门及讲堂面阔5间,朱漆廊柱,中有游亭、藻井。讲堂上悬巨形匾额一块,上书"名山讲席"。藏书楼又名山长课艺处,原悬挂何绍基手书"藏书楼"三字匾额,"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最后一进为先师殿即讲师堂,其正中设有讲坛,高约1米,左右各有房屋数间。整个学校外坪及天井花坛内均植有树木花草,环境幽静、清新。谢党哉曾为学校题"云山完小",保存较好。
曾国藩墓
【曾国藩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城西南15公里处望城县平塘镇桐溪寺后伏龙山上。清同治十一年(1872),曾国藩归葬于此,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墓冢为三合泥拌碎石混合封堆,上铺砌花岗石,呈半圆形,底径5米,残高2米。茔地以花岗石墙围护。墓后立碑三通,白玉石碑心,主碑高3米,宽2米,刻楷书碑文"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计22字,附碑均为龙纹浮雕。墓前有拜台,祭坪约50平方米,东西各立石阙一个,分别刻"曾太傅墓东阙"、"曾太傅墓西阙"字样,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围墙而下,与墓庐相连,通道边有石马、石狮、石虎及翁仲各一对。原墓庐内立龟负青石碑一通,距墓庐300米处有御碑亭。今墓庐及御碑亭不存。
何绍基墓
【何绍基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南郊雨花乡石人村石竹坳东山坡。墓坐西朝东,花岗石砌墓围,直径5.6米,土冢高0.8米,径4米。冢首竖祁阳石墓碑三通,主碑高2米,宽0.6米,阴刻楷书"何公子贞大人墓"。两侧耳碑高1.7米,宽0.5米,阴刻碑文内容为其生平简介。1958年兴修农田水利时墓围被毁。何绍基(1788~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暖叟,湖南道县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至国史馆、武英殿总纂,精于经史、说文,工书法,自成一家。
谢觉哉故居
【谢觉哉故居】宁乡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乡县西郊沙田乡堆子山南馥冲。1883年4月26日谢觉哉生于宁乡县沙田乡萧家冲一个农民家庭,后家境小康,搬迁到南馥冲定居,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故居系一所普通农家房舍,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占地约640平方米。二进,面阔3间,由堂屋、卧室、厨房、杂屋等组成。双合板门,方格木窗,青砖泥墙,双坡人字屋面,盖小青瓦,檐下走廊,中辟天井。有地坪,花岗石阶。前临农田,后依山坡,竹松环绕,环境幽雅。
徐特立故居
【徐特立故居】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城东43公里处长沙县五美乡。为一所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民居。始建年代待考。1914年改建,其后两次扩建并多次维修。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过厅、庭院、上屋等,左右建厢房、杂屋。1916年,徐特立在此开设五美高级小学后,房舍除上屋东侧及东厢房计九间留用外,其余均归学校管理。故居原从东厢外院侧门出入,院内有水井一眼,檐下形成回廊,小青瓦屋面,方格窗向内支撑。前临田野,后靠小山,周围松柏、香樟、翠竹环绕,十分幽雅。西侧新建五美中学校舍和操坪,与之连成一体。1980年,故居修缮一新,并复原陈设有徐特立夫妇和徐乾以及教员陈昌、毛达恂等人的住房。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城南书院路妙高峰下。它的前身曾称为湖南师范馆、湖南全省师范学堂、中路师范学堂。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1911年校址迁建长沙书院坪"城南书院"旧址后,改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该校第八班学习,他立志救国救民,刻苦读书,顽强锻炼身体,进行农村调查,主办工人夜学,创建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20秋至1921年冬,他先后被学校聘任为附属小学主事、师范部国语教员。这一时期,毛泽东已秘密从事创建中国共产党和组建中共湘区委员会的工作。与此同时,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如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夏曦、萧三、任弼时、廖沫沙、周谷城等均曾在学校学习或工作过。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校舍系仿日本青山师范(今东芸大学)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平房与二层楼房有机结合,栋栋之间或有走廊,或由亭楼连接,形成四合院落。1938年毁于长沙大火。1966~1968年复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有第八班教室、工人夜校、附小主事室、阅报室、君子亭等10处纪念点复原陈列,对外开放。1983年还专辟有毛泽东青年时期革命活动陈列馆和校史陈列室,展出有毛泽东当年写的《讲堂录》笔记、《夜学日志》等文物照片,以及1950年12月毛泽东为学校题名"第一师范"和"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题词。
谭嗣同墓
【谭嗣同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县城南约8公里处牛石乡小水村石山下。1904年6月,自县城迁葬于此。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墓呈半圆形,小圆扁卵石铺盖冢顶,三面立石柱,青石板圆围。前有拜台,两侧护围,成八字状。后立墓碑三通,祁阳石质,主碑刻楷书碑文:"清故中宪大夫谭公复生府君之墓",高2米,宽0.7米。墓地前方有石马、石虎各一,华表一对,镌刻联语:"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1958年兴修水利,华表及石围板全部被撬走。1983年9月,墓地复原并整修,拜台的下方增筑护坡,并修85级水泥砖石踏步的山径,方便上山凭吊。
杨开慧故居
【杨开慧故居】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县清泰乡(今开慧乡)板仓。距长沙约70余公里。始建于清末,土木结构,盖小青瓦,面垅背山,坐北朝南,前筑以防护矮墙,形成院落。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房舍以上、中、下三栋平行排列,前低后高。前栋为双面木门,中嵌木栏转门;中栋有三级踏步上入过厅,门额悬挂"板仓"二字横匾;后栋正中为堂屋,左右为住房。两侧厢房多作杂房、配房。栋栋之间形成小院或天井,院内植桂花和女贞树。院落西部为一畦菜地,院外有水塘一口。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生在故居后进东头北间。1966年11月维修后开放,并复原陈设了杨开慧住房、杨昌济夫妇住房以及毛泽东、杨展等的住房。1980年修缮时,在墙缝中发现有杨开慧1928年在家居住时所写手稿信札多件。距故居右侧300米处的棉花坡山头上,建有杨开慧陵园一处。1930年11月,杨开慧在长沙识字岭就义后,归葬棉花坡北向山坡。毛泽东寄30块银元,以与杨开慧所生三个儿子的名义立碑三通。1959年修建纪念亭、纪念塔于墓前。1967年4月重修墓地并建陵园,1969年杨母向振照与之合穴,新建合葬墓于今地,占地约1.3公顷。从山脚至墓区约150米,由三层梯形平台相连,每层有石阶,近百余级。墓冢在最上层正方形平台之中,平台边长18米,石砌墓,为混凝土结构,大理石贴面,墓长6.6米,宽5.8米,高0.4米。墓碑横置斜放,横长2.7米,宽2.3米,汉白玉石质,刻楷书碑文"杨老夫人与开慧烈士同穴"。碑后墓石上刻有建墓年月铭文。与墓平行,墓后另建大型词碑一方,镌刻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墓地四周苍松环绕,以慰英灵。杨开慧祖父书樵与父亲昌济的合葬墓以及堂兄开明烈士墓亦在陵园的松柏樟梓之间。
永恒堂
【永恒堂】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区外湘春街50号。始建于1906年,初属英国教会,1912年由美国基督教北美长老会接收,是年4月,长沙基督教长老区会正式组成,由中外信徒捐款于1917年重建教堂。1927年长沙区会加入中华基督教会,教堂定名为永恒堂。1947年湖南基督教大会在这里成立。1958年9月长沙市天主教、基督教组成联合生产委员会,永恒堂部分房屋辟为生产场所。"文化大革命"期间,永恒堂礼拜活动停止,教堂改作仓库。1980年2月随着国家的宗教政策落实,永恒堂得以恢复,成为基督教在长沙市区惟一的教堂。长沙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长沙市基督教协会设在这里。永恒堂占地面积6498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坐东朝西,二层砖木结构,外形为中国古典形式,重檐歇山顶,筒瓦屋面,内部则以西方教堂装饰,栗色板门,几何图案,格局南北对称,天花作穹隆状,堂内作十字形,东头为牧师布道之讲台,西头为教徒作礼拜活动之广庭。左右建有教会人员的用房,空隙之地植玉兰等树木花卉,环境肃穆幽雅。
刘道一墓
【刘道一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河西岳麓山青枫峡上。1912年3月,自湘潭迁葬于此,其夫人曹庄与之合墓,占地面积约110平方米。墓呈半圆形,底径3米,高0.5米,茔地及坟堆皆以花岗石铺砌。墓后立碑三通,主碑刻谭延书"烈士刘道一曹庄墓"八字,高1.41米,宽0.52米;左右附碑刻刘道一胞兄揆一所撰碑记,高1.3米,宽0.45米。墓前有石凳、拜台、香炉、石方柱置于左右两侧,四周阴刻小楷,书刘道一生平事略。登山石径由墓左斜穿而过。
陈作新墓
【陈作新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岳麓山云麓宫下方,黄兴墓庐东南角。1912年葬此。占地面积约145平方米。墓呈圆形,花岗石墓基,三合土盖顶,封土堆底径3.2米,高0.3米,片石圈围。墓后立祁阳石碑三通,主碑刻"恤赠左将军湘军首义都督陈公作新府君之墓"19字,高1.5米,宽0.56米;左右附碑高1.3米,宽0.42米,分别刻"孤子基立"、"民国元年十一月?旦"字样。墓前原铸塑铜像一尊,"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有石径直通墓地。
禹之谟墓
【禹之谟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河西岳麓山麓山寺北侧。1912年10月,自双峰迁葬于此。占地面积约29平方米。墓呈三级台阶状,长方形,平顶,长245米,宽1.45米,高0.8米。茔地及坟堆皆以花岗石铺砌。墓后立汉白玉碑三通。主碑刻"烈士禹之谟墓"六字,高1.47米,宽0.5米。左右附碑分别刻墓主禹之谟遗作《告同胞书》手迹和朱杞、颜昌尧所撰墓志铭,均高1.27米,宽0.43米。墓前有石案、石礅、拜台及护栏等设施。
蒋翊武墓
【蒋翊武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岳麓山半山亭上方、麓山寺正门下约20米处。1916年9月,自桂林迁葬于此。墓区为一空旷平地,占地约400平方米。墓冢居中,花岗石砌平台四级,上建有方形顶碑塔,高约4米,花岗石琢成,中嵌汉白玉墓碑,高2米,宽0.7米,碑心朝东,楷书"蒋公翊武之墓"六字。墓前有片石山道导入。墓后青松赤枫。
焦达峰墓
【焦达峰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岳麓山禹王碑下方。1916年10月重新安葬于此。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墓呈圆形,平顶,底径1.2米,高0.7米,墓冢及茔地均以花岗石铺砌。墓后立汉白玉碑三通。主碑刻楷书"陆军上将光复湖南大都督公达峰之墓"17字,高1.45米,宽0.52米;附碑高1.25米,宽0.44米。墓上方立有刘人熙题书"浏水坠泪之碑"一通。石碑两旁刊刻"达向九霄云路近,峰连五岳众山低"联语,墓前有拜台、香炉及石凳等设施,整个墓地外围石栏,南北两向辟有入口,其入口石柱上刻联语一副:"大翼垂天九万里,长松拔地五千年"。原铸有铜像一尊立于墓前,"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蔡锷墓
【蔡锷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岳麓山白鹤泉左后方山上。1917年4月12日,自日本归葬于此。占地面积1620平方米,墓冢、墓碑及整个墓地均以花岗石铺砌。宽阔的平台基座上建圆形尖顶墓塔,底部周长12米,通高9.1米。墓碑方形,高4.8米,正面嵌紫铜板碑心,楷书镌刻"蔡公松坡之墓"六字,高3.7米,宽0.45米。墓塔四周环以栏杆,东入口护栏石板24块分别刻有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广东、热河、察哈尔等省省长兼督军所献铭文。墓地周围均筑以围墙,外铺以围栏。墓地左右均有石梯导入。墓区正下方建有墓庐一所,专辟有"蔡松坡先生生平事迹展"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