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备考]缅共游击队解体后形成的4个特区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49565)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9/1 11:06:43 -- [备考]缅共游击队解体后形成的4个特区 昨见关于缅甸几个特区相关资料,贴如下: 1986年以后至1989年缅共彻底解体,其原属武装统辖地一分为四,成为今天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佤邦第二特区、克钦第三特区,掸邦东部第四特区。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9/1 11:16:00 -- 重贴一篇灯火98年去第四特区一日游帖子:
走进“金三角”的一角
第一次走出国门,没想到竟如此容易一一只要交上每人340元团费和身份证,第二天就凭类似深圳边防通行证的纸条随团出境一日游了。7年前游西双版纳,听说此去缅甸边境游很方便,我们临时又加了掸邦一日游行程。 早听过盛产魔鬼罂粟花的缅、泰、老边境“金三角”,其中最重要的一角就是中缅边境缅方一侧少数民族武装掸邦和佤邦及其他地方武装割据地区(掸族据说与我国傣族同源)。旅行社的中巴从景宏出发,在崎岖的山间公路奔驰134公里到达中缅边境的打洛口岸。对面5公里外就是缅甸第四特区首府勐拉。勐拉与中国境内许多傣族村镇应有很深历史渊源,如中国勐海县城,勐罕(即有名的橄榄坝),勐仑(著名的版纳植物园所在地)等一脉相承,边界两边村庄许多居民是亲威,就象陈毅说的是“胞波友谊”。在傣语里,勐就是县一级行政区划的意思。缅甸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统一国家,掸邦割据地方之一第四特区名义上服从缅甸军政府领导,实际上有掸族自己的武装和自治政府,同时悬挂缅甸国旗和第四特区旗。 中午在打洛口岸一家街旁饭店,2桌同车游客吃了包餐后,傣族导游小姐玉翩(据说傣族女孩都姓玉,男孩都姓岩)去边检办手续,我们就在口岸旁“缅甸玉器店”闲逛。我正与同伴在柜台前对那些天价缅甸翡翠镯子品头评足,马上有位约40岁西装男子走过来热情招呼:“老乡你好,老远就听出你是湖南老乡!想买点什么保证优惠……”我怔了一下,自己穿的是件格子衬衫,戴一副水晶墨镜,脖子上套个相机,没有特征是湖南人,额头上也没湖南二字呀!后来一想,湖南人说普通话有明显的口音,走南闯北的人一听就猜个八、九不离十(相似的还有湖北和云贵川人说的普通话,有名的入世谈判大员、生在长沙长在贵州的龙永图可为代表)。 他见我认可他的猜测,马上说他祖籍湖南永州,解放前夕逃往缅甸国民党93师残部后代,开放中缅边贸后在玉器店做经理。没回过家乡见了老乡格外亲,邀我与同事去办公室喝茶。在办公室他问我们是否想去缅甸买著名的“缅玉”?并以老乡的情谊劝戒我们,在那边卖的都是假劣玉器,他要让我们开眼界识别假劣玉器。他让助手用托盘端出几件玉器,取出1个色彩斑斓的镯子往大理石地面一磕碎成几截,“老乡,这种大理石镯子5元都不值,人家至少要你50元。”他又拿出一个翠绿的“翡翠”镯子,往地上一磕也碎成几截,“这种东西是玻璃料器,一钱不值,有人花100余元当宝贝买了。” 正疑惑他葫芦里卖什么药,他说要让我们见识一下什么是真玉好玉,让助手又托出几个锦盒。“老乡,到这就要买个传家宝回去,我决不卖假货给你们!”对分别标价2000~8000元人民币的“优惠宝玉镯子”,不知深浅,我们不敢贸然侃价买玉。 忽然我灵机一动,在缅甸长大的中年华人学的都是繁体字中文,他写的“国民党93师”等字全是大陆通行的简体字,至少93师后人是谎话!把这事诘问他,口若悬河的“老乡”立即口吃起来,又称自己是60年代移民版纳种橡胶湖南人后代,正走进来的老板真是93师后代。 在满脸奸笑穿缅式男统裙脑满肠肥的老板惊讶目光中,我与同事借口旅游团要集合了,踩着满地作为道具打碎的“玉器”逃出门去。附近有武警岗哨,不怕他们来横的。 有位网友说他在西北某城“缅甸玉器店”遇热情“老乡经理”事,我有些怀嶷与我遇到的“老乡”类似。真想问一声,他买的“优惠真玉器”到权威部门验过货吗?有的“传家宝”不过是百余元的低档玉冒充数千元的高档玉。
在口岸边许多美丽的“少多利”(傣语,姑娘)打着花纸伞要与候关的游客合影,每张相5元(昨在橄榄坝傣家竹楼,玉翩小姐与主人串通搞什么“傣王招亲”节目,傣家小姐一个香荷包扔在我头上,我被选中——“中招”,仅与小姐握下手合个影付了50元“招亲费”)。玉翩小姐办好旅游团边检手续,我们立即上中巴过关。面对如过江之鲫的出关车辆,关口武警只看了下玉翩手中一沓边防通行证,扫了一眼车上十多位游客就敬礼放行。 当然,就象国内的团队一样,开车后玉翩宣布三大纪律,即“黑、白、黄”不准带的忠告:“黑”即“黑枪”,出境后地方割据武装大量枪支流散社会,“黑枪”不能买,带回查出后果严重;“白”即“白粉”,境外就是“白粉”(海洛因)交易猖獗的金三角,私带“白粉”是重罪;“黄”即“黄色”影象带,回境查出也很麻烦。 打洛口岸出去几十米就是金碧辉煌缅甸民族风格的缅方国门。与戒备森严的中方国门比,缅方国门只有一名第四特区掸邦武装士兵,穿着绉巴巴的旧军装,扛着一支生锈的中国军队早淘汰的五六式自动步枪在懒洋洋地站岗。我们的中巴如入无人之境开过缅方国门,简易公路上行不过5公里就是第四特区“首府”——勐拉。 觉得这里除了不属中国版图,掸邦武装不穿中国军服,没什么异国感。街上店铺招牌用的中缅双语,村道上跑的是中国手扶拖拉机和嘉陵等牌子摩托车,大部分人能说云南口音普通话,人民币与缅币同为流通货币。据说学校也是中缅双语教育(前年在《南方周末》还读过,因实行包食宿九年制义务教育,许多在缅甸有亲属的云贵川贫困农家子女投亲靠友,来读“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课文。有些教师也从中国境内聘请)。 进入勐拉首先去当地一家象大仓库般黑暗的大礼堂看下午2点“人妖”表演。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这里一年四季都是气温摄氏30度以上的夏季,唯一的季节区分只有旱季与雨季。我们10月初到此还是汗淋淋的旱季,听说11月就将进入行动不便的雨季,大约要到次年5月左右才又回到旱季。进入闷热的可容数千人的大礼堂,顶棚上只有7、8台大吊扇要死不活地转圈,男女游客早巳挥汗如雨。那些从小吃激素改变男性体貌特征的“人妖”,穿着性感的“三点式”在台上表演“艳舞”。据说除了本地培养的“人妖”,还有几位“名妖”来自泰国。有几位江西省小伙子看得兴起,跳上简易舞台与几位美貌“人妖”共舞,“人妖”掏他们裤裆,吓得那些小伙子逃回座位,还有“人妖”不依不饶穿着高跟鞋飞下舞台找他们要伴舞费。 最精彩的节目要数“男士与妖女”的舞蹈了。幕布拉上后,有一对男士和妖女在2幅幕布合缝处舞动。整个剧场熄了灯,只有舞台上方一盏一明一暗的投光灯在闪动。灯一亮,闪出一位西装革履的绅士;灯一闪,再一亮,又闪出一位高跟鞋、超短裙、披肩发的妖女。随着投光灯不断闪亮,这一男一女也在闪电般闪动。总有点诧异,这对男女怎舞得象一个人般快捷和默契?等舞蹈停下,灯光下演员谢幕我才哑然失笑:什么一对男女共舞,压根就是个“半男半女”在独舞!他(她)半边头留男发,半边留女发;半边着男装,半边着女装(特制一套服装);一脚着男皮鞋,一脚着高跟鞋,在一明一暗投影灯下原地打转而巳!不过这半男半女的舞蹈倒应是“人妖”象征性的节目。 舞过三通节目结束,我们准备随导游去看大象表演。在大礼堂旁停车场,十来位美丽的性感“女郎”打着花布伞与人合影。导游小玉说与这些“人妖”合影,只要付“她”5元小费即可。我本想与位打花伞、天仙般的三点式“女郎”合影,“她”一声破锣嗓子“你好”把我吓了一跳,无意中接触“她”背部的手觉得“她”身上出奇冰凉,一种怪怪的感觉使我退开一步,把“她”让给了另一位游客。 据说泰缅等国“人妖”是穷人家孩子谋生的手段,就象旧中国的太监大多是穷人家孩子为混饭吃不得巳为之。“人妖”自小服用了太多激素,35岁左右健康巳严重受损即将走到生命尽头。“人妖”轻佻的表面掩盖着他们凄惨的人生。 看了东南亚风光电视常见的老套大象表演后,大家去集市买象皮制品、玉器和印度、缅甸等国旧钱币等旅游商品。摊主大多是操中国各地口音的华人,除了那些货物他们私下还卖什么就不得而知,反正在打洛“缅甸玉器店”长了见识后我决定什么都不买了。接着我们驱车去为招览中国游客新修的中缅友谊大金塔和卧佛,对比途中参观的掸邦古老缅寺(许多当地男人从小出家在此集体修行、学缅文,成人后还俗成家),总觉得这些为招揽游客的中缅合璧新建筑象膺品的感觉。 最后一站是参观第四特区禁毒展览馆。座地数千平米的新展馆不知是否中国斥资兴建,但一路上导游玉小姐告诉我们当地电厂与糖厂都是中国资助,相邻的中国孟海县还派农业专家来指导种植罂栗的替代作物甘蔗和水稻,每天数千人来旅游看“人妖”(团费含每人100元1张门票)实际上也是经济援助,交换条件是特区不得放任毒品生产和往中国贩毒。当然,中方也严正警告过掸邦、佤邦和其他割据武装,对坚持以毒养军的地方武装将给予严惩,在缅甸军政府与强大中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地方势力也不得不有所收敛,不同程度上与中方合作。 据说云南境外的地方割据势力极惧中国边防部队。我有个邻居家女孩在云南边防当武警,说有次随领导开车去密支那公干,对方异常谦卑与客气。 在悬挂缅甸军政府领导人相和第四特区主席相的禁毒馆内,我生平第一次见到玻璃展柜里高纯度海洛因和许多制毒机械。2位美丽的操标准中国普通话掸邦少女讲解员信誓旦旦在宣讲掸邦禁毒成果图片,但我有些心生疑窦:你们取得如此大成果,为何中国境内查获多起贩毒大案源头仍在这里(媒体上报道近年湖南祁东等地查获多起贩毒团伙走这条线路)?缅北山区还有多少人迹罕至的毒品种植场和加工厂? 从勐拉回到缅甸国门附近天还没黑,等候中方边检的车辆排起了长龙(缅方边检只是虚设)。我正想把头探出车窗最后看2眼掸邦的山峦,不料一低头把墨镜掉在车下。一位在掸邦围车提篮叫卖“玉器”的湖南祁东老太太帮我拾起墨镜,同时向我推销手上“玉器”。为感谢她“拾镜之恩”,我违背了不买任何“玉器”的誓言,花20元买了她手中2个大理石镯子送女儿玩。 进入打洛边检,导游玉翩小姐要大家待会向上车检查的武警齐呼“解放军好”并鼓掌,说武警在候检的车流中受到欢迎就会提高放率,不会难为大家耽误时间。大家如法炮制,武警战士果然只看了下玉翩手中的边防通行证,在大家掌声中敬了个军礼没查任何东西下去了。 从打洛口岸回境后天巳渐黑,中巴在夜色中赶往景宏。
背景资料: 在金三角缅方一角除了掸邦和佤邦,还有多股割据势力。 1. 原由李弥指挥的国民党第8军93师和42师残部在大陆解放后由打洛口岸 和瑞丽口岸逃入缅甸,1961年蒋介石反攻大陆曾派李弥飞回缅北组织旧部窜扰边境,遭重创后李弥又逃回台湾。缅甸政府军对残部久剿不灭与之议和,其后代一直在山区盘据。维持生计主要靠种毒和制贩毒。 2.70年代奉行“毛主义”的缅共游击队残部。当年中国默许在云南边境插队的数千知青为了“世界革命”参加缅共游击队与政府军作战,老三届网站许多当事人有生动回忆(“中国知青在缅甸”专贴)。腊戍之战游击队大败后,有位具世界革命名将格瓦拉之才、因战功擢升副主席的中国知青在内讧中驱逐了想暗算他的瘦老头主席到昆明养老,他和几位知青将领与缅甸当局议和(早不叫缅共了),在山区割据以毒养军。据说有位将领以缅甸华侨身份回国探亲,一家伙拍给6位兄妹每人10余万元人民币“零花”。国内曾有个中国知青参加缅共游击队题材电视剧,不知何故昙花一现就消失了。 3.60年代从湖南等地移民数十万去版纳种橡胶林(据说仅祁东、祁阳2县就有约8万),其后代有部份出境经商者。有些人靠贩卖玉器还有一些可疑行当谋生,近年来湖南祁东县和祁阳县查获数起境内外勾结家族贩毒窝案。
(1998年5月稿,2005年整理发老三届) 背景资料来源:《纵横》、《南方周末》、老三届网站 |
-- 作者:开山炮 -- 发布时间:2009/9/10 23:21:30 -- “果敢特区主席彭家声到底躲到哪去了?”果敢同盟军和缅军的战火平息以来,在果敢边民和南伞边境等地,彭家声的下落成为最大的悬念。目前关于彭家声下落的有五个版本。 “彭家声投降被缅军抓住,现已送到仰光被控制了。”南伞镇的三轮车司机卫德元说,他听到好几个边民这样说。 而果敢包包寨的边民拉乐则称,果敢同盟军与缅军交火后,彭家声眼看大势已去,带着一帮官兵,投靠了他的女婿——第四特区主席林明贤。但另一果敢边民左小伦则称,彭家声投靠了第二特区佤邦。两人虽然没有充分依据,但他们认定反正是投靠了其他三个特区,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到了他女婿那里。 自称知情的南伞人何高林说,彭家声还潜伏在果敢农村,正在组织力量伺机扭转局势;另外,南伞的一名华商林先生则说,彭家声在果敢的别墅被缅军占领,见大势不妙,彭家声已逃到国外,正在躲避风头。 “都是道听途说。”南伞的出租车司机杨新忠认为,五种说法没有任何事实证明其准确性。他说,他的外侄一直是彭家声的保镖,战争前几天,外侄还和他通电话,称彭主席正在忙着应付与缅军打仗。直到战火打响后,他担心外侄,可一直打不通外侄的电话。他肯定地说,彭家声还活着,而且还与外侄在一起。当记者向他要其外侄的电话,他死活不肯,称一有彭家声和外侄的消息就告诉记者。 彭家声到底躲到哪去了?他的下落,目前已成为此次战争中暂时的悬念。南伞镇一名地方干部称,这个悬念随着局势的发展,肯定会浮出水面。 部分同盟军投靠佤邦 果敢王下落成谜,其部下同盟军到底去向如何?昨日,记者从多方面获悉,被打散的部分同盟军已投靠第二特区佤邦,一部分返乡当平民。 “我运了两车被打散的同盟军。”四川隆昌金鹅镇的43岁的吴启良,四年前来到云南孟定至清水河路线跑客运。他说,前两天,他用自己的东风小卡面包车,在孟定拉了两车被缅军打散的果敢同盟军到南伞,直至把他们送到南伞口岸。 他说,那些被打散的果敢同盟军介绍,他们被缅军打散后,从果敢逃到缅甸境内40公里外的南邓,经南邓逃到孟定。在南邓,长官根据士兵意愿,一部分同盟军投靠了佤邦,准备继续参加与缅军作战;一部分不愿继续打仗的,每人领到1000元钱后脱掉军装回家。 另一个果敢边民华跃升说,他的一个堂弟也是被打散的果敢军,逃到南邓后,堂弟觉得轻易败给缅军不服,投靠了佤邦准备再战。 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上被缅军打散后已回到果敢家中的同盟军士兵蒋光明,他说是有一部分战友投靠了佤邦,但具体有好多人投靠,他不是很清楚。“反正我是不想打仗了。” 佤邦不想打“第一枪” 与缅政府接触10次 昨日,记者电话连线了佤邦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周大福。“对于目前的局势,我们有充分的准备,我们不希望双方交战,佤邦更不会打第一枪,缅甸的民族地区和缅甸联邦政府之间有分歧、有矛盾,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对话、协商取得共识。”周大福说。 据了解,在佤邦经商、务工的中国人有近两万人。周大福称,目前除了南邓地区有少量民众进入中国芒卡外,佤邦其他地区很平静,“我们特区距离边境线较近,如果发生战争,在佤邦的中国人现撤也来得及。”记者昨日在中缅边境南邓口岸看到,南邓边民牵猪赶牛、拖家携口,沿公路骆绎不绝地涌向云南边境芒卡镇和孟定镇避难。中方已在芒卡镇上芒卡大弯拐集中搭起近百个帐篷,对这些边民进行临时安置。 据称,昨日佤邦方面与缅甸政府进行了谈判。对此,周大福回应说:“目前这方面的消息不好通报,佤邦方面已与联邦政府接触10次,但不是谈判,而是交换意见,我们通过信息、电话等方式来往,不仅仅是今天,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没有中断过。” 周大福说,缅甸政府军占领果敢后给佤邦造成了巨大压力,但要佤邦解除武装却是有条件的:第一,要保持地方稳定,民族平等,相互尊重;第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第三,地方政府需要有高度自治权;第四,部队可以裁员、撤掉番号,但要保留部分精华部队维持治安;第五,联邦政府要承认地方政府的合法性。 对于目前缅甸政府与佤邦方面经过多次接触后分歧的焦点,周大福表示,“这只是我个人意见,这并不代表官方言论,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果敢九成店铺开门 特区政府尚未上班 战火平息的果敢城区,目前局势基本趋于稳定。昨日全面恢复水电气和通讯,九成以上店面恢复营业,街上有少数出租车穿行。街上缅军巡逻勤密,特区政府尚未恢复上班。 昨日上午9时,在果敢开出租车的张金华夫妇,提着大包小包经南伞国门回到境内,准备回安徽老家休整一段时间。张金华夫妇三个月前到果敢,投资8万元经营出租车。开战后,两人将车开到南伞避难。战火平息后,夫妇俩前天下午从中缅127界碑边检站把车开回了果敢。但由于街上人气冷清生意清淡,加之家人担心,夫妻商定把车停到车库,回安徽老家休整一段时间。 张金华告诉记者,果敢城区前天起逐步恢复水电气,并有少数店面开门营业。昨日早晨起,全面恢复水电气和通讯,九成以上的店面开门营业。他说,战火停息的果敢城区,全副武装的缅军巡逻勤密,街上行人稀少,战前的80多辆出租车只有十来辆在街上穿行。 家住果敢包包寨的刘小雪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她的小副食店也开门营业了,虽生意清淡,但秩序基本稳定。刘小雪说,城区的菜市也有摆出的摊子,菜市人气相对旺一些。但她经过特区政府时,除看到有缅军把守外,没有工作人员。 记者拨打果敢特区政府多个部门办公室,没人接听电话。仍住在南伞太阳城酒店等待观望的果敢特区政府石姓官员告诉记者,大部分特区官员仍呆在南伞,由于不能把握返回果敢的命运,他们不敢轻易返回。因此,果敢特区政府没有恢复上班。 (2009。9。3腾讯网) |
-- 作者:开山炮 -- 发布时间:2009/9/10 23:27:10 -- 背景:8月7日,缅甸军方以果敢枪械修理厂制造毒品为由,派出30名警察欲搜查该厂,遭到拒绝。8月8日,缅甸军政府向果敢调派军队,与果敢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领导的果敢同盟军发生战事。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9/12 10:39:26 -- 友情复:(老灯火)[备考]缅共游击队解体后形成的4个特区... |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9/9/12 15:41:28 -- 缅甸最近的战事,考验中国政府的智慧…… 为了中东来的石油不受马六甲海峡卡脖子,最几年在拉与缅甸的关系,外界评论是以便石油能从那里上岸,输向我们这边……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9/13 0:29:03 -- 高兴有开山炮、哥巴、友情等朋友亦关注此事。以前元宵曾征集参加缅游击队知青后续报道,今在“每周文摘”见一篇转如下: 无谓的牺牲──中国知青在缅甸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9/13 0:36:27 -- 记者对刘义的采访: 当国内的动荡和异域的战争硝烟都已经随风远去,那群当年有着特殊经历的年轻人,也渐渐湮没在岁月的滚滚红尘中。他们在心中一直对祖国怀有既复杂又亲切的情感,这种情感远非亲历者所能想象和体会。 记者 孙彦德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9/18 16:26:57 -- 带走知识和愉悦,留下问候和祝福!GIF 带走知识和愉悦,留下问候和祝福!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