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讨论]《通用规范汉字表》公示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48483)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8/27 15:10:46

--  [讨论]《通用规范汉字表》公示
    本报讯(记者李莉)今天上午,教育部公示《通用规范汉字表》,并从今日起至8月3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将根据这个汉字表进行改动和更正。
  
  专家介绍,此次公布的字表使通常使用的汉字更加集中,字量增加,一些字如分类细致的农业用字退出,一些新字出现,新的字表体现了多元化、开放性,同时注重了文化传承。
  
  字表收字8300个,根据字的通用程度划分为三级:一级字表收字3500个,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层面的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频度低于一级字,与一级字合起来共有6500字,主要满足现代汉语文本印刷出版用字需要。三级字表收字1800个,是一些专门领域(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文言文教材)使用的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字,用于满足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统计数字显示,一般教学约需要3500字,600个常用字就可以覆盖书面语的80%,900多字可以覆盖书面语的90%,2400字可覆盖95%,5200字就可以覆盖书面语的99.9%。字表公布后,中小学语文教学课标将跟进改动,不会对学生考试产生影响。
  
  此次《通用规范汉字表》恢复了51个异体字的使用。恢复使用的异体字主要用于人名、地名,是为了尊重大众用字习惯。一是大家仍在大量使用、禁而不止的人名和地名;二是目前仍要多次使用的历史用字,如“瑷珲条约”中“珲”;三是正字无法替代的。
  
  如何提建议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及有关材料登载在中国语言文字网(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信函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电子邮箱gfhzb@moe.edu.cn;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南小街51号《通用规范汉字表》意见收集组,邮码:100010。J063
  
  新收录汉字一览
  
  1阪 bǎn 仅用于地名,如“大阪”。其他意义用“坂”。
  
  2祇 qí 义为地神。读zhī时用“只”。
  
  3剋 kēi 义为训斥、打人。读kè时简化作“克”。
  
  4袷 qiā 用于“袷袢”。读jiá时用“夹”。
  
  5皙 xī 义为人的皮肤白。不再作为“晰”的异体字。
  
  6慄 lì 义为因寒冷或恐惧而发抖。不再作为“栗”的异体字。
  
  7麽 mó 用于“幺麽”和姓氏人名等。读me时简化作“么”。
  
  8瞋 chēn 义为发怒时睁大眼睛。不再作为“嗔”的异体字。
  
  9噘 juē 义为噘嘴。不再作为“撅”的异体字。
  
  10徴 zhǐ 用于中国古代乐调的代表字“宫商角徴羽”。
  
  读zhēng时简化作“征”。
  
  
  11蹚 tāng 义为蹚水、蹚地。不再作为“趟”的异体字。
  
  12雠 chóu 仅用于表示校对文字,如“校雠”。其他意义用“仇”。
  
  13酆 fēng 用于姓氏人名、地名。不类推简化。
  仝 tóng
  
  氾 fán
  
  邨 cūn
  
  吒 zhā
  
  訢 xīn
  
  飏 yáng
  
  昇 shēng
  
  迳 jìng
  
  迺 nǎi
  
  勑 lài
  
  钜 jù
  
  祕 mì
  
  叚 xiá
  
  陞 shēng
  
  勣 jì
  
  菉 lù
  
  砦 zhài
  
  堃 kūn
  
  喆 zhé
  
  甦 sū
  
  淼 miǎo
  
  犇 bēn
  
  殽 xiáo
  
  貲 zī
  
  fǔ
  
  甯 nìng
  
  線 xiàn
  
  锺 zhōng
  
  以上字仅用于姓氏或地名等
  
  並 bìng 仅用于中国音韵学声组代表字“帮滂并明”。其他意义用“并”。
  
  桠 yā 仅用于姓氏人名、地名和科学技术术语,如“五桠果科”。其他意义用“丫”。
  
  扞 hàn 用于表示相互抵触,如“扞格”。其他意义用“捍“。
  
  藉 jí 用于“狼藉”等。读jiè时,除表示慰藉、衬垫外,简化作“借”。
  
  瞭 liào 用于“瞭望”等。读liǎo时简化作“了”。
  
  零 与表示数目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连用时可用“○”替代。
  
  鈩 lú 仅用于科学技术术语,指一种人造的放射性元素,符号为Rf。其他意义用“炉”。
  
  脩 xiū 仅用于表示干肉,如“束修”。其他意义用“修”。
  
  硃 zhū 仅用于表示硃砂和地名。其他意义简化作“朱”。
  
  絜 xié 义为度量、比较。读jié时除姓氏人名外用“洁”。
  
  蒐 sōu 仅用于表示草名和春天打猎。其他意义用“搜”。
  
  椀 wǎn 仅用于科学技术术语,如“橡椀”。其他意义用“碗”。
  
  凓 lì 义为寒冷,严肃。不再作为“栗”的异体字。
  
  噁 è 仅用于科学技术术语,如“二噁英”。其他意义简化作“恶”。
  
  勠 lù 义为合力、齐力。
  
  夥 huǒ 仅用于表示多和惊叹、赞叹,如“获益甚夥”。其他意义简化作“伙”。
  
  劄 zhá 仅用于科学技术术语,如中医学中的“目劄”。其他意义用“札”。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8/27 15:22:05

--  

        网上所见不同声音:

      简化字的弊端,已多有论及,不必再一一赘述。就目前的44个汉字的字形调整,据有关专家解释,参考了书法美学,更有美感。但是,这个说法有难以自圆其说之嫌。譬如“茶”字,下面改成“木”,并无美感可言,反而变得单调、重复。譬如“亲”、“魅”、“恿”的字形调整,不是更具有了书法上的美感,反而是变丑了。这44个汉字改变字形后,绝大部分字不仅不具有美感,而且也并不符合书法家的书法运笔习惯。因此,调整字形纯属画蛇添足。
  至今几千年来约定俗成的汉字,能否因为仅仅考虑到教育部的专家们所谓的“书法美学“就随便改变汉字的字形呢?这种改变的汉字字形的理由很单薄,不仅无法使人心服口服,还无法获得法理上的支持。这种改变是否会遮蔽汉字很来蕴涵的各种信息呢?譬如人事、美学、思想、心理学、哲学、民俗、饮食等多种文化信息,甚至于还待于广大学者共同研究才能更好地诠释其意义与价值,使之“澄明”。在没有全面揭示出这些汉字的整体文化意义与价值之前,任何一种调整字形的理由都不足以作为理由。除非回到100多年前的帝制时代,因为避皇帝们的讳而改变字形。因此我认为,这种改变是人为地割裂汉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不可轻举妄动,应该谨慎行事,暂时保持原貌。
  “动”,繁体字是“動”,表示举重以“動”,谨慎,迟缓,不盲目,有定力,稳重。而现在简体字的“动”,举云而行,是空虚、轻浮、浅薄、草率,是飘飘然,没定力,四处流窜,是盲目,没目标,方向不明,正如徐志摩说的:“我不知道风向哪边吹”。“进”,繁体字是“進”,鸟飞以“進”。而如今简体字的“进”,是表示走入井中。井是陷阱、坎陷、灾难、死亡的象征。“动”、“进”是昭示着现代文明的宿命,一切都是陷阱!
  舆论还认为,调整字形,还会产生其他一系列的复杂问题,给民众带来许多麻烦。因此,这种调整汉字的字形的闹剧,既没有学到别人优秀的东西,又把自己老祖宗的传统丢掉,是典型的邯郸学步、画蛇添足。

       (引8.24“红网”黄守愚  《44个汉字的字形调整是邯郸学步、画蛇添足》)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8/27 15:28:36

--  续转
       王立群:中国需要整容的不是汉字 十亿人得重新学


       2009年08月21日09:39  来源:《大河报》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昨日发表博文对《通用规范汉字表》调整44个汉字写法发表不同看法 需要整容的恰恰不是汉字

  在汉字“繁简之争”刚刚平息之时,教育部推出《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8月20日,记者就相关问题电话采访正在杭州开会的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王教授表示,汉字要美,更要实用。对这次“汉字被整容”王立群还通过博客表达了他的无奈:真正需要整容的不是汉字。

  国家语委有关负责人解释新汉字表改变原因时表示,《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实行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比较大的帮助,可以满足信息化时代的文字需要,方便计算机信息储存和管理。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司司长李宇明说,微调不会对老百姓生活造成多大影响,主要是针对印刷规范而言。在对该字表进行讨论时,大家参考了包括清华大学美术系、北大方正字体设计专家的意见。目前,我国规范汉字的标准字形采用的是1965年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文化部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但由于历史原因,这套印刷宋体字形总体上统一,局部仍有不一致的地方。在“前电脑时代”,由于各印刷厂的铅字都是用铜模浇铸出来的,这些微量的不同仅凭视觉不易察觉;而进入“电脑时代”后,字形的不规范情况就暴露出来了。

  在一片争议声中,王立群20日在他的博客最新文章《汉字要美,更要实用》中称:“这些年来,有关汉字要不要动手术的争论太多了,我不想再说什么。现在的事实是,中国有十亿人需要重新学写这44个字是一个不争的事实!44个字确实不多,但是,需要重新学写这44个字的将是十亿人!在书本、报刊、电视上认读这44个字并不难,但是,要十亿人重新学会正确书写这44个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这44个字一旦法定下来,原来的写法就是错字!”

  对于国家语委副主任回答质疑时说征求了书法、美术界的意见,王立群表示,现在通行汉字的主要功能是实用,如果以书法界、美术界的意见来修改44个汉字的写法,我只能说一句话:汉字要美,更要实用!如果以美不美作为对现行汉字动不动微创手术的理由,恐怕要动手术的汉字远远不止这44个,只要开了这个头,就可以一直动下去,完成这一系列整容手术!因为每次手术都有每次手术的原因!

  在博文的最后,王立群无奈地表示,真想不到整容之风竟然刮到了汉字的头上来!下一轮将要被整容的还有哪些汉字?我们只能等着被整容了!无奈!现实中国真正需要整容的恰恰不是汉字!(张体义)


--  作者:马畔闲人
--  发布时间:2009/8/27 17:57:14

--  

我只能说一句话:汉字要美,更要实用!

     赞同。


--  作者:陈词滥调
--  发布时间:2009/8/28 10:33:38

--  

       很关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颁布,恐怕全中国的电脑字库都要换了。

       这44个新收录汉字到底是在哪一级字表里呢?如果在一级字表里,影响就大了,小学生和他们的老师自然要学习,所有的非文盲都必须重新学习,至少是重新确认。如果是在三级字表里,那就让专家们折腾去罢,反正用得少之又少。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8/28 11:54:12

--  

   谢谢闲人兄与陈词滥调2位教育界人士关心这一动向。续转人民教育网相关座谈:

  

专家谈《通用规范汉字表》对百姓生活影响


[人民网教育频道]:各位网友大家好!我们将在12点30分,邀请教育部语信司王翠叶处长和北师大专家做客人民网,谈《通用规范汉字表》对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敬请关注! [10:29]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上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透露《通用规范汉字表》征集意见稿将向公众公开征集意见,这个规范汉字表前后研制了8年。是继1956年《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发布、1964年《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1988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公布之后中国社会语文生活中的又一大事。在新闻发布会刚刚结束之后,我们邀请到了教育部语信司王翠叶处长,还有参与研制征集意见稿的两位教授王立军教授和陈双新教授来到我们的访谈室,给我们谈谈《通用规范汉字表》对百姓生活有什么影响,首先请三位嘉宾跟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13:01]

[王翠叶]:大家好! [13:02]

[王立军]:大家好! [13:02]

[陈双新]:大家好,我是河北大学的陈双新! [13:02]

[主持人]:王处长您给我们讲一讲《通用规范汉字表》背景和意义? [13:03]

[王翠叶]:国家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背景和意义主要基于两点,第一点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新世纪语言生活的需要。21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用字的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字观念和需求,出现了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特别是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我们的用字范围比以前扩大,而且还有一个实现标准化的要求。标准化的要求在各个领域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泛使用计算机,出现许多新媒体,这都需要文字实现数字化。 [13:03]

[王翠叶]:现在计算机字库的缺字现象非常严重,大家经常遇到汉字打出不来。特别是一些人名、地名、姓氏用字出不来。很多群众给我们打电话说名字出不来,工资在别人的户头上,要到别人的家里去取工资,自己取不出来,很是麻烦。 [13:04]

[王翠叶]:就是说我们各行各业都需要信息储存和交换,生僻字在字库里找不到,会产生很多问题,这是信息化带来的新问题,对汉字标准化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各个领域的汉字应用需要制定一个汉字规范。 [13:04]

[王翠叶]:另一点,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个法律的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到底哪些是规范汉字呢?我们如何使用呢?我们过去已有的规范标准,是分散的几个字表,比如说《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等字表,这些字表到底哪个是呢?大家有很多的疑问,要落实贯彻这个法,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范本。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汉字都整理出来,但有必要根据应用需要确定一个通用范围的规范汉字表。 [13:04]

[王翠叶]:现在迫切需要把这些字表整合在一起,加以完善,以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能够方便人们的语言生活。基于这两点,国家启动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制定工作, 2001年4月份开始启动。 [13:06]

[主持人]:到今天整是8年还有余。 [13:06]

[王翠叶]:对。9年肯定是不到,但是8年是有余的。 [13:06]

[主持人]:咱们这个表因为今天上午新闻发布会也强调过,说有3000多名专家参与讨论,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包括人名、地名怎么收集,您谈谈这个工作的过程吧。 [13:07]

[王翠叶]:确实,这个字表是涉及多方面内容的一个大的标准,研制过程当中要研究解决很多的问题,这是个系统工程。学术性强,政策性强,要处理好科学性和社会性的关系。比如说按照科学要这么做,但是按照社会应用性要那么做,需要调和这两个方面的关系。 [13:07]

[王翠叶]:这个项目启动以后,教育部、国家语委非常重视。首先是列为国家语委的十五重大项目。两度列为教育部的年度要点,不列为要点的时候,我们也是作为重要工作来做的。 [13:07]

[王翠叶]:先后成立了很多机构,有研制课题组、领导小组,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几套班子。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工作:(1)学术准备阶段。我们召开了很多的会议,总结和梳理过去对汉字的研究成果。(2)字表起草阶段。起草以后要反复的征求意见,主要是征求了学术领域的意见,还有用字领域的意见,经过反复的修改完善。(3)广泛征求意见阶段。这个阶段从2006年开始进入了不停歇的征求意见阶段,多次征求教育、科技、民政、公安、测绘、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个方面的意见,还有博物馆、图书馆等方面,相关部门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我们先向他们征集用字材料,后来是反复征求意见,还向国家语委委员单位书面征求意见,非常的正规,各单位都是经过分管部长批准反馈意见的。 [13:07]

[主持人]:然后是向公众征求意见? [13:08]

[王翠叶]:对。以前算是小范围的征求意见。 [13:08]

[王翠叶]:主要是向学界专家和领域征求意见,相对于13亿人口来说,人数还是比较少的。第三阶段基本上是征求意见,三个阶段之后就形成了现在这个重大规范。这期间相关的单位、相关的学术团体、相关的专家学者,包括海内外的专家,参与的人非常多,而且有很多都是非常知名的专家学者,我们在座的两位就是教授、博导,都是研制人。他们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感谢! [13:09]

[主持人]:今天上午听说是8300字,增加1300字,为什么增加这1300字?这1300字都涉及到哪些领域呢?请两位专家给我们解读一下。 [13:09]

[王立军]:新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相对原来的通用字表,从表面上来看是增加了1300字,其实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如果从字面上来讲应该是增加了1335个字,因为原来通用表里有35个字,这次的字表里没有收。在这个基础上又多出来1300,这样的话总量是1335个字。 [13:09]

[主持人]:为什么要增加这些字呢? [13:16]

[王立军]:这个字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现在语言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的通用字表是7000字,是按照当时语言文字使用的现实收集上来的,而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了。在这样的时代人们的用字量要比原来增加的多得多,因为由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广度等等。人们对用字的要求有所提高,用字量也有所提高。所以还局限于原来的7000字就没有办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说增加这些字完全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和应用。 [13:17]

[主持人]:您有没有印象就是有些字不增添不行,不增添就影响使用? [13:17]

[王立军]:我们主要是从这样几个领域考虑:(1)姓氏人名。(2)地名。(3)科技术语。(4)中小学的文言文用字。从这四个方面来讲,为什么说不增加不行?就是说首先这个姓氏人名用字,它是对咱们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姓氏是传承过来的,不是说谁随便造一个姓就造一个。这个就代表着一个血缘关系,这个是不能割断的。所以说我们要给他们提供一个使用的方便,原来在字库里面没有这个字,现在我们就需要给它补充进去。补充不进去将来就成了一个“黑户”,身份证没有办法办、银行卡没有办法办、没有办法坐飞机,就是影响他正常的生活。所以说这方面的用字如果不增加的话,确实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13:17]

[主持人]:向我们公民的姓氏问题,我也查了资料。我国公民的姓氏用字是7600字,有2000多个姓大概只有一个人使用。咱们这次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增加了姓氏的部分,您认为这个情况多不多呢? [13:18]

[王立军]:这个非常的重要,因为关系到这些人的日常生活、血缘传承关系。所以说研究字表的时候我们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我们的原则是只要有来历的姓氏都可以体现出来。这次征集意见我们就欢迎广大网民提供一些线索,帮助我们把应该收录进来的姓氏收录进来。 [13:18]

[王立军]:还有作为异体字废除的字其实是姓氏,比如说仝姓,就是全字少一横的这个字,这样的话姓仝的人就使用了不规范的字。这些是很不合理的,这次我们就想对这些姓氏用字尽可能的收录进来。包括小溪的溪,这个有一个异体字,就是去掉三点水,左边加一个谷字“谿”,这个也是一个姓氏,原来我们是把它作为小溪的溪的异体字,但是这次我们把它作为姓氏字。 [13:18]

[主持人]:咱们征集意见稿里面就标着仅用做姓氏人名。 [13:18]

[王立军]:对。我们既尊重原来的通用字表,但是现在为了照顾自己的姓氏用字,我们就把它恢复过来,但是也不是全恢复。 [13:19]

[主持人]:既要尊重用字的规范性,也要尊重人家的姓的自由。 [13:19]

[王立军]:对,要给老百姓提供方便。 [13:19]

[主持人]:这个姓氏肯定牵扯到人名,我手里面有这些字,这些字都是曾经在人名里面堃”、“玥”、“璆”、“珺”、“喆”、“燚”、“烺”、“垚”、“樑”、“栟”、“禔”、“翀”、“懋”、“碶”。除了前面的两个我认识,后面的我就不认识了,尤其是两个吉的“喆”字,这个都大量的使用在人名里。您谈谈这些字使用在人名里有什么困难?因为有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没有重名,出现造字或者是用英文字母叫张B、赵C,您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用这些字起名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13:20]

[陈双新]:人名用字问题不是这个字表要解决的问题,她的管理是户籍管理部门,但字表研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人们取名用字的需要,尽可能为大家提供方便,字表研制的宗旨就是利国便民吗。刚才你给大家看的那些字多数都是过去的规范中定为异体字的字,而异体字在一般通用领域是不能使用的。前面说到的那几个字有的是字形大家比较喜欢,有的是意义上有特别之处,因而被不少人用作人名了。这次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大众的用字需要,把那些大家都喜欢用来取名的字作为规范字收录进来。凡收进字表的字今后都可以放心使用,电脑一般的输入法也会支持。 [13:21]

[陈双新]:其实那些字在电脑的字库里面都有,只不过一般的输入法打不出来。收录到《通用规范汉字表》以后,一般的输入法都可以打出来。对人名用字,还是建议大家不要使用很生僻的字,特别是不能使用生造字。很多人说现在的电脑造字软件非常的发达,比如姓令狐的人把这个姓合成一个上下结构的字,这个合书在古代是有的,但是现在还这样用的话就影响交流,因为现代姓名不但要认得出,还得计算机能打出来、能无障碍传输。任何一个新造字只有在所造字的电脑能显示,别的电脑就显示不出来,这个就不能通用,就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取名求新颖、避重复,完全可以理解,但应该在保证信息时代交流顺畅的前提下,这也是保障公民姓名权的具体体现。 [13:21]

[陈双新]: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把过去使用度高的人名用字该收的收进来,今后就可以在网络传输中畅通无阻。有些特别生僻的字,电脑虽然已经编码,但是输入法不支持,就是人们常说的打不出来,所以说生僻字有这个麻烦。而且这些字多数人都不认识,或者是读错,甚至带来一些尴尬。所以说人名要便于大家认、便于大家记、便于计算机存储、检索和交流。 [13:21]

[主持人]:8300字用于起名够吗? [13:22]

[陈双新]:我觉得这个8300字应该是不少的量。虽然汉字发展到今天,其总量有好几万,但每个时期当用的汉字并不多,一般在六千左右。有人做过调查,当前的正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的识字量一般不超过5500字。象四卷本的《毛泽东选集》,总字数有66万多个,使用不同的单字只有2900多个。《十三经》是中国传世文献中的经典,它用到的不同的字才6000多个。可见8300字这个量并不少。 [13:23]

[主持人]:那这样排列组合的话也是一个海量的数。 [13:23]

[陈双新]:对。 [13:23]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8/28 12:00:30

--  续转
[王立军]:我们在研制的过程当中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就是让大众够用。所以说我们选取人名用字的时候,我们是依据了关于十八省市的人口普查资料,还有公安部的姓氏人名资料,我们适当的选取了古代名人的姓氏、名字。应该说我们尽可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供选字的平台,就是说你在这里打字,你要传到对方那里或者是传到异地,你才能实现这个任务。所以说提供这样一个字表,是给大家提供一个选字的平台。有的网友会有误解,好像是我们为了限制大家取名字。其实我们不是这样,我们主要是为大家提供方便,主要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13:24]

[主持人]:大家用这些字的时候,比如说你给孩子起这个名字。孩子以后长大了他在与社会交往的时候,不会构成障碍。你现在觉得给他起一个个性的名字,但是到时候出现障碍问题的时候,最后麻烦的还是自己。 [13:25]

[王立军]:对。 [13:26]

[陈双新]:很多人认为人名用字是个人的事情,其实人名用字是社会用字。因为你所起的名字,是让别人看和用来交流的。现在8300字的字量已经不少了,如果为了取名再增加字量的话,那么社会用字量就很庞大了,比如说达到一万多、两万多,把那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字又因人名用字而成为当用字,这实际上就给跟他交往的人、给社会服务行业和管理部们带来认字、记字的负担,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不便。 [13:26]

[王立军]:康熙字典里面有很多很多隐含的字,在旁边注两个字叫拟名,有的连什么意思都不知道,甚至有的连音都没有。 [13:26]

[主持人]:就是写的出来、读不出来。 [13:26]

[王立军]:对,像这样的字取它有什么意思呢。 [13:27]

[主持人]:今天我们在会议上第一个问题提的就是繁简之争,这个事情前段时间讨论的非常的热闹。而且已经流传到周边相近的国家,他们都非常的关注。我们今天看到咱们征集意见稿里面有一个部分是繁简对照,今天上午语信司的司长说我们原则上不打算恢复繁体字,收编了六个字到这个表里面。那么为什么我们原则上不打算恢复它呢? [13:28]

[陈双新]:这个问题是近几年来网上和报刊上讨论不少的问题。这次《通用规范汉字表》原则上没有恢复繁体字,只是对6个繁体字的用法上做了些调整。我是学习汉字和研究汉字的,对这几年的讨论都非常的关注。我个人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觉得关于恢复繁体字的问题,可以从这么几个角度来看: [13:29]

[陈双新]:(1)从汉字的职能来说。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工具,作为一个工具来说肯定是越简便易用就越好。网上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还是觉得简化字方便。 [13:29]

[陈双新]:(2)从广大使用者的用字习惯来看。《汉字简化方案》是1956年发布的,当前60岁以下的人基本上都是从学简化字开始的,然后一直到现在。如果这么常用的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百姓使用起来是极为不方便的。这次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第一条原则就是“注重与原有规范的衔接,维护汉字系统的基本稳定”。(3)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来看。这几年说到恢复繁体字的原因,不少人都跟传统文化挂上钩。这个说法表面上是挺有道理,但是实际上这里面要辨证的去看。繁体字是不是真的对保留传统文字就有好处,简化字就对保留传统文字就没有好处,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这次《通用规范汉字表》收了8300字,其中简化字不到2500个,其他都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传承字,就是说这些字没有繁简的区别。而且这些简化字大多数都不是1956年简化汉字时新造的,而是历代用字者手头使用的简体字或俗字,有相当长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基础。大家不妨具体的回忆一下,我们从小学的那些古文、唐诗,用简化字和繁体字记录,表意上有区别吗?很多古文献中的语句,认字没有任何的障碍,但是你未必了解其中的意思吗?,这主要因为读懂古书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其他知识,比如古代的语法、词汇、训诂,还包括官职、历法、典故、礼乐制度等等,这些东西不了解,那你对传统文化、古书的理解就很有限。 [13:30]

[陈双新]:(4)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很多人都说现在用字都电脑化了,很少手写。其实手写字还是很常见的也很重要,能写一手漂亮的字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电脑输入汉字时,字形简单的,在选字框中就非常清晰,便于认准。笔画繁多的字则不易准确分清。打印文本中,字形很小时,笔画繁多的字也不便于认读。还有今天大家都有手机,经常发短信。在这些小的通信设备中,笔划多的字在手机上不能完形显示,有些笔画会发生粘连。比如说力量的“量”,这个字横划比较多,在手机上有几个横画就重了。还有应酬的“酬”,这个字竖划比较多,也不能在手机上清晰显示。显示非常的模糊,也就影响到使用。而这两个字还不是繁体字呢。当然,我并不是说简化字就尽善尽美,相反,其中确有些不太理想的地方,比如一个简化字对应多个繁体字的问题,在繁简转化的时候很容易出错,这次制定字表也反复考虑这个问题,是否调整其中某些字,但征求很多领域使用者的意见后还是决定不通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是使用习惯问题,再说这个问题一般只在简繁转换时才可能有问题,一般领域的使用没有多大问题。 [13:30]

[陈双新]:所以说作为一个汉字的使用者和学习者,我当然觉得简化字是非常便于使用的。至于将来对繁体字怎么考虑,我觉得恢复繁体也不大可能,因为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一个总趋势。从今天我们见到的甲骨文来说,那里面就有很多的同一个字的简写和繁写,发展到后来的往往是那些表意明确、字形简化的形体。 [13:30]

[主持人]:你说起这个,我就想起奥运会的“和”字,从古到今简化到现在的“和”字,这个字体的简化是一个历史的趋势,我们现在用着也很方便,学着也很方便。没有完全必要回到繁体字时代,其实繁体字我们大家也都认识,也不影响使用。 [13:32]

[陈双新]:当前繁体字也不是就根本不让用,而是规定了使用的场合,比如说在古籍整理、书法艺术等领域都可以使用的,这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有明确规定。 [13:34]

[王立军]:我们不是说完全把繁体字抛弃不用了,在一些特殊的领域还是可以的。 [13:34]

[主持人]:所以说征集意见稿里面还有繁简对照的部分。 [13:34]

[王立军]:对,就是为大家提供简体字和繁体字之间的对照使用方便。 [13:35]

[主持人]:给位专家看一看这几个字“涐們瑷礻且囯”。这个是我们在网上特别常使用的“火星文”,有一些网友给我们留言就用这些字。我们都看不懂,这个是“我们爱祖国”。这个火星文的现象也是非常热的现象,我们前段时间搞了一个调查,就3000多网友留言,有2.6%的人说认识看得懂,但是大部分人说我们不知道。但是火星文的热度却一直在持续,我想问问两位专家你们对火星文,还有“囧”字,请两位专家聊一下对于火星文和一些非规范字流传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13:35]

[王立军]:火星文顾名思义好像是来自于火星,地球人看不懂。那么既然是地球人看不懂,那应该说它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在那里面流传。刚才你说的那个是比较浅显的火星文。有很多火星文你不翻译根本解释不出来。有些是构成上非常的复杂,有些是日文,还有韩文,还有等号,还有把汉字拆成偏旁,还有乱码的符号,还有汉字的音等等这些字组合在一起,然后去表达自己一定的意思。 [13:36]

[王立军]:对这种现象我们怎么去看它呢?我觉得这个是挺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它是在网络时代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首先这样评价它。而不能完全一看到这个东西就说非要把它消灭掉。其实我们正视这种现象,分析它产生的原因,然后我们研究如何对待它,这个是我们采取的一种正确的态度。像“囧”字,这个是流行很广的一个符号。连我们这些平常不怎么阅读火星文的,我们也知道这个符号的意思,而且看到把它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非常的有意思。那这个符号其实是来源于古文字,在古文字里面有这个字。 [13:36]

[主持人]: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13:37]

[王立军]:这个是像一个窗户的样子,这个是表示明亮的意思。但是现在作为火星文只是借了这个形,意思没有借过来。所以对它进行加工,用在各种场合做一种表情符号来使用。那么这种文字它要不要去规范?应该说这个是两个话题。我们的规范是指在通用的层面上我们对文字进行规范,这个是通用层面。而如果是像个人写字的话,这个是用不着规范,只要能传递信息达到交流的目的就可以了,我们是不管的。 [13:41]

[王立军]:那么在网络上的这些火星文,从它的特性来讲它就不是一种大众性的,它是一种小众性的,它主要是流行于90后的年轻人,只要能认懂这些人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大人看不认识就是不让他认识。这个在起因上有这个因素。这个跟文字不一样,文字是要求让对方看懂,这样才能起交流的作用。而这个文字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能认识、交流,它不要求大众能够认识它。 [13:41]

[主持人]:所以说他们的要求不影响咱们的通用规范要求? [13:41]

[王立军]:对,这个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我们的文字是要求大众化的,因为在通用层面上可以交流,而我们规范的是这种文字。但是火星文是各种文字、符号的搀杂,所以我不主张把火星文叫做是一种文字,这个仅仅是网络流传的符号而已。 [13:41]

[主持人]:我们最后的一个问题问一下王处长,因为这次的字表看到的是征求意见稿。我们想问问既然我们做了海量的工作,连专家都参与了这么多的意见。我们为什么还要向大家征求意见呢? [13:42]

[王翠叶]:第一,这个字表是一个体现国家文字政策的重大规范,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配套的文件。语言文字关系到国计民生,跟每个人都相关,哪些规范、哪些不规范,哪些通用,哪些不通用,大家都很关心,这个字表出台,虽然是政府发布,专家制定。但是用的人是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字表有没有可行性,需要征求人民的意见。 [13:42]

[王翠叶]:第二,我国制定重大规范有征求意见的传统,比如过去的《汉字简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这些重大的规范,都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征求意见的,不是只靠专家定则定矣。《汉语拼音方案》研制中,还向全社会征集过方案。 [13:42]

[王翠叶]:第三,这个字表涉及的问题很多,有类推简化问题,异体字问题,还有字形问题等,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可以充分发扬民主,问道于民,这有利于字表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利于字表将来发布后的实施,就是说大家早点知道字表,字表发布后,也就清楚这个字表怎么规定的、怎么用了。 [13:43]

[王翠叶]:从这几个方面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向全社会征集意见,而且这个时代也是政务公开的一个时代。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情一定要向社会征集意见,所以说我们非常的重视这个工作,也是经过国务院批准的。 [13:43]

[主持人]:那这个字表推出以后希望对老百姓有什么作用呢? [13:43]

[王翠叶]:教育部、国家语委专门成立了征求意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开展这项工作。字表对重大问题的处理是否合适,是否可行,我们希望大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我的期待是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个字表推出来,以尽早方便老百姓使用。 [13:44]

[主持人]:谢谢王处长,也非常感谢两位教授。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谢谢大家! [13:44]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8/29 0:24:50

--  
  新通用字表恢复了51个地名、姓氏异体字,为什么不恢复长沙县的lǎng 梨镇的lǎng (朗字下面加木字)呢?现在都用“ ”代。


--  作者:陈词滥调
--  发布时间:2009/8/29 16:32:34

--  

   《长沙晚报》本周的《你说话吧》在讨论恢复长沙县的lǎng 梨镇的lǎng (朗字下面加木字),也算是一种意见的表达罢。还想到一件令人郁闷的事,现在用的《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又要买新的了。

    也收集了一些有关的文件,读来甚是有趣,其中有: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背景知识词条

www.jyb.cn 2009年08月12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撰者按:这里所做的词语解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定义,而是为了便于非文字学专业的人更好的理解字表。所列举的词语有的未必只限于表述汉字,其他文字也应涵括,但这里皆把它当作汉字的专有术语来解释。

  1.字集:按照一定原则选出的一定数量汉字的集合。比如1988年1月,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就是一个一般社会领域最常用汉字的字集。

  2.字量:文字的数量,一般指某一特定范围使用到的汉字的数量。比如198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量是7000个。《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的总字量为8300个。

  3.字形:汉字的外形,即单个汉字在空间展现出来的形貌。比如“王”由三横一竖组成。

  4.字级:在一个一定数量的汉字集合内部,根据使用频率和流通程度等属性确定的字的级别。比如,1988年1月,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其中又分为两个字级:前面2500个是常用字,后面1000个是次常用字。《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分为一级字、二级字、三级字3个字级。

  5.字用:汉字在书面作品中使用的情况。确定字用依据的是汉字具体的使用职能。记录同一个词的不同字形可算同一个字(比如说“泪”和“涙”是同一个字);记录不同词的相同字形则可算不同的字(比如“体”,古代读bèn,表示愚笨;现代读tǐ,表示身体,二者虽然形体相同但可算两个字)。

  6.字样:《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的相关文件中所使用的“字样”是指汉字的外部样态。凡是汉字中的线条、图素、笔画在数量、交接方式、位相或体式等方面具有差异,也就是不能同比例重合的字,都属于不同的字样。比如说“泪”和“涙”是两个字样,因为它们的外在形态不同,但字用没有区别,因为它们的职能相同,都是记录汉语中“眼泪”这个词。再比如,“户-户-戶-户-户”五个形体也是5个不同的字样,只是其间的差别主要由于字体风格形成。总之,“字样”描述的是每个字的外形。

  7.字频:汉字的出现频率,即某个汉字在一定语料中使用(出现)的次数与样本总字数的比率。比如在一个一万字的文本中, “的”字一共出现过415次,那么“的”字在该文本中的字频便是4.15%(415÷10000×100%=4.15%)。

  8.字序:汉字在辞书和各种索引中的排列顺序。汉字的字序主要有音序和形序。比如“天、地、人”三字,按形序(笔画序)排列应该是“人(2画)、天(4画)、地(6画)”,按音序排列应该是“地(di)、人(ren)、天(tian)”。几个字笔画相同时,则依照笔顺的先后顺序排列(笔顺的先后顺序是横1、竖2、撇3、点4、折5),如“文、王、队、日、午”五个字全是四画,起笔分别为点、横、折、竖、撇,依照笔顺则应排列为“王、日、午、文、队”。

  9.类推简化:某个字形简化了,当这个字作为其他字的构件时如果也可以跟着简化,就形成类推简化。《简化字总表》规定其第二表中的132个简化字和12个简化偏旁,可以类推简化。比如“嚴、龍”简作“严、龙”,“儼、壟”可以类推简化作“俨、垄”;“車”简作“车”,则以“車”为偏旁的“軌、軍、庫、載”可以类推简化为“轨、军、库、载”。

  10.有限类推:类推简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实行的就是有限类推,即凡收进字表的字如其字形是繁体,都依据《简化字总表》规定的原则而类推简化。而字表以外的字,不管其形体是否含有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形,都不再类推简化。比如“驦、驌、鸘、鷫”四字收进了字表,依据类推简化原则,将们分别简化为“骦、骕、鹴、鹔”。与其相对的说法是“无限类推”,也就是某个字不管其现在是否使用,只要其形体含有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形,都类推简化。比如“驡”现在基本不用,但因为“龍”简化作“龙”、“馬”简作“马”,于是把“驡”类推简作“龙+马”。无限类推学术界不赞成,主管部门也已明确否定。

  11.异体字:“异体字”是与“正体字”相对的概念。音义和使用功能相同而字形不同于正体字的汉字。例如,“峰-峯”、“凳-櫈”、“朵-朶”、“泪-涙”等字组中,后者皆为前者的异体字。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其职能不由正体字承担,是汉字的冗余,给记忆带来负担,所以有必要限制其使用。

  12.宋体字形:宋代刻版印书通行的字体。结构方正匀称,横细直粗,便于刻版,阅读醒目,是16世纪以来汉字的主要印刷体。当前出版物上的常用字体,除宋体外(如:小),还有仿宋体(小)、楷体(小)、黑体(小)等。

  13.《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12月22日,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新中国第一个汉字规范,1956年2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该表内列810组字,每组最少2个字,最多6个字,共1865字。根据从简从俗的原则,从中选出810个作为正体,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比如“橹—艪艣 樐”为一组具有正字与异体字关系的字,该表将“橹”定为正字,“艪艣 樐”是淘汰的异体字。该表发布后,不仅精简了汉字的字数,而且有效地遏制了汉字使用中的字体混乱现象。

  14.《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5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提出进行汉字字模标准化工作,以统一印刷字体和手写正楷体的笔画结构,精简偏旁部件的种类,确定汉字的标准字形,并把它作为书写的规范和设计印刷、打字字模的标准,以利学习和使用。1956年9月,标准字形研究组编成了《标准字形方案(草案)》,1957年对该草案进行修改并更名为《汉字字形整理方案(草案)》,1959年初步定稿;1960年5月,在前表的基础上又编成《通用汉字字形表草案》;1962年3月,文化部决定把整理字形的工作确定在印刷通用汉字的范围内,并改名为《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整理字形的原则是:①宋体楷化;②字形结构和笔势尽量服从横写的需要;③折笔尽量改为直笔;④连结个别笔画结构;⑤精简偏旁的数量;⑥按读音分化原有部件。1964年5月,字形整理组拟出《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年发布实施。收印刷通用汉字6196个,并给每个汉字规定了笔画数、结构和笔顺。经过对字形的调整和美化,进一步取得了宋体字笔形的一致,使字形更趋于规律性、系统性。

  15.《简化字总表》:1956年1月,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3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总表》分成三个表。第一表所收的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这些字的繁体一般都不用作别的字的偏旁。个别能作别的字的偏旁,也不依简化字简化。如“習”简化作“习”,但“褶”不简化作“衤+习”。第二表所收的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所收的是应用第二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作为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1986年10月,国家语委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并作了个别调整。调整后的《总表》,实收简化字2235个。

  16.《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1月26日,国家语委、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目的是为了适应语文教学及其他方面的需要。字表分常用字(2500字)和次常用字(1000字)两个部分。选字原则是:①根据汉字的使用频率,选取使用频率高的字;②在使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选取学科分布广、使用度高的字;③根据汉字的构字能力和构词能力,选取构字能力和构词能力强的字;④根据汉字的实际使用(语义功能)情况斟酌取舍。其后,国家教委颁布的基础教育教学大纲规定基础教育阶段的识字量为3500字,完全等同于本字表。

  17.《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1988年3月25日发布。共收7000字,包括《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3500字。本表的制订,主要依据1965年颁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根据实际需要,删去《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中的50字,增收854字。同时,本表依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的字形标准,规定了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数和笔顺。其后,印刷通用汉字字形即以此表为准。

  18.语料库:应用计算机技术存储语言材料的总汇。语料范围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专项的,如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收1919-2002年的语料9100万汉字)。语料库的容量大小和编制体例可根据需要设计,内容也可以及时更新补充。

  19.《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GB13000.1字符集是指国家标准汉字编码字符集,共20902个汉字。《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由国家语委1999年10月1日发布、2000年1月1日实施,编号为GF3003-1999。它是按笔画排序的汉字字序规范,主要用于汉字的信息处理、排序检索、辞书编纂等方面。

  20.历史通用字形:即在历史上已经通行的汉字。一般指《康熙字典》之后、特别是《中华大字典》(1915年)之后的字形。使用历史通用字形的原则:字形要有历史上使用过的依据;有多个字形可以采用时,要尽量选取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字形。这个概念主要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文章中需要使用非常生僻的字,要使用历史上已经通行的字形,不要生造新字或乱改字形(包括类推简化),以免增加汉字的繁复程度。比如“壣”“蘹”未收入字表,如果写作时确需使用,则不能将其简化为“土+联”“艹+怀”,也不能写成其他新造形体,而要使用古书中所使用的原字形。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8/29 23:52:12

--  

谢谢陈词滥调的再次补充。

也要感谢教育界一些朋友如笔教授与乡音姐等在旅游栏发表对新字表公示的一些灼见。转公示的相关话题,实乃繁简之间的一些问题曾困惑我,想请教各位高人。灯火下乡前只是67届初二,后来考学校也是读运输经济专业,于文字基础总感不足……

我在前几年对一些词语的蜕变曾写过“明日黄花将变昨日黄花”一帖,表述过自已的困惑:

“ 在新编的某些辞书中,许多过去公认的别字巳被‘扶正’。记得读小学时填空,曾被打成‘右派’的‘老学究’语文老师在我填‘口苗助长’的‘口’里填的‘拔’字上打了大叉。现巳被某些辞书‘扶正’为‘拔苗助长’,为我‘平了反’。[传统说法应为‘揠苗助长’]也是‘老学究’教给我的,‘叶公好龙’中的‘叶’读‘She’。现在谁不读成树叶的‘ye’反以为怪了。然此典出于古代叶[She]地,故读此音……”

闲时读《庄子》,《齐物论》中“大知闲闲[闲字是繁体字‘門’内有个木],小知闲闲[闲字是繁体字‘門’内有个月]……”虽然两字在9o年版上海《辞海》同为简化字“闲”字,然字意相去甚远。繁体字“門”内有木的“闲”意为“博大”,而繁体字“門”内有月的“闲”字则为“空虚”解。查普通《新华字典》则无法考一一繁体字“闲”无法查。当然,在电脑中简繁转换也调不出繁体“門”内有月的“闲”字,只好用文字赘述。 而《庄子》的《大宗师》中“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其中“呴”字查《字典》与《辞海》皆不见。此字虽生僻,不保留此字就无法读老祖宗留下的名著。

也不知文字专家对此数“闲”何解?谢谢关注此事、解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