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公共读吧】谈孟子式的论辩逻辑【知青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45636)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7/26 9:32:08

--  【公共读吧】谈孟子式的论辩逻辑【知青公共频道】


.

.

动感视频 记录生活
优美图文 大家报道


【公共读吧】谈孟子式的论辩逻辑知青公共频道

谈孟子式的论辩逻辑

【摘要】孟子以善辩、好辩著称,他的论辩~-t-~气势;他有时也很讲究运用逻辑。但是,他的逻辑并不严密、不谨细,时有粗疏。
【关键词】孟子;论辩;逻辑软肋

孟子极善养浩然之气。文如其人,其文说气势充沛,往往给人滔滔雄辩之感。他仗恃气盛言宜、辩才无碍,时时处处与人辩难,故其弟子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滕文公·下》)。可以说,孟子就象一尊永远打不完炮弹的小钢炮,逢到敌手就小炮一支,噼里啪啦一通狂轰滥炸,论敌常常顷刻难以招架,或晕头转向,或理屈词穷,或“顾左右而言他”(《梁惠王·下》),纷纷败北。
     其实,《孟子》之文,也不只是气势凌人。他也懂得要以理服人,他也很讲究运用逻辑的说服力但孟子为人,艺术气质较浓,擅长感性,理性思维则非其长,这就使他的逻辑推理往往显得有些“另类”。这里姑称之为“孟子式的逻辑”吧。孟子在进行逻辑推演时往往存在主观随意、理想主义及不严密、多漏洞等特征。这就往往给论敌以可乘之机。那些思虑严密、格守理性、熟谙世情的人也往往能发现孟子论辩中的逻辑软肋,而予以定点定量的精确打击。如苟子、王充等辈。《苟子》有《非十二子》、《性恶》等文章,批判的矛头即对准孟轲;王充《论衡》则有《刺孟》篇,专揭孟子之短。
     笔者爱读孟子,敬其伟节,服其高义。故本文无意贬孟,只是论其技法而已。在《粱惠王·上》里,经过孟子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齐宣王终于对仁政来了兴趣,乃问到底如何推行仁政。这个问题很具体,本来不是孟子的长项。孟子似乎也没有必要回答。因为他只要讲明了什么是仁政、为什么要行仁政,孟子的职责就算完成了。至于怎么做.那是“有司”(有关部门)的事。但齐王既问,又不好不作答。且看孟子的回答:“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看!说得多轻巧!有那么容易吗?只要在房前屋后栽种上桑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只要把鸡豚一养。“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那么,照此说来,只要多开几所学校,社会风气就会扭转、世界立马就太平、警察立即就会停业了?又《告子·上》说:“圣人与我同类者”,《告子·下》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的结论是颇具革命性、颇鼓舞人心的。问题是:正如苟子在《性恶》中所驳斥的,“可以为”跟“能为”“其不同远矣”,因为“可以为,未必能”,理论上行,不等于实际上也能行:“足可以遍行天下,然而未尝有能遍行天下者也”。全国13亿人,每人捐给我一毛钱,就是一亿三千多万,那我就发了— — 但是谁能做到这一步呢?还是在《梁惠王·上》里,孟子见了齐宣王,劝他不要企图以武力统一天下。他问齐王:“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这就跟问美国打伊拉克谁会胜利一样.所以齐王立刻就答日:“楚人胜。”不错,孟子说:“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n~A,何以异以邹敌楚哉?”这里,孟子的推理似乎很合乎逻辑,实际也未必。何以未必?至少从理论上说,太绝对化、有失辩证。相信读者自会反驳说,孟老师言之差矣:小胜大、弱胜强的事例、战例,古今中外很多啊。怎能说得那么绝对呢?至少,历史事实是,秦国最终就“以-$L\'k”了。《离娄·上》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严格说,这话也不合逻辑。事亲是仁,从兄为义,这不错;问题是:为什么说“知斯二者弗去”就是智?这就等于说有仁义就是有智慧。可是,仁义属于德,智慧是才,德才不同,不能混在一起。孟子这样说,并非空穴来风,也是根源有自;圣人孔丘就先已说过类似的糊涂话,《论语·宪问》:“子日: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其实,有德者未必有言。德是德,言是言。德是做人的品行问题,言属语言表达问题。好人不一定就是好作家、好演说家。其实,孔孟并不糊涂,他们这样说,是有意识地在鼓吹“道德至上论”。儒家认为。德才二者中,德是根本。故日:儒家既讲智善统一.又强调善在智上,实质是智善统一于善;他们讲美善统一。又强调善在美上,实质是美善统一于善。还有,《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乍听这话,如洪钟巨鼙,声振屋瓦,热力四射,豪气干云,不由人不佩服孟老夫子的学识、涵养以及滔滔辩才。然而细思之,.是话可议者至少有四点:第一,“五百年”于史实无据,近乎信口雌黄,理由详下一段所弓l王充的辩驳。这且不提。第二,天生不生王者、多久生一位王者?假如有天帝.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他设计的.那么他一计划就是五百年吗?假如这一切都有—— 有天帝、天帝也有计划、其一计划是五百年,那么,消息来源呢?换句话说,孟子怎知?人类怎知?
与孟子同时代的郑国大夫子产曾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传》“昭公18年”)是啊,“何以知之”?是天帝给你孟子打电话“透露”了。还是你孟子以黑客身份闯入天帝的网站而窥知了?第三.“五百年”与“其间”亦有矛盾。其间就是五百年间,五百年间就难定了,三百年时是,301年时也是,499年时也是⋯ ⋯ 第四,“王者”与“名世者”是同一人吗?孟子的意思似乎是。若果是,为什么用两个叫法呢?比如。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了,一般说他应算王者。可是他是法家型帝王。他还焚书坑儒!孟子能承认他是王者吗?王者暂不论,秦统一后的“名世者”又指谁呢?等等。对孟子这句话,东汉王充在《论衡·刺孟》里曾这样批驳:“孟子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何以见乎?帝喾王者,而尧又王天下;尧传于舜,舜又王天下;舜又传于禹,禹又王天下。四圣之王天下也,继踵而兴。禹至汤且千岁,汤至周亦然。始于文王,而卒传于武王。武王崩,成王、周公共治天下。由周至孟子之时,又七百岁而无王者。‘五百岁必有王者’之验,在何世乎?云‘五百岁必有王者’,谁所言乎?论不实事考验,信浮淫之语,不遇去齐,有不豫之色,非孟子之贤效。与俗儒无殊之验也。”王充斥之为“与俗儒无殊”,显然言过了。其实,那些“非孟”者的非孟言论也大都有一过错.即过于咬文嚼字了。实际上,大炮的长处是声势很大、很吓人;短处是盲点、盲区较多。所以有句话叫“新兵怕炮,老兵怕点射”。老兵是不怕炮的。炮虽响得可怕,但实际上盲区较多,破绽较多。未必能伤到我。孟子就是大炮。他的“轰炸”,气势大、射程远,但漏洞多、命中率、杀伤率低,易遭狡猾的敌人乘间反攻。所以,孟子最怕的应是头脑冷静而又精通“擒拿格斗”之术者的贴身肉搏。估计,他到处游说时,也曾多次领教被人抠字眼的滋味。是故,他事先就在他的“邮箱”里启用了“自动回复”功能。他设置的自动回复的内容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心·卞》)他还说读书要“以意逆志”(《万章·上》),“逆”,迎、迎接也,活译为“揣摩,分析”,“以意逆志”意即以读者的“意”去揣测作者要表达的“志”(思想)。他的意思是。要“得意忘言”。不要“得言忘意”。
On M encius’Debating Logic
W_ANG Shu
(Literary School of Guizhou Nonn~Univ.,Guiyang Guizhou 550001,China)
Abstract:Mencius is well known for his proficiency and liking in debate.His debate relies on momentum.He at—
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logic as wel1.However,his logic is imprecise,incautious,and inattentive. 。
Key words:Mencius;debate;logical Achilles’heel


[编辑:知青公共频道]











--  作者:利拉乖乖
--  发布时间:2009/7/26 9:59:10

--  
谢谢
欣赏了!
利拉乖乖

--  作者:灵灵仙子
--  发布时间:2009/8/2 20:49:43

--  

  孟子极善养浩然之气。

  说明他是一位开悟了的人。他怎么说都对。他的善辩若以一个凡夫的思维来看,似乎有机可趁,然实在是贻笑大方了。

   五百岁必有王者’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纵观中国的历史也是如此。